专利数量增加但价值小层次低?省政协委员支招:跳出“传统”去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陈婷)“现在全省的知识产权数量是上去了,但它们的价值怎样呢?据我所知,真正能发挥作用的面其实很窄。”在近日召开的省政协重点督办提案办理协商座谈会上,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成都海关局长孙颖杰快人快语。

当天,围绕2018年省政协重点督办提案“关于加快建设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的建议”,提案单位致公党四川省委与承办单位省知识产权局进行了面对面协商。按照省政协主席会议安排,该提案由省政协副主席钟勉督办,省政协提案委员会组织实施督办。

2016年12月,四川省被正式确定为全国第5个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试点省。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国家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据省知识产权局局长谢商华介绍,2017年四川省专利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六、中西部第一,试点任务预期目标初步完成。

“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我省知识产权综合实力还存在较大差距。”致公党四川省委在提案中指出,差距主要表现在区域发展和行业布局不均衡;知识产权质量不佳、高端运用不够,知识产权密集型措施较少;交流合作力度弱,支持“走出去”的政策措施较少;本土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少、规模小、综合服务能力弱;知识产权复合型高端人才匮乏;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等方面。

在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四川省委副主委、省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所长郑鈜看来,建设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核心在“引领”。什么是引领?怎样引领?如何实现引领?这是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解决的问题。

孙颖杰以检疫检测领域为例,谈到一个现象:不少专利是对检测方法的改进,而具有实质突破性的专利数量并不多。她建议,完善我省知识产权制度,对有广泛前景的专利和研究项目重点对待,通过制度来引领市场。

“从政策法规体系上看,目前,四川的知识产权强省工作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传统层面,与现在的数字化进程不相适应。”郑鈜建议,知识产权强省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要努力与全创相结合,与军民融合、乡村振兴等时代发展的热点相结合。

“作为试点省,四川的知识产权不仅要引领西部,也应该走在全国先进行列。”省政协提案委副主任、省卫生计生委巡视员杜波说,四川的知识产权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需要“响鼓重锤”。

对委员们的建议,谢商华表示认同。她表示,下一步,省知识产权局将大力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品、企业、产业,消灭“零专利”高新技术企业;全面建成四川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积极主动服务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产业化、商品化、资本化和证券化,同时,大力推进知识产权特色小镇建设。

“希望四川不仅成为全国的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更重要的是成为有特色、有亮点、有国际化视野的知识产权强省。”郑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