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帮带」“传帮带”工程铸造精准救治患者的金钥匙

“传帮带”对口支援工程,

重在”精准“二字,

尤其是健康扶贫政策,

这一理念的落实尤为重要。

今天,宣宣为大家带来的故事,

铸造了一把精准救治患者的金钥匙!

传帮带

难题绕心头

“经验性使用抗菌素效果不好,怎么办噢?”,“临床合理使用抗菌素依据的科学性在哪啊?”、“抗菌药物滥用直接影响创‘二甲’啊,怎么确定啊?”,“院内感染有没有诊断依据?”……

自从成都市六医院“传帮带”医疗队来到甘孜州丹巴县人民医院,这些问题的声音就一直围绕在队员的耳边,刺在队员的心里。确实,精准治疗的前提需要精准的诊断,而精确的诊断需要精准的检验、检查结果。由于多种原因,在丹巴县人民医院还没有开展药物敏感试验这个精准检验项目。因此,无论是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还是院内感染控制,以及医院的药事管理、抗菌药物管理。都一直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任务。

专家来支援

2016年8月,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援藏医疗队队员、检验科专家李昌庆第一次到丹巴,开始帮助丹巴县人民医院建立微生物实验室,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开展药物敏感试验项目。虽然没有内地常用的孵育设备、没有自动化的鉴定及药敏试验系统、没有培养基……,他克服困难,在保障生物安全和质量控制的基础上,逐一解决,但随着援藏时间的结束,他离开丹巴回到成都,项目也随之搁置。然而,丹巴县人民医院精准检验项目的搁置成了李昌庆的一块长期心病。

2018年,李昌庆第二次援藏丹巴,并且担任了挂职副院长,紧张的行政工作之余,他又积极着手完成这个之前未了的心愿。一方面,他从临床科室开始,培训医务人员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技术,从各种标本采集演示,到临床护士怎么正确留样,他都详细耐心的教授;另一方面,他组织讨论内部检验流程,从细菌的手工鉴定,到药敏结果的肉眼判读,从一般药敏结果解释,到多重耐药菌的判断与处理,他都一一讲解。

培训、教授当地医务人员

初显成效

经过3个多月的不懈努力,2018年3月12日,一名严重肺部感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取得的合格标本,经过两天的细菌培养,丹巴县人民医院首例《药物敏感报告》终于诞生!并立刻应用于了临床。根据这一份报告的抗菌素敏感结果,内科医生吴丹立即更改了患者甲嘏阿绒的抗菌素医嘱;由于涉及的是多重耐药菌,护理马上启动了多重耐药菌隔离流程;药剂科也根据药敏报告的结果为患者临时采购抗菌素亚胺培南。精准的检验结果使藏族同胞得到了内地一样的精准治疗,目前患者已在康复当中!

这份凝聚着大家心血的《药物敏感报告》,既是精准救治患者的金钥匙,也是成都市六医院援藏医疗队队员落实责任和使命的体现,没有同志们锲而不舍的努力,就没有这把闪着光芒的“金钥匙”!

“传帮带”工程中,

对口支援的医生也许在受援地区

只会短暂的停留那么一两年的时间,

然而,他们所带来的知识、技术,理念,

却将长久地造福于受援地区。

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一把把精心打造的“金钥匙“

打开了当地群众通往全民健康的大门。

让我们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