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中的中国足球小将

动笔之心——

这本就是一次自下而上的探索,不希望它成为路过者的痰盂。

其一,每一次中国足球小将有所动作之后,都会掀起不同范围内或大或小的声音,这次德国之行尤甚。有时是论战,有时则演变成骂战,而我作为平常已有诸多俗事缠身的路人球迷,隐约总有些话憋在心里想要表达,但自知人微言轻,不足轻重,很少参与其中。其二,因为经常关注足球小将,所以也经常会关注一些评价足球小将的言论,当然也包括董路自己针对足球小将的几次系统性阐述,每个人都有自己认知解晰这一模式的角度,而我自觉心里有一些长期冷眼关注者视角的认知想要表达,但也有一些疑惑萦绕心头,所以一直作为旁观者存在。

其实能掀起大规模的讨论,本身对中国足球或中国足球小将是件好事,而现在所谓褒贬不一的言论感觉开始明显的往两个极端倾向,要么脑残粉,要么是喷子派,这已经偏离了讨论的意义轨道,所以希望以供一家之言,抛砖引玉,能有更多愿意分享观点的人发出客观的声音。



讨论之本——

没有那么多喷子,也没有那么多脑残,只因心中的二元论

为什么说我是一个冷眼旁观者呢?因为从神童选拔开始,到百队杯神奇逆转,再到国内南征北战,英国战狼两步曲,再到席卷全国的冠军杯,直至现在的德国之行,可以说我作为一个旁观者,是看着中国足球小将从无到有,一年之内做到现在这般影响力的。但另一方面,我又不算是一个标准的粉丝,我一次没去过现场,一次没在官网买过周边,只是通过一直播和PPTV一直在默默关注这些孩子的成长,他们带给我快乐,我送上简单的祝福,内心无愧,也不粉不黑。但我真正想要分享得是其中一个插曲,我觉得更能以小见大。我曾经一度进入过中国足球小将的球迷群,后来自己主动退了出来,因为在群里的那些天,我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当大家开始在群里尝试要讨论一个问题的时候,大部分的结果是只能形成两种语境,是或非,很难有真正的观点得到正视与尊重,更难形成良性的讨论氛围(至少我在的那段时间是这样),所以我选择退群,独立的保持距离的关注。而今再来看这个现象,其实并不只是这个小将群的问题,是整个中国社会讨论问题环境就是这样,我猜想,我们所受大部分教育都只论是非观,要么上纲上线,要么情绪驱动,心态平和的、包容的来讨论真得是太难太难。这次我详细看了看一些正负面的评论,其实出现这两种声音也就都能理解了,利益驱动的阴谋论我不愿假想,我更愿意理解为:双方投入的精力与了解程度不同、各自人生经历与经验不同、关于足球的理解与方向判断不同,当然也包括对于董路个人情感不同。所以,说喷子或说脑残,也只是想草率的结束自认为不愿意争辩的说辞罢了。真正心有爱的人,你可以看到,他们还在评论里阐述着自己的观点,哪怕在骂战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和不解气,我更觉得这些人才是值得尊重的。



废话以上,接下来我想表达一下我看到的小将体现出有价值的地方以及我疑惑的地方。

情怀之心·平台为本——

商业并不是原罪,非商业的潜规则才是人们痛恨的

其实说“董路就是拿孩子圈钱”这个观点很LOW,并不值得探讨,但我想说得是,商业平台的这个方法正是中国足球小将立基之本,只不过这个商业模式是非传统的商业模式。中国足球小将诞生之初,可以说正是源于董路在百队杯上所迸发的足球情怀,那届百队杯,小将的雏形启航小牛晋级之路让董路以及关注这些孩子的人们感受到了纯粹足球的快乐,更看到了未来的一点点小希望。进而,董路逐渐依靠他的影响力,从不同城市发现有天赋的小球员,迅速组成中国足球小将这支队伍,严格意义上讲,这并不是一支固定的队伍,而是一个平台:邀请可被发现有天赋的小球员,提供高频次高规格的比赛锻炼,并一对一进行精英化技战术与心智辅助成长。而这个平台想要完成这样的使命,光靠情怀没用,除了国家力量之外,也只有能够汇聚市场资源的商业平台才能持续地推动它完成。资本确实是逐利的,但如果利不从小将出,又何尝不是一种风险最低的有益探索呢。要知道,现在的青训也大部分也都是商业行为而非公益的,要么是收费培训,要么是签长约,商业原罪化在这件事上着实站不住脚。而恰恰它的模式是在做了一些反传统商业化潜规则的。



1、 选拔机制透明化: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在各行各业当中都存在着或多或小的潜规则,我们身在其中但又痛恨其弊,足球也不能例外。过去这么多年,不管是坊间还是传媒,常有人在梯队、一线队甚至国字号的晋入问题上有所非议,不管是真是假,总是难以打消社会因为风气问题所带来的怀疑。但足球小将用互联网的手段,在现有条件下最大化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所有试训的过程,都在网络直播下开放透明式的呈现,让人们愿意相信只要是小孩有本事有天赋,是不会因为人情、金钱或者其他上不得台面的原因而埋没,也不会因为地处偏僻路途遥远而无法看见,虽然足球小将不是国家队,但这种上升通道的无干扰打通,以小见大,也正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流通机制。虽然对于足球天赋的判断并非百分之百的准确,难免会有漏网之鱼,但谁还有比这个更完美的办法我很愿意听到或看到。而且,也能看到董路也有意无意的在完善这个机制,比如他提出要效仿中国篮球红蓝两队建制的办法,来增加选中国足球小将的选材面,以更大化、更长时间能选取到真正有天赋的孩子,以免遗憾。

2、 优秀人才流通化:其实这一点,我最开始跟大部分的人可能有着同样的心情,是不是会对曾经入选过小将但慢慢淡出球队名单的孩子太残忍了,比如最开始的李润泽、后来的郭醒辰,都是我非常喜欢非常棒的孩子。但这一点需要非常客观的来看待。从积极的意义来理解这种做法,中国足球小将建队之初,董路做的就不是常规基础的培训,而是在追求竞技体育所带来的精英化提升的道路,首先说这样做的结果,对于竞技足球来讲是必然的趋势,优秀的足球人才越走越少,越走越精英,这样足球小将在一起同频提高的速度也就越快,而良性竞争所带来的些许压力,也会让心理抗压能力更强的孩子慢慢露头,让争强好胜心更强的孩子默默努力,最终更适合走竞技体育这条路的孩子们会更强大的走下去。而在这个过程中分流(而非淘汰)的孩子,要么通过自己努力更好的回来,要么能及早降低走职业道路所带来的家庭所需要承担的风险,尽早发现这只能当作爱好,而非职业。这并不是他们不优秀,而是每个孩子优秀的点不一样,让不同的孩子流通到他更优秀地领域。而且最大化的降低了社会及家庭的试错成本,当然这里面说得是各年龄段金字塔尖的球员。

3、 训练比赛免费化:这可能是这个平台模式独特之处。社会上大部分免费的训练或比赛,要么是质量不高,要么是签长约。但足球小将最大化打消球员家长及教练顾虑得就是免费以及不签约,这有两个好处,一则通过非直接利益关联,建立更纯粹的信任机制,这种信任意味着训练质量无个体差异、比赛上场无个体差异、成长关注无个体差异甚至是决策建议无个体差异,这对于从小在建立价值观和人生观阶段的孩子们,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对他们来讲,这里所发生的一切,只因为一个字,就是爱,不管是对足球的爱,还是人与人之间的爱。而对于与中国足球小将有关的家长、教练、球迷、志愿者、工作人员等所共同形成的小社会生态,更是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机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所以也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只要有人诋毁小将,这些人会比较愤怒,因为大家看到的都是爱的付出。二则这种做法其实隐含了一种非常低成本的退出机制,也就是说对于中国足球小将这种邀请制的平台,小球员的退出成本从利益角度来讲几乎为零,有的只是情感与机遇沉没成本。这种在培养期把主动权交给孩子和家长的做法,在传递着一种非常友善的价值观,也让孩子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学习着只考虑心中的热爱,而非利益。但这一点,也将面临着后续的问题,比如小将可能会慢慢因为没有制约而分散,最终很难保证成果的正向关联性和价值显现。但这只能交给董路和他的团队去权衡了。

4、 优势资源集中化:在中国足协还很难照顾到且没有成熟赛事的这个年龄段,其实是一个空档期,很难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可能性。而国外,因为基础设施、足球文化、基层教练、赛事机制、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叠加,可能恰恰在最需要打基础的这一年龄段把我们落下一段距离,虽然在基础训练方面未必能起到长年累月的作用,但中国足球小将作为传统青训的补充,恰恰在这个年龄段发挥了精英化的作用。刚组建一年,社会影响力已经超出董路和最初关注者的预期,优势资源的集聚效应已经开始显现,虽然看上去还远远不够。比如有PPTV的直播平台、有相对比较专业化的转播技术、有医学博士团队的医护保障、有董路一对一的心理辅助、有比赛期间的课业辅导、有国内外高规格的比赛锻炼,虽然看上去并不成固定化的建制,有一些甚至是志愿者,但对于一个新生事物,这种势能在起正向作用,它让我们看到民间及社会力量,在正向机制的影响下,都是能够为中国足球形成合力,可能它未必会惠及到偌大中国所有青训的孩子,但是它正在以一个优质小社会环境的方式,惠及热爱并拥有足球天赋孩子们。这些优势资源的集中化,对于精英化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传统青训很难达到的,所以才能成为传统青训非常重要的补充。

5、 少年赛事社会化:提到这一点,很多人会联想到日本著名的中学足球联赛的盛况,人们更多得是投来羡慕的目光和啧啧称叹的声音,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但是足球小将的赛事,每场都有数十万的网络观众、现场少则数十多则几百人的观众,赛前有准备会、奏国歌,赛中有解说、有欢呼、有人浪,赛后有颁奖、谢场、专访、回顾总结甚至是接机,不尽其祥,所有人用心营造的竞技感与仪式感,不但让小将形成超常的荣誉感和归属感,更在无形中锻炼了小将的抗压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以及与更广范围内社会各角度接触的能力。我知道有一种声音说“这么早让孩子在聚光灯下会不会有一些负面影响”。聚光灯有很多种,小到学校的各种比赛,大到央视舞台,我们都能看到拥有不同特长的孩子活在不同的聚光灯下。其实,我觉得这恰恰正是足球小将的一大好处。大部分中国人并不擅长表达,我这里说得表达并不仅仅是说话,是对爱和自我的表达。进球时庆祝动作个性化的释放、面对众多关观众时的专注、面对镜头时不做作的说话、面对失败对手时的尊重、面对挫折时的自我总结、面对非足球生活的热爱、面对竞争时的积极心态等,都是在这个高度社会化关注下才能快速成长学习到的。 这种经历是不可多得的财富,而且不仅仅局限于足球技能上的财富。

6、 孩子利益最大化。本来我最想表达得就是这一条,这也是董路一直提到的心智的打开。但当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感觉不知道如何下笔,一方面好像都是很细的细节,另一方面如果不是长期关注小将的人,可能并不能观察到。只以粗粗概括以言之了。一、视野的开拓,这一年这帮孩子去了那么多个城市,甚至不同的国家巡回比赛,他们所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是同年龄段甚至很多大人都达不到的。二、习惯的养成,训练之后完成作业、巡回赛期间写日记、比赛后复盘总结、学会感谢等,这些看似平常的习惯,我们身边真正有几个孩子能做到。三、独立的面对,有的孩子独自离家乘飞机、酒店房间衣物自己整理、管理自己的休息时间等,他们已经开始进入到了自我管理阶段。四、天性的解放,不管是在英国的酒吧还是在成都的街头,抑或是在更衣室,董路总是能用他的办法调动这些孩子天性的释放,音乐、舞蹈、游戏、知识竞赛,所有都方式都是尽可能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乐趣,足球之外的热爱,也让这些孩子敢于表达自我。五、观念的执行,每一次出国,都会让孩子给家人带礼物,这是执行对父母感恩;每一次跟球迷合影必须得微笑,这是对远道而来关心他们的人感恩等等。其实,我作为一个旁观者能观察到和能表达出来的非常有限,但作为一个正常人,我们能看到这些细节的价值。为什么都提倡体教结合,真正教不仅仅是学校所教的知识,而是所处小环境提供的智识。所以,体教结合最大的价值在于,一方面,哪怕最后这个孩子没成为职业球员,但最起码他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社会成员。另一方面,优秀的职业球员当到达一定的高度,往往因为情商、文化、观念及习惯等各方面的能力而很难突破天花板,而这些正是传统青训很难解决的金字塔尖的问题,从小打开心智,只是提供了未来更多的可能性。



以上,是我能看到中国足球小将作为传统青训的补充而存在,以社会力量打造平台的部分价值所在。当然,接下来,我要表达得就是作为一只冷眼,疑惑、值得思考以及不成熟的建议。

一、中国足球小将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其实关于小将的未来,董路在车上也不只一次表达过。客观现实是,随着小将越长大,慢慢就会被各个职业梯队选走,队伍的核心力量无法保证能长期稳定的一起成长。包括朱指导在内的各方人士是建议能把这些孩子以稳定队伍建制的方式存在。可能董老师考虑得是这些孩子在哪个城市、什么主体、教育问题、父母就业等问题。但我觉得这里面的问题不止于此,中国足球小将很大的一部分意义在于它的流动性,即通过试训、比赛,不断发现各地优秀的球员,以保持可持续扩大选材面,然后阶段集中,通过竞争以及高规格比赛等综合手段加以精英化提升。如果队伍固定了,是解决了这批孩子的成才率保障,人才的流通性怎么解决?平台的可持续性如何体现呢?那与传统青训方式不是又殊途同归了吗?

二、中国足球小将的盈利模式问题:客观得说,作为一个普通观众,说这个问题纯属瞎操心。但只是出于好心,个人觉得中国足球小将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事物,希望它能得到应有的价值回报,但更最重要的是,如果随着小将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于未来扩大规模所吸引的球员及家长形成心理上的顾虑。现在能看到的收入(可能还谈不上盈利)是聚焦在赞助、合作及周边,如果有想把小将集中在一起,难免让人想到要涉及球员经纪这块,但这正是问题所在,它必然会引起地方青训机构的抵触,对以后小将队伍的组建、赛事的举办等等都会产生影响。所以,个人认为需要及早清晰原则,就像当初董路提出的三不原则一样,非常明确,才不会引起更多利益相关的顾忌。

三、董路的表演性和平台的口碑性的矛盾:其实长期上车的人都非常了解董路,这个平台之所以能发展如此之快,正是得益于董路个人多年积累的足球见解以及人格魅力,而所谓的人格魅力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董路本身对足球的热爱以及执着的投入。另一方面,是董路非常懂得互联网传播的要义——犀利的见解、夸张的演绎、冲突的制造及价值观的普世。但这个问题在于,如果不是长期关注董路或小将的新观众,对于一些带有表演性质的表达观点,就会有一些不舒服,从而产生流失的可能性,哪怕像我这样的老观众,董路一直怒喷子,我都会觉得不太舒服,如果正好是利益相关方或是本来就持有相左观点的人,就会把这点放大,形成负面传播。可能从董路自身来讲,他并不在意这一点。但就如果从小将平台、乐播团队及忠实球迷的角度来讲,我相信更多人还是希望中国足球小将的影响力不止于此,能越来越大,越来越强。而这其中尺度的拿捏,就更考验董路甚至是观者了。当然,这其实不奇怪,就像很多企业在创业阶段是靠着企业家的个人能力和魅力,而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这种方法就要进行权衡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周鸿祎。

四、小将球迷的群体自律性问题:作为小将的一个普通观众,虽然没有亲身为小将做过太多的贡献,但我对小将的一些球迷能够自发性的组织起来做很多志愿工作心存敬意。每次比赛现场的志愿者、远道而去的助威团、夜里接机的球迷等等,真得能让人感受到这个群体源自内心的爱的力量。但不可否认得是,中国太大了,人口素质参差不齐,小将球迷群也概莫能外。在一些负面评论下面,总能看到不少让人不舒服的留言,有的道德绑架、有的上纲上线、有的谩骂侮辱,你可以把它定义为少数人,但我真的想问,你从心里喜欢小将吗?你跟你所谓的喷子又有什么区别?你一句脏话解气了,但授人以柄,给小将带来的是负面的形象和影响。还有的人特别愿意干涉小将及家长的生活和观点,个人觉得带入感太强了,喜欢并不代表要拥有。虽然我心里知道,即使再怎么说,什么样的人都会有,但只求发声,能减少一个就减少一个,希望内心不强大的人能真的找到归属,希望内心强大的人能觉得爱之所值。



以上,作为一个自认为内心热爱,但冷眼旁观者的陈述还算客观,当然喷子永远有、脑残也永远在,但我一直相信那样的人太少太少了,只希望真正热爱的人,能客观的表达,以期中国足球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