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府俗語俗字 快要失傳的廣府俗語一「卜佬」

廣府俗語俗字 快要失傳的廣府俗語一"卜佬"

上世紀70,80年代,廣東流行稱呼農村和偏遠地區的人為“卜佬”,這是一個帶有歧視的稱謂。現在沒有人說了,因此,很多人也不知道為什麼叫農民鄉下佬為“卜佬”?

據說,廣州郊區有一農民挑菜到廣州市區賣,一幫小朋友搞他的檔口,該農民舉起擔挑嚇虎小朋友,“你再搞,信唔信我卜你嘅頭呢?” 從此,廣州人把這些“一腳牛屎一腳泥” 的鄉下農民叫“卜佬”。

又傳說,有兩個來廣州的鄉下人,走到海珠廣場見到二十七層高樓,覺得好新奇。倆人站在海珠廣場數樓層,當他們抬頭數到一半的時候,頭上戴著的安全帽掉在地上,發出清脆的"卜”一聲,他們拾起戴上,重新又數,數到一半,帽掉下又拾起,如此反覆多次。引起周圍的廣州人鬨堂爆笑,笑他們老土和落伍,就稱呼他們為“卜佬 ”。

白話“佬”的讀音來自百粵侗傣原住民族語言,bou/rau,解作“自己人”、“我地”,“佬”源自粵語,原寫作,“獠”。屈大均《廣東新語》:“廣州謂平人曰佬,亦曰獠,賤稱也。”獠,《廣韻》魯皓切,音老,西南夷名。《廣東通志》引《郝志》雲:“廣東指嶺北人曰外江獠。又引《粵東筆記》雲:“廣州謂平人曰狫,亦曰獠,賤稱也。” 廣府俚語“佬”的本字應是“獠”。“獠”是魏晉後史籍對滇、貴、湘、粵少數民族先民的泛稱,故《玉篇》“獠,夷名。”《集韻》:“獠,戎夷別名。” 現在的壯人還稱自己為僚人。老撾Laos,又名寮國,也是來源於“佬(僚、獠)”。

但一直好好奇,“卜佬”的“卜”什麼意思,近來查了些中文字的古讀音,發現“卜”同“濮"的古音都是相同的,都讀bak,是古代長江以南的濮粵各族自稱。

“卜佬”,其本字是“濮獠”,晉《華陽國志》記:“談稿縣有濮獠”。清孔晁註解《逸周書》:“卜人,西南之蠻。”“濮獠”一詞原是古代這些“好土”的族群的自稱。嶺南沿海的疍家,也曾受社會歧視的一族,過去也稱“濮獠(卜佬)”。(聶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