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證據說明第三次世界大戰發生是必然的?

meng0130


世界大戰可以說是人類的災難,

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歐、 亞、非三大洲和太平洋、大西洋、地中海展開,33個國家、15億人口捲入戰爭,動員軍隊 6500萬----7000萬人,軍隊損失3750萬人,其中亡 853萬人,居民死亡 664萬人,直接經濟損失l863億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場遍及三大洲、四大洋,84個國家約 20億人口捲入戰爭,動員軍隊 1.1億人,軍民傷亡l億餘人,其中亡 5000萬人,財產損失 4萬億美元。

數字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是個什麼概念,而且還沒有核戰爭,所以個人認為隨著大規模殺傷力的武器的誕生,完全可以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戰!一旦開戰離地球毀滅不遠了,尤其現在好多國家為了自保,自己都有了核武器,大家都心裡明白!一旦自己的國家遭受侵略會毫不猶豫的進行核反擊,一旦核反擊,就等於核戰爭了!美國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的“小男孩”大家都也看過,威力可怕,尤其現在的核彈都比以前的大的多,所以有局部的戰爭,三次大戰永遠也不會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開始之時也就是地球的毀滅之日!






誠信贏天下hzm


應該說,戰爭是無法避免的。只要有國家,就不可避免地存在戰爭。而當今世界,美國是唯一超級大國。它到處揮舞著世界警察的大棒,向國外輸出價值觀,大肆掠奪世界財富,弱小國家敢怒不敢言。在這種狀態下,局部的戰爭是會經常發生的。而大規模的多國間戰爭,並不具備發生條件。

首先,是美國一國獨大,在短期內,是不會改變的。這種狀況決定,在美國身後,總是跟班一大片,組成一個團伙,更肆無忌憚。全球權力被其把控,俄羅斯、中國只有結盟,才可以與美國相抗衡。然而,中俄之間,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完全的信任還需要很長一段路要走。所以沒有國家可以直接挑戰美國權威,戰爭在美國的調和之下,不會形成大規模世界大戰。

其次,科技的發展,各國武器更加先進,毀滅性武器危害力更加強大。核威懾力不斷加強,在世界大國之間,核武器產生相互威脅,一旦動用,很容易形成兩敗俱傷。這種情況之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必不會貿然使用核武器。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不合算。核戰爭的代價是不可預料的巨大,在此背景下,更加劇了對話解決爭端的空間。

第三,戰爭的勝利起決定作用的因素,已從單純的人的數量戰鬥力,轉變成為科技含量的競爭。高科技的武器,佔據了一場戰爭的制高點。戰爭不再拘泥於殺傷性面對面戰場撕殺,而是涵蓋了生化、食品、氣象、外太空等多種領域。科技震懾作用突顯,沒有兩把刷子,誰也不敢輕易下手,挑起戰爭。因為現在戰爭與傳統戰爭之間,已經增加了太多不可預知的變數。

因此,沒有特定因素出現之前,世界大概率會維持現狀,不會輕易發生多國間戰爭,第三次世界大戰近期不會爆發。然而,國家存在,國家利益就存在,多國間的戰爭是必然會爆發的,只是缺乏那些適宜戰爭爆發的外在環境和條件。一旦條件具備,世界大戰就會突然來到我們身邊,這一點也不須置疑。


跟我學公文


儘管從全球範圍來看,局部戰爭是不可能徹底消失的,但是第三次世界大戰是不會再發生了,因為已經沒有了全面戰爭的動力。

以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例,從兩次戰爭可以看得出來,戰爭的起因都是利益分配不均,各國為了爭奪領土而不惜大打出手。

世界級的戰爭不會再有了,主要在於以下幾點。

第一,政治制度

一戰二戰時期的主要戰爭策源地日本德國實行的是軍國主義,全國都在中央政府的管轄之下,而軍隊的重要程度在全國都是最高級的,一旦有需要,德國日本可以迅速徵召大量的青年參軍,即使不願意參軍也無力反抗。

第二,思想變化

二戰期間,日本和德國人的想法很一致,都全民積極參軍,為日後的戰爭做準備,思想高度統一。但是今天世界各國人民的思想並不一致,但是有一點是一樣的,那就是不想發動新的戰爭。


今天歐美各國在民主制度下,已經不可能通過投票的方式發動戰爭,即使開戰,下一次選舉鐵定要落選。而非洲等一些國家又根本沒有實力開戰。

第三,核武器

能夠進行世界級大戰的無非是大國,小國已經沒有這個實力和想法,而世界上主要的大國當中,基本上都有核武器,一旦打起來核戰爭,將不會有最終的勝利者,無論戰爭打到什麼程度,所有人都難逃一劫。


世界大戰不會再發生了,但是作為解決爭端的有效方法之一,戰爭不會在短時間內徹底消失。


綠色落日


首先強調一點,我們的願望是世界和平永無戰爭。為了避免觸發三戰,最好的方式就是我們主動去探索可能引發戰爭導火索,研究它看穿他拆解它,最好讓戰爭火種活不過萌芽期。那麼。最有可能觸發三戰的導火索是什麼?

1,概率最大導致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有3大類:

A,錯誤軍事情報最有可能導致大戰一觸即發;

為什麼將錯誤軍事情報列為導致三戰最大導火索?因為由於錯誤軍事情報導致危機時刻來臨戰爭一觸即發局面時有發生。1983年9月26日凌晨,蘇聯早期預警系統警告發現來自美國導彈襲擊,計算機通知已經搜索到幾枚導彈。按照蘇聯軍方規矩一旦發現敵方導彈來襲就展開大規模核攻擊進行報復。萬幸的是,當時值班軍官斯坦尼斯拉夫·彼得羅夫(Stanislav Petrov)決定不向上司報告這件事,而是將其稱之為“虛驚一場”。事實上,到最後也的確是一次錯誤軍事情報引發的虛驚一場。而坦尼斯拉夫·彼得羅夫可能是一個拯救世界的無名英雄。

B,水資源短缺、食物緊張、人口過度膨脹;

水資源短缺、食物緊張、人口過度膨脹這些因素都有可能引發資源爭奪戰。歷史上赫赫有名瑪雅文明就是毀於乾旱引發資源爭奪內戰,最後滅亡於連玉米都顆粒無收之際。

C,新一代進攻型武器比防禦型武器有壓倒性優勢時;當新一代比核武器更兇險武器出現時,手握利器掌權者可能會被人類本能佔有慾趨勢而發動侵略戰爭。

2,中等概率導致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是地區衝突演變惡化,比如中東地區戰事升級或巴以衝突不斷最後惡化等等。

3,最低概率導致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是核武攻擊或由核武裝置失靈導致的錯誤攻擊事件,都有可能讓戰爭一觸即發。


軍機圖


世界第三次大戰是必然的!不論是陰謀論,還是掠奪資源!都是引發的導火索!

3點必然重要因素!

第一點:人類的生存環境問題,許多國家都會探索新的星球,以便某一天,地球不再適合生存。

如果某一天真的找到適合生存的星球,並且有能力到達,大戰馬上就會觸發!

觸發的原因就是資源,為了統治與協調人們,必然要出現一個穩定的環境!

人心難測!在大災難面前,像這種發現並能實現移民的機密,肯定不會讓普通人知道。因為全世界都知道了,就會世界齊心協力,有了共同目標。許多陰謀論的人物,是不會允許這種事情發生。

在發現星球的那一刻,就會發動戰爭!爭奪到主導權,利用所有人的力量,幫助頂峰的人,安然活下去!

世界就是這麼殘忍!

第二點!資源極度緊缺,一個國家要想生存下去,資源就是主要的!

如果這個國家的資源不再豐富,那麼它就會坍塌!為了能夠不倒下,必然會發動掠奪戰爭!

想想美國近些年為什麼要發動那麼多的戰爭,半侵略的攻擊他國,主要為的還是那些資源!戰爭一直都有,只是都不在我們身邊!

第三點原因:這個原因比較模糊,類似於蝴蝶效應,因為某一點的錯誤與緣由,從而引發戰爭!

不要小瞧這個不確定的因素,它可以是任何的原因,而且這個原因會讓戰爭更加的突然與慘烈。





我如生前一樣行走


於1945年結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70多年了,為什麼第三次世界大戰一直沒有爆發呢?到底世界大戰有什麼規律可循呢?本文就從客觀必然性與主題選擇性的統一,從哲學的高度來把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及規律。

一、推動社會發展與科技進步的動力

1、和平與戰爭的辯證關係

和平生產是社會存在與發展的基礎和生產力與科技更新的源泉,由於它總以送福利的形式出現,而受到所有人的歡迎,是社會發展的正面力量。

戰爭因為總以送災難的面目出現而廣受爭議。愛他實不容易 。其實戰爭是促進社會發展的兩個車輪之一。

a、戰爭摧毀腐朽落後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係及其上層建築。這是指國內。歷次農民起義都不同程度的推動了社會的進步與經濟的發展。

b、戰爭促進科技的發展。宋朝是遼宋夏金元對峙中,持續時間最長,烈度最大的國家,也是中國古代科技最輝煌的時期,四大發明有三項完成於宋代。第一次世界大戰促進了機械製造的快速發展和新技術的更新換代 。第二次世界大戰催生了航空,電子,機械,化學等技術的快速發展,為科技的更新換代注入了強大動力。

c、奠定了健康的世界政治格局。一戰後,誕生了蘇聯。不管歷史如何定性,資產階級對立面的政權性質是確定的,是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階級的榜樣,理論奠定了,蘇聯模式深入人心。雖然沒有發生大規模的革命和獨立,它卻是革命前的潛伏期。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是世界秩序的大裂變,英法的殖民地紛紛崩潰,現代民族國家如雨後春筍般建立,世界政治格局基本確立。

d、和平與戰爭的辯證關係

和平是社會發展的正面力量,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其發展成果通過自身的進步體現出來。戰爭是社會發展的反面力量,是矛盾的次要發明,它對社會科技的推動作用必須通過和平時期的改良改革,吸收發展加以確認,加以利用。否則戰爭的推動作用就喪失了意義。戰爭的本質是以摧毀很多生產力和大批人的死亡為代價推動社會進步與發展的。

e、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作用

世界的發展是永遠向前,永遠進化的,表現的途徑是迂迴螺旋上升的。兩次世界大戰都不同程度地推動了社會,科技的快速發展,是和平方式無法達到的。

為啥70多年沒有再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和平至今呢?違背規律嗎?恰恰相反,這正是客觀規律的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機械化初始階段,為了贏得戰爭,世界強國無所不用其極,事關生死存亡,它調動了所有參戰國家的一切資源,一切力量,對社會與技術的推動作用是和平方式所望塵莫及的。短暫的停歇與準備,第二次世界大戰在20年後爆發了,特別是戰爭中近十年的你死我活的拼殺,催生了大量新技術,產生大量新生國家,蘇聯的革命模式得到井噴式的效仿,世界經歷了大裂變。機械化幾乎達到頂點,如在進行一場世界大戰,不但不能促進已近頂點的機械化,反而會造成社會發展和技術的倒退,基本規律是不能容忍的。但基本規律不會講話,也不會通過火山爆發,乾旱無雨,日食月食來警告人類。因為人類的科技發展不會因為自然環境的惡化而遭受大的傷害。咋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的時候原子彈爆炸成功,並且摧毀日本的兩座城市,廣島和長崎十幾萬人成了世界大戰永遠結束的犧牲品。原子彈的強大威力和核汙染都觸目驚心,它一方面奠定了威懾地位,也刺激了另一個戰勝國蘇聯,正在整個世界休養生息醫治戰爭創傷的時候,蘇聯的原子彈實驗成功了。美國最清楚原子彈的威力,有了對手之後再也沒有使用過原子武器。核飽和與平衡的條件下,蘇美兩國再也沒有動用核武的想法,只是不斷地訛詐 。其它國家實力不濟更不敢考慮。

二、客觀必然性與主體選擇性的統一

人們看到的往往是人的主體選擇性,卻悟不出客觀必然性。這裡的客觀必然性就是誰也阻止不了的世界由低級向高級無限發展的基本規律。但基本規律不會講話,必須通過人的主體選擇來實現。其實人的主體選擇形式上有自己的價值判斷,有目的的選擇,從內容上看人的選擇是別無選擇。

三、物極必反、否極泰來

從最初的石塊,大刀,弓箭的冷兵器時代到化學能兵器時代,技術是強化戰爭的,到原子能武器的出現,是戰爭技術的頂點,原子彈反而成了嚇人武器,而不是殺人武器。熱戰變為冷戰。表面激烈,其實和平,即使有衝突,總能控制烈度,適可而止,怕啥?不言而喻。

四、戰略戰術的失效

原子武器的飽和使對立雙方的實力變成有差距的旗鼓相當。因為,核武器只要達到一定數量,投送能力可靠,多再多少都無效,萬死和一死相等,所有的常規武器最先進與最落後沒有差別,一旦核大戰,一切歸零。一切戰略戰術失效,只需在遙遠的地方按下核電鈕,該喝茶喝茶,該喝酒喝酒,一切盡在毀滅中。如果對方反擊效果一樣。發動戰爭無異互相自殺。誰敢嘗試?沒有。世界大戰畫上了永遠的句號。

五、系統科學

1、系統的層次性。人類社會作為系統是宇宙的子系統,人類社會除了要遵循自身的規律還必須遵循宇宙規律,而且在宇宙規律面前,社會規律與主體選擇性一樣可以忽略不計。這是規律的層次性。低層次的必須無條件的服從高層次的制約,低層次規律只是高層次規律的配合與實施,沒有絲毫自由,這是系統的不同層次的不同作用,最終目標,也是唯一目標是實現宇宙系統的最優化。

2、系統的有序性

嬰兒,幼兒,少兒,青年,中年,老年。不同的年齡段,人的秉性是不一樣的。對於社會來說,由於社會是索取資源的組織形式,無論是教育、智慧、人才、科技、生產力等都是手段,所以在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的性質。原始社會就像嬰兒一樣羸弱,由於生產力十分低下,完全依靠大自然的恩賜,才得以在食物豐富的原始森林的襁褓裡存活,奴隸社會生產力有所發展,只能邊生產邊打獵,勉強維持生計,偶然有打鬥,但沒有能力。封建社會就像少兒一樣衝動,但能力有限,可以自食其力,自耕農與租地農普及。總的來說還是利用地表的動植物資源,開發地球的所有資源並沒開始。資本主義前期像愛衝動的少年,不理智愛衝動,經常發動戰爭,還打群架(世界大戰),進入青少年時期後,能力大增,體力最強,但比較理智。這是物質的統一性和多樣性的統一,是系統的有序性。不同時期社會的性質具有根本區別。二戰前,英國法國殖民全球,二戰後,美國的實力比英法強好多倍,殖民地方式戛然而止。為啥?表面上是美國政策的調整,其實是宇宙規律在起作用。

六、主觀選擇性的無謂抗爭

客觀必然性完全依靠哲學思維進行領悟。直到今日也沒有一個人真正悟得出。所以,作出了很多愚蠢決定。比如美國搞星球大戰,30年了,從里根政府開始,累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技術力量,至今一項可靠的技術都沒有。為啥?因為美國要違反宇宙規律。

創建於2018.3.12

一葉扁舟l


本人預測未來第三次世界大戰就是幾個核大國之間的熱核戰爭,這種類型戰爭的爆發幾率不足3%,但不排除某核大國在處理異常突發國際或地區性戰爭危機時打核戰擦邊球的可能,即某核大國選擇性地在第三國戰場使用小當量的戰術核武器以有效控制戰爭局面,從而達到花小錢辦大事(以小核止大核)一爆定乾坤的戰略目的,而最有膽識和能力能打這種核戰爭擦邊球的國家只有俄羅斯。


酉水深


第三次世界大戰是否爆發,目前沒有足夠證據證實或證偽,但根據歷史經驗可以推知一二。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起因是西方列強對市場與殖民地的爭奪,市場與殖民地廣闊與否關係到西方列強經濟利益,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地點卻不是列強的海外殖民地而是有歐洲火藥桶之稱的巴爾幹半島,其。是從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開始,到1918年11月11日1918年11月德國投降結束。其根本原因就是資本主義過渡時產生的廣泛的不可調和矛盾,其導火索就是薩拉熱窩事件,即奧匈帝國皇儲費迪南大公夫婦在薩拉熱窩視察時,被塞爾維亞青年加夫裡若·普林西普槍殺。這場戰爭歷時4年3個月,戰火席捲歐、亞、非三大洲,參戰國家地區達34個,受戰禍波及的人口達15億以上,約佔當時世界人口總數的75%,雙方傷亡人數達3000多萬,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因是一戰中西方列強的勝利者(主要是英法)頑固打壓一戰失敗者(主要是德國),失敗者重新崛起後為獲取更大生存空間要進行一次復仇之戰。這是其一,其二是二戰前夕資本主義世界經歷了一場嚴重的經濟危機。為度過危機,以德國,意大利為代表的法西斯國家建立了國家資本主義的經濟體制,這一體制短期內有效地恢復了國內的經濟元氣,但其為恢復經濟元氣所需的經濟建設資源(能源,資源,資本)是基本上建立在對外掠奪基礎上獲取的,而不是本國創造的財富,這就意味著德國意大利這裡國家經濟必須建立在對外掠奪基礎上,否則難以維繫,這種掠奪性經濟模式使戰爭成為必須。二戰從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開始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在美國戰列艦密蘇里號上籤署投降書結束。二戰戰火牽扯五大洲,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參戰兵力參戰方兵力17億人,約佔當時世界人口的80%,使用了噴氣式飛機、航母、導彈、還有原子彈等殺傷毀滅性大的武器,戰爭中軍民共傷亡7000餘萬人,損失達5萬多億美元,各國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從兩次世界大戰可以看到

1.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是建立在掠奪基礎上世界經濟結構難以維繫的問題:一戰是帝國列強的市場不夠瓜分了;二戰的原因是帝國主義軍國化的經濟體系將帝國綁在了戰車上欲罷不能直至毀滅。

二戰後,歐洲列強終於耗盡了自己的戰爭潛能,美國取代了歐洲列強壟斷世界霸主地位,雖有蘇聯威脅過美國霸權,但美國不但沒有輸掉爭霸賽,反而實力越來越強大,甚至獨步天下成為獨一無二的超級大國。

美國的超級大國地位事實上也建立在掠奪的基礎上,只不過比歐洲列強的掠奪手段更加全面深入:美國有強大的科技創新力,通過科技壟斷獲取高額壟斷利潤,可以在世界範圍內通過制定規則保證自己的壟斷地位不動搖【如美國通用可以通過制定的G4標準每年獲取鉅額專利費】。美國強大的海軍控制世界主要海上交通要道,世界經濟命脈出於美國軍事控制之下,美國可以根據需要封鎖任何國家的海上生命線。美國建立的石油-美元體系壟斷者世界大宗商品的定價權,美國控制著世界鑄幣權,可以以美元為工具,通過操縱匯率和利息率,操控世界各國的美元外匯儲備,根據自己需要實現美元的世界流通或迴流,世界各國外匯縮水後,美元又開始強勢流出購買所在國優勢資產,達到控制該國經濟的目的。美國在二戰後經歷了多次經濟危機,但始終沒有傷到元氣,反而通過在全世界褥羊毛迅速實現經濟復甦。

二戰後雖然局部戰爭不斷但總體形勢是基本穩定的,某種意義上歸因於美國對全球經濟和政治格局超強的控制能力。但新興經濟體的崛起卻在不斷打破美國主導的政治經濟格局,歐盟,日本是美國曾經的挑戰者,今天的金磚四國是美國新挑戰者。美國對挑戰者始終保持高度警惕並不遺餘力地打擊,歐元與美元的較量,美日貿易之戰都是美國在舊的經濟框架內應對挑戰者的表現,美國的勝利使他更加確信舊的經濟格局的合理性。但世事都有變數,以金磚四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所奉行的經濟道路和美國推行的經濟秩序明顯是不同的,美國還沒有找到在舊的經濟秩序內對付新興經濟體挑戰。如果這一矛盾再發展下去,直到舊的經濟政治格局無法維繫時,矛盾就會全面爆發,戰爭無非是最後的解決手段。目前而言,美國主導的經濟政治格局整體上比較穩定,除了歐盟美國根本沒有強有力的挑戰者,但歐盟的安全還需要仰仗美國,所以美國控制住歐盟,就基本能維持世界秩序穩定,三戰一時半會打不起來。


2.如果三戰確實要爆發,那麼三戰的導火索最有可能發生在政治地緣板塊的破碎帶。

一戰之所以爆發在巴爾幹半島,因為當時奧匈帝國已經衰落,根本無力控制當時巴爾幹風起雲湧的民族獨立運動,西方列強為爭奪巴爾幹戰略位置,心懷鬼胎地支持不同的民族團體的獨立運動,客觀上激化了當地的民族政治矛盾。二戰率先爆發在中歐,因為英法為了將德國這股禍水引向蘇聯,對德國借民族問題侵吞捷克斯洛伐克、波蘭領土採取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綏靖政策,客觀上導致德國在中歐勢力膨脹,中歐國際無力制約德國勢力擴張,成為二戰第一批犧牲品。

如果三戰爆發是源於美國和新興國家的經濟矛盾,那麼三戰最先爆發點也只能是二戰後政治經濟體系內比較脆弱的政治板塊帶:歐盟雖然和美國矛盾重重,但歐盟安全上嚴重依賴美國,三戰不可能在歐盟與美國之間發生。俄國與美歐(北約)國家雖然矛盾深重,曾經還是冷戰的兩大主角,但美俄擁有世界90%的核彈頭,彼此之間保持恐怖的安全平衡,任何一方都不敢輕舉妄動,三戰在俄與美歐(北約)之間爆發的可能性有但不是一觸接發。中美在南海,東海問題上與周邊國家,與美國在西太平洋利益有矛盾,朝鮮半島也是地區熱點之一,但中國在當地具有強大的實力,是維護本地區安全的中流砥柱,只要中國有維護和平的意願,三戰在中國沿海爆發的可能性目前不大。目前最不安全的是中東地區,該地區民族宗教矛盾錯綜複雜,是世界主要石油出口地區,是聯繫歐亞大陸交通的中樞地帶,能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美,歐,俄等大國必爭之地,但該地區沒有可以在當地有絕對主導力的政治大國,當地各種矛盾出於不可控的狀態,是現代版的巴爾幹半島,最有可能引爆戰爭的火藥桶。

===========================


申明:有些問題不能直接說,否則審核不過,只能模糊的大概的點一下,敬請見諒。


細斟北斗02055813695


可以肯定第三次世界大戰一定會爆發。

理由

當資本的壟斷達到一定的極限,解決問題的手段只有戰爭。

看看當今世界,每天每時發生的事就知道了,戰爭不可避免。

任何事都是--發現--研究--嘗試--小規模投入--利潤--擴大--局部壟斷--投入--大規模壟斷--利潤無限大--眼紅--爭搶---局部戰爭---戰爭擴大化---世界大戰。

而後,戰爭結束,世界平靜,再發現等等。

這是必然的,是不可逆轉的。

馬克思,恩格斯,早在資本論裡面就說過,解決經濟危機的唯一途徑就是戰爭。

關注領先一步聽不一樣的聲音。


領先一步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需要放下的不是屠刀,而且屠戮的執念。三戰的導火索,不是三戰的導火索。是人性多樣性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正所謂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富生淫邪以致亂。所以,真正的導火索,最終是人類的貪婪以及劣根性。三戰是不可避免的,因為,科技的發展速度遠大於人類綜合的素質提高速度,我們注重教育,最起碼應該必須注重素質教育,如果失敗,就是致命的。看看生存環境,看看飲食安全,看看角落裡的不堪。人類如果只顧自己,同樣是貪婪,同樣是素質教育出錯。科技發展速度,經濟發展速度,受國際影響,有時候是不得不這樣做,而不能不同注重素質教育。這是最基本的禍根!這是天生的致命弱點。三戰對人類來說是一次洗禮,是一次對素質教育弱於科技發展的嚴正警告。是對人性的再一次審判。以後的世界會將溫飽思淫慾,轉變為溫飽思文明進步。來自光的指導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