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安放的幸福感

给你无处安放的幸福感打几分?

做这个选题的时候,我采访了很多90后,4分(10分满分)的大多数让我多少有些错愕。

二十几岁的年纪,正是灿烂的年纪,很多人想不依赖父母,但是啃老的确越来越多;很多人想获得老板同事的认可升职加薪,却一路碰壁心灰意冷;这个世界迭代太快,比你有钱的比你美的比你更努力,你甚至怀疑自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青春无处安放,自我无处安放,幸福感也无处安放。

01

又是一天加班到凌晨。

稿子改了10遍了,总监还是不满意。赵欣从来没有这么挫败过。

赵欣是名牌大学中文系毕业,之后去英国读了一年传播学的研究生。回国后,她去了一家知名的公关公司,能力很快得到认可,一年写过的公关稿件可以集结成书了。但是在乙方,糟心的甲方那些莫名其妙指手画脚,让心高气傲的赵欣决定:跳槽到大企业做甲方。

没想到,甲方正是她郁闷的开始。

在总监的眼里,她做什么都不对,写的什么稿子都不行。

两天一小骂,三天一大骂,对赵欣已经是家常便饭。

自信满满的赵欣开始变得战战兢兢。她不明白究竟是她有问题还是总监有问题。

幸福感?赵欣说最多打3分。

02

闺蜜的朋友圈又晒出去玩了。

李萌简直想把她屏蔽了。平均每半年去一个国家旅行,这种频率搁谁看了都扎心。

李萌和她以前不这样,她们是大学舍友,亲密到穿一条裤子。

毕业后,闺蜜回到家乡省会城市考了公务员。李萌则留在了北京,进了一家不大不小的企业当北漂。

闺蜜依靠家里买了一套三居室的房子,每个月3000元的房贷公积金就可以全覆盖;买了车,车贷每个月500元也算毫无压力。

李萌和同事合租了一套两居室的80年代老屋,住在三环边为了早上能少赶些路。每个月3500元的房租,几乎花去了李萌三分之一的工资。每天早上挤地铁已经习惯了,人潮汹涌的地铁常让李萌自我安慰:这么多人,都这么拼!

至于节假日,闺蜜都安排出行,每年的年假更是一定要远行。

而李萌,小长假顶多去北京周边,没有车出行也不方便;大假几乎都是回家看爸妈;至于年假,李萌从来没有休过。

幸福感?李萌说最多4分。

03

已经记不得有多久没有看过一本书了。

Lee毕业就加入了这家数一数二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拿到offer的时候,很多人都投来了羡慕的眼光。在行业里流传着一个关于他们公司的段子:某员工难得下了个早班,却找不到自己住的楼宇,一直绕了夜色深沉,配合灯光,他才找到回家的路。

Lee说,这个段子虽然夸张但是也算是他们的写照。“工作,加班,回到家早就华灯初上,疲惫得只想洗洗睡了。”甚至,他已经完全记不得上一次完整地看完一本书是什么时候,也不知道现在电影院在上映什么片子,甚至已经很久没有听一首新歌。

工资越来越高,精神世界却越来越空虚。Lee有些悲哀:“我现在甚至很难被感动。所以,你问我幸福感,我想我是有些麻木了。”

给幸福感打分?Lee抿抿嘴说,勉强5分,不能更多了。

04

打拼的日子谁都不易,你们呢?

给无处安放的幸福感打几分?

能确定的是,这个世界没有多少温柔,谁不是把自尊掰碎了揉。

虽然我们觉得自己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永远生机勃勃,但是总有一些瞬间,会让你突然觉得自己变老了,幸福感丢了。

能肯定的是,当你对这个世界认识越深越广,你犯的错走的弯路就越少。

成长本就是一件踉跄而尴尬的事。

成长也是和不够优秀的自己和解的过程。

明白了这些,相信,无处安放的幸福感,最终能找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