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 · 奈斯比特:中国人,你们过于“迎合”

拙见西安

约翰.奈斯比特在遥远的1982年便看到了今日世界的容颜——“网络社会”和“全球化”,这样的先知先觉引来全球各方人士的膜拜,约翰.奈斯比特成了一个闪亮的名字,人们奉他为神一样的未来学者,因为经过事后印证,在他的盛名之作《大趋势》一书中,没有一条预言是错误的。

要说与大多数八旬老者的区别,大概是他对这个世界仍然抱有一份好奇,问及奈斯比特何以身处高龄却依然保有旺盛的精力和智慧,他笑说这不是因为自己“天赋异禀”,而是因为他有一位漂亮优雅的妻子作为自己事业与灵魂的伴侣,两人结婚15年,至今仍然如同热恋一般如影随形。

约翰•奈斯比特称,如果自己接受采访,记者也一定要向他的妻子提问,“否则,我们会不高兴的”。而谈起一路走来的幸福,约翰•奈斯比特就忍不住去亲亲相依相随的妻子的脸庞,然后“预言”自己的未来:“这么完美的妻子,让我唯有珍惜,不会老去。

至此,真相大白,约翰•奈斯比特不是能够穿越星际时空的科幻片男主角,他就是一位勤奋严谨的凡人。

他享受着尘世间的爱与欢乐,也面对着人类生无所逃的苦楚忧虑。

他更没有可以隐藏特异的超能力,因为他的研究方式类似于社会学科中尽人皆知的“内容分析法”,只不过,他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敏锐度,将海量的、碎片化的信息整合处理,从中推导出一个带有先锋气质的结论。

对话奈斯比特夫妇

Q:您认为成为一位优秀的未来学家,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约翰:我不是未来学家,我是“现在学家”,最好的预测未来就是研究好当下,所有的预测都是基于现在的调研的结果,想知道未来,先知晓现在吧。世界充斥着大量的信息。我会收集这些信息,从中获得一些线索,预测未来的两年、三年或者更久。事情是前后关联的,给学者的想象空间并不大。未来就在我们周围,它孕育在现在之中。有些事物是没有前途的,很快就会消亡,会过时,但另外一些会成长起来,持续发展下去,进而成为未来的主流。我的工作就是去观察、思考和辨别,把未来的主流辨别出来。

多丽丝:我们所“预测”的一切都是基于勤奋的工作,每天我们都会很早起来,一直工作到晚上7点,有人时常问我们是否觉得累,在做自己深深喜欢的事情,我们不觉得累。 我们把未来的趋势比喻成一匹马,如果你知道这一匹马要跑的方向,驾驭它是不是更容易一些呢?不管你是从事什么样的行业,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你一定确保自己总在这个趋势的里面或者走在这个趋势的前面。就像约翰说的,我们必须在变化中做出现实的判断。

Q:不知道您怎么看“中国梦”?

约翰:我想提一下“美国梦”,它是普通人基于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奋斗精神而提出的概念,是自下而上的,中国梦则偏于自上而下,虽然有所区别,但人民都有自由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一点很重要。

Q:您遇到的最大挫折是什么?

约翰:我认识多丽丝时,她在维也纳,是一家德语出版社的负责人,为我的《亚洲大趋势》德语版做发行,那时,我们彼此有各自的家庭,但我们相识5年后在2000年结婚了,今年我们结婚已经15年,我们建立了忠贞不渝的爱情,不过实话说,那5年并不容易。

Q:您最想居住的城市是什么?

多丽丝:里约热内卢,因为那里有音乐,有活力。

约翰:说起来如果选择中国的城市,这是个很难选择的问题,我们喜欢北京、三亚、成都、桂林、漓江、昆明,中国有很多非常吸引人的城市,我们曾经在成都生活一年半,就是在那里我知道了麻将,了解了打麻将的规则,并把它写到了新书《大变革》里。

Q:您认为哪个品质可能被高估了?

约翰:我想在中国,“迎合”这个品质被高估了,人们都太在意别人怎么说,太在意别人看法的后果就是迷失了自己。

多丽丝:我认为在中国,颜值被高估了,大家好像比较在意外貌,而且,我认为有的品质反而被低估了,例如“保持个性”,要保持做你自己,不要总想成为别人;还有“勤奋”,很多人认为成功更需要投机、机会,我要说的是,没有勤奋是不会成功的。

Q:会有因为压力大而做梦或失眠的情况吗?

约翰:不会,所有的压力都是自己制造的。

多丽丝:我们已经过了那个有压力的阶段,就算现在什么也不干,我们也没有什么可发愁的。

约翰:不,不让我工作,我会死。

Q:有什么事情会让您害怕吗?

约翰:不会,害怕是因为你对外界有不安全感--工作、生活、各种关系等等,我们现在这个年龄,已经心无恐惧了。

Q:您已经近90高龄了,是如何保持大脑健康的?

约翰:因为我有个如此年轻、优秀的妻子。呵呵不要笑,这不是秘密。

多丽丝:我们每天从早上一睁眼就会就一些事情讨论一番,没有竞争关系,不存在谁说服谁。

Q:平常爱看什么书?

约翰:我只读报纸,每天有很多很多报纸需要读,像《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等,中国的报纸会看《中国日报》、《环球时报》。

多丽丝:我喜欢看书,现在正在看一本关于德语词语由来的书,也喜欢看文学类书籍,2014年我还读了中国小说家麦家的作品,可惜我不会中文。

Q:虚构人物中您认为谁是英雄?

多丽丝:什么是英雄?我想人们经常把英雄和著名的人这两个概念混淆,我不知道什么是英雄。

约翰:没有英雄,那些漫画、电影里的英雄都是“纸上英雄”(paper hero),不要崇拜那些所谓的“英雄”,每个人都是凡人,做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Q:对中国的年轻人有什么建议?

多丽丝:中国有很多年轻人被惯坏了,因为独生子女政策,他们从小被过度呵护,而中国又是严格的应试教育,成长环境非常安宁,所以在他们上学后会承受巨大压力,我的建议是给他们时间、空间,让他们自我成长。

约翰:全世界的年轻人都一样,从小是在父母的希冀下长大,我希望年轻人可以早些自我决定自己要成长为一个什么人,早些了解这个世界,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可以为这个世界提供什么。

Q:您最珍惜的财产是什么?

约翰、多丽丝:我们拥有彼此,还有6个孩子,14个孙子孙女。每每我们说起来,听者都是一幅张着嘴巴惊讶的表情。我们是个大家族,很幸福。快乐、充满爱,这些都是重要的。

(内容综合自《北青报》等媒体)

—The End—

征稿启事

『拙见 西安』 公开征稿!内容不限,但须原创首发,一经采用,会奉上丰厚稿酬。 来稿请发zhuojian201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