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成都最「大戶」人家,擁有30畝森林400㎡中式宅院

在成都遠離喧囂的郊外

有這樣一家可以說是“大戶”的人家

他們擁有30餘畝的森林

一家人住400平米的中式老宅

明天清晨醒來

窗外是清風、流水、鳥鳴

到了夏天,樹木竹林上棲息的白鷺

多達上萬只

對於我們而言

能生活在這樣一個環境中

莫不是件極為幸福的事情

而對住在這個“大戶”宅院的90後女生廖凡來說

幸福便是和父母

以及那上萬只鷺鳥相知相守

在這個房價遙不可及的年代

一家人能住在

如此舒適的地方

能在這片樹林裡安個“森系”的家

確實有些讓人羨慕

但是,很多人也許並不知道

這個“大戶人家”

這家裡的一草一木

都是廖凡的父親花20年撿垃圾種起來的

廖凡的爸爸廖全福

原本是廣漢雙福村人

20多年前,他剛剛來到這裡的時候

這片如今鬱鬱蔥蔥的土地上

一眼望去,只是一片光禿禿荒涼的模樣

當初他租下這個地方

最初的打算,是想做苗木生意

規劃、選苗、打理

廖全福一棵棵親手種下的樹苗

在經過五六年的經營後

終於長大成樹了

而這一片原本荒蕪的土地上

也完成了一次全新的蛻變

然而,就在廖爸準備收成的時候

這片森林,卻迎來了

一批意外的訪客——白鷺

它們不但只是來訪,還在這裡安家、繁衍

在利益與內心的慈悲面前

廖爸最終還是沒有將這些樹木挖來出售

他雖然很想賺錢

但想到樹林上那些棲息的鳥兒

樹枝間那些嗷嗷待哺的幼鳥

他就心生不捨

於是,在成都附近

這片農田,越長越茂盛,仿如綠野仙蹤

白鷺、牛背鷺、夜鷺、池鷺……

這群“白衣”訪客

春來秋去,年復一年

而隨著樹林的茂盛

這裡成為了越來越多鳥兒的樂園

2014年,四川農業大學的師生來調查

鷺類鳥巢有1580個

到今年,鷺鳥可能已有上萬只

廖爸滿心自豪:

鷺鳥比人要聰明,它們知道哪裡可以安居

但是,鳥兒是越來越多了

一個讓人意外的事情也隨之發生了

很多人知道林子裡白鷺多

竟然開始在晚上跑來偷獵!

廖爸發現這個情況後

在樹林附近製作了不少警示標牌

但是仍然收效甚微

他放心不下,便經常半夜三更開車查看

第二天還要工作

晚上巡查、白天上班

雖然說很辛苦

但是廖爸對這片樹林以及

樹林上的居民

都有了深刻的情感

要想眼睜睜地看著這些鳥兒被獵殺

他做不到

每一天,當他下班回來後

在這片森林中巡查

看著這些鬱鬱蔥蔥的樹木

樹木上自由快樂生活的鳥兒

他的內心

也變得快樂了不少

“決定做了,就要堅持做下去”

廖爸這樣說道

為了更好地打理森林

看護這片森林上的鳥兒

15年的時候

廖爸開始在森林中

屬於自家的一塊地上籌建房子

前前後後花了兩年時間

他建了兩棟房子,共400平米

▲木製房

兩棟房子都是按古建築的制式修建

一棟是木結構,一棟是青磚房

很難想象,這兩棟房子

都是廖爸設計的

這兩棟房子的一磚一瓦

也全都是廖爸親手蓋起來的

▲青磚房

其中這棟青磚房子是用來做廚房的

但是這青磚來頭卻不小

當年廖爸在彭州,恰巧遇到

民國革命家李一氓的故居正在被拆遷

一百多年曆史的青磚

雕花木窗隨地棄置在一邊

他覺得很可惜,就收下來運回樹林

這棟木結構房子,則是用來居住

簡單樸素的風格

充滿老舊氣息的木板

也是在拆遷中收回來的明代木板

雕欄的門窗

做工精細

門前還放置了不少老傢俱物件

陶瓷瓦罐凳椅等

為了防止房屋受潮

廖爸在修建房子時

還考慮到了抬高臺階

房子建成有兩層

剛開始時廖爸只設計了一層

但是木匠師傅說

自己做了一輩子的古建築

沒有見過整棟房子用明代的老柏木搭的

這多餘的木頭要是鋸掉就太浪費了!

於是又建了二層

除了建房本身的磚瓦木材

庭院裡的很多物件

都是廖爸這些年一點一滴撿回來的

比如廣漢雒城的古城牆垮掉之後

做修復剩下不要的殘缺青磚

廖爸收回來修建成了莊園的城牆

廊橋的承重梁

是舊貨車底盤的大梁

橋板就是車廂的底板

院子裡的物件

很多也是撿回來

在廖爸手裡變廢為寶的

隨意堆砌的石塊

自由生長的雜草

別有一番趣味

園子裡有一條小河

河邊放置的盆栽

是自己做生意時品相不好

沒有賣出去的

自由隨性生長的花草

野趣天成

在樹林裡空地上

廖媽則開出了兩個小菜園

飯桌上新鮮的蔬菜瓜果

基本上都是自己親手種下的

一家人住在這裡

每天一起分工勞動

其樂融融

但是除了舒適自在之外

一家人還要在保護鷺鳥上花不少心思

特別是到了耕種季節

因為擔心鷺鳥吃打農藥的食物

廖爸經常去買魚買泥鰍給鳥吃

園子裡那條流過的河流

也需要每週去撿一次垃圾

每次,廖爸就穿著20塊錢的白色短袖

一雙布鞋,就下河了

髒亂、辛勞、與20年來付出的心血

廖爸都是一個人在無償的做著這一切

沒有帶來任何金錢收益

全靠廖爸另外做點生意養活

女兒廖凡對自己爸爸做的這一切

剛開始並不能理解

明明可以賺錢

但是卻要去做這種賠本的買賣

直到她和家人住進這片樹林

她才發現,自己對這裡的一切

也漸漸有了深厚的感情

她辭去了大城市的工作

和自己的爸媽一起

打理這片樹林

照顧這片鷺鳥的棲息地

在閒暇之餘

聽一聽風吹過頭頂的那一大片葉子的海洋

盆栽、長亭、石凳

這裡的一切

都充滿了舊時的古意

每一處

都讓人留戀

每一眼

都讓人感覺彷彿回到了陶淵明筆下的

那個世外桃源

也許有人會說

這一切還不是用錢堆砌出來的?

但我想說的是

用一個人20年的時間

去把一片荒地變成一片樹林

有幾人能夠做到?

面對辛勤付出

可以收成的樹苗卻因為保護鷺鳥而放棄

又有幾人能夠做到?

我們看到美好

卻常常忘了美好背後的付出

我們看到幾十年的堅持

卻不曾想到

那是一個人真正發自內心的善意

這片住滿無數鷺鳥的樹林

希望能一直好好保護下去

這片充滿詩意的土地

我相信,是大自然給予廖爸一家人

多年堅持的寶貴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