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最喜歡和這三類人「親近」

我國是食管癌高發病率及高死亡率的的地區。根據我國最新癌症數據顯示,食管癌發病率為18.85/10萬人,死亡率為9.90/10萬人,均居我國癌症數據中第6位。

食管癌的出現通常比較意外,平時對身體不上心者,等到癌症出現時,很可惜,多數都是晚期了!瞭解過食管癌的人,才知道日常生活中真的要做好預防工作,否則癌症出現時,真的是後悔莫及。

但並不是所有的中國人都容易得食管癌,即使是在我國同一省份,不同地區的發病率也可相差數十倍甚至數百倍,且其中男性較女性多,老年人較年輕人多。那麼,究竟什麼樣的人容易得食管癌呢?食管癌不會自己出現,而是有一定誘因的,我們需要抓住誘因來預防食管癌,這樣才能避免被食管癌給“纏上”。

愛吃醃製食物與黴變食物者

在食管癌高發區的糧食和飲水中發現其亞硝胺含量顯著增高。亞硝胺是重要的致癌物。有些人特別喜歡食用臘肉、臘腸、酸菜、榨菜、鹹魚等燻臘醃製食物,而它們都是亞硝胺含量很高的食物。相對而言,新鮮蔬菜中含有的各種維生素是可以降低患食管癌的危險性的。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新鮮食材製作的菜餚,放置時間越長,其中的亞硝胺含量也越來越高。此外,放置時間過長或反覆燒開的開水中亞硝酸鹽含量也比初次剛燒開的開水高。

其次,部分市民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出於節儉的目的,捨不得丟棄一些黴變食物如黴花生、黃豆甚至餅乾、麵包等,並認為“洗洗或是去掉髮黴的部分仍然能吃”。

其實,很多黴變的罪魁禍首——各種黴菌卻是產生亞硝胺形成的“能手”。因此,建議朋友們少吃各種燻臘醃製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並儘量“當天飯當天吃,當天水當天飲”,不要吃不新鮮的食物;發現家裡有發黴的東西果斷扔掉不要食用,切莫因小失大。

進食過快、超量菸酒者

調查研究顯示,喜食燙食、進食速度過快、喜食高鹽食物、超量菸酒的人群患食管癌的危險性是一般人的2倍,在上述飲食習慣較顯著的河北、河南、福建、山西及重慶等地,食管癌發病率較高。

這些飲食行為對嬌嫩的食管黏膜來說都是一種強烈的刺激,長此以往食管黏膜為了應對這些刺激就會發生一些自身變化。不幸的是,它們會逐漸變成食管癌的癌前病變,倘若任由其發展,很有可能就此形成食管癌。

所以,善待自己的食管,進食時採用較為“溫和”的姿態,不要為了追求“爽”而食用太燙太鹹的食物或為了追求速度而進食太快。平時儘量不沾菸酒,如果應酬需要,也需量力而為,不要過度飲酒吸菸。

有食管癌家族史者

食管癌的發病情況經常呈現家族聚集性特點,即家族中有食管癌患者的話可能意味著該家族中的人比一般人患食管癌的危險性要高。

而食管癌的家族遺傳性也有它自己的特點,具體而言,父親一脈的影響最大,母親一脈的其次,旁系的影響更小。所以,家族中曾有過食管癌患者的人應定期體檢,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把疾病扼殺在搖籃之中。

這樣保護食管,與食管癌“絕緣”

注意飲食 癌症與飲食的關係非常密切,尤其是食管癌,它的發生與食物過燙或者致癌性強等原因造成的,所以我們要管好自己的嘴巴,不要吃太燙的食物,不能超過四十度,儘量少吃煎炸食品。另外飲食要營養均衡,讓免疫力時刻得到保證,監控癌症細胞的能力更強,才能從根本上預防癌症。

強身健體 讓鍛鍊成為一種習慣,不但可以放鬆心情,讓心情壓抑得到釋放;二來有利於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但是運動也並不是說越多越好,一天2個小時就好了,早上一小時晚上一小時,自己最喜歡什麼運動,就選擇什麼運動,以便於堅持。

定時體檢 體檢是及時發現癌症的有力手段,我們平時就要保持每隔半年體檢一次,如果有過癌症家族史,或者有過癌症病史的人,更要縮短體檢時間,通過體檢,我們可以及時發現早期的癌症,及時治療能夠提高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