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类媒体如何“突围”?听听这9位老总说法

第23届省级全国晚报(都市报)总编辑年会高峰论坛以“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为主题,邀请《大河报》《新安晚报》《钱江晚报》《楚天都市报》《华西都市报》等省级晚报(都市报)总编辑和报社负责人共同探讨报业融合、转型创新发展之路。本届年会采风活动的主题为“相约宁夏见证辉煌”。今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高峰论坛后,总编辑们将前往银川、吴忠、中卫等地采风,见证自治区成立60周年以来,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新宁夏。

本届年会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宁夏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新消息报社承办。年会经过层层严格审核,评选出2017年度全国省级晚报(都市报)优秀新闻作品。(王宇菲)

1

都市报要回归本源

重构重建传播能力

“我们要通过内容生产转型、新媒体平台建设和经营体系重构,探索适合全媒体时代的新生产方式、新传播方式、新市场营销方式的结合点,实现全媒体平台内容、渠道和市场三方面全新变革。”高峰论坛现场,范朝权笃定地说出这番话。

他表示,新时代和新形势下,如何迎接新挑战,抓住新机遇,提升传播力,是所有都市类媒体面临的问题,回归本源对媒体来讲尤为重要。以贵州都市报社改革转型为例,采取的战略主要是以贵州都市报品牌为核心,全力实施移动优先战略,构建区域一流传播体系。为此,报社提出“1+2+X”理念,将报纸、移动客户端、96811城市公众服务平台与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贵州都市网等旗下其他新媒体平台进行整合,做市民的管家和保姆,立足服务,将各类实用生活资讯、家政服务等不同类型的服务做到每一个社区和家庭,提升报社全媒体传播力。

另外,报社对经营体系进行整合重构,打造以“平台+数据(资讯)+产品(服务)”为定位的文化传媒产业综合体,全力创造品牌价值。在力争稳住传统广告信息经营收入的同时,整合全媒体平台资源,深耕城市社区,为用户提供本地化资讯服务、定制化生活服务和精准化社区服务。 (赵锐)

2

探索直播短视频

抢占风口

“现在不仅年轻人,很多中老年人也非常关注视频直播和各类短视频。作为都市报,我们也要积极抢占这一风口。”高峰论坛上,张仕武的观点获得众位媒体大咖的认可。

2017年至今,楚天都市报社将视频直播、短视频和各部门的新闻采访、广告经营全方位嫁接起来,以社会名流、本报名记者为“卖点”,推出《名师来了》《名家来了》《名医来了》等系列视频直播节目,打造了14位网红记者专栏。通过看楚天客户端、今日头条、斗鱼等平台,开展多达460场直播,总播放量超过1亿人次,单场最高播放量超过1000万人次;推出“楚天视频”“吃藕视频”两个视频频道,迅速成长为全国知名媒体视频频道。与此同时,组建了全媒体指挥中心,配套创新推出“先网后报”考核办法,加快融合发展。经过一系列调整创新,理顺了纸媒、新媒体采编对接机制,初步解决了报纸、新媒体“两张皮”顽疾。为了应对传播格局的变化,去年12月底,《楚天都市报》启动新一轮全媒体大改版。

“在改版、创新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开拓多种经营,深挖品牌价值。”张仕武表示,报社依托各类纪念日、节假日,抓节庆营销、策划营销;利用都市报宣传、活动、新媒体平台进行全案策划营销,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赵锐)

3

放下身段,一切归零,

方能突破困境

在都市报工作的8年零3天中,张九阳作为一名参与者,见证了都市报的辉煌、变迁和低谷。在他看来,都市报的出现改变了一个城市的面貌,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份接地气的报纸,才逐渐改变了很多人的阅读习惯。

“在都市报最好的年华里,一份早餐,一张报纸,悠闲惬意的阅读,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的读者传递着一种正能量和一种情怀。”张九阳说,虽然如今都市报走入低谷期,但都市报的精神不能倒。他认为不同地域的各家都市报,可以在更为宽广的领域,发挥各自优势,主动出击,进行深度合作。

交流现场,他还真诚地向参会的阿里巴巴集团公益开放平台总监王崇和发出邀请,提出都市报公益活动较多,希望阿里巴巴集团能投入更多资源,与都市报密切合作,积极策划形式丰富多样的公益活动,发动社会公众参与其中,最终影响和带动更多人热爱公益、践行公益。

张九阳表示,对于都市报而言,眼下还有一个尤为重要的主题,就是“放下身段,一切归零”。“都市报曾经历过最辉煌的时期,让媒体从业者充满自豪。可如今,我们一定要以提升自身素质、苦练业务为出发点。”他说,只有放下身段,让一切归零,都市报方能突破困境,把握新的机遇,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赵锐)

4

媒体融合,要立足现状,

也要保持好传统

在刁广冰看来,都市报有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有专业化的传播理念,有时时都在状态的精气神,这些都是都市报的闪光之处。

“在媒体融合的进程中,我们立足了现状,但也没丢了传统。”自2010年起,新安晚报社开启媒体融合之路。8年间,报社稳步前行,融媒体中心逐渐有了起色。“虽说我们是小步慢走,但一直在往前走。”看到融媒体中心从去年开始营业额达到500多万元,刁广冰的内心也更加坚定,“今年我们的目标是600万元,上半年已经完成去年的73%。作为纸质媒体的晚报,迎来了一个新的反弹。”

从2015年的大幅亏损,到2017年纸质媒体广告营业额较2016年增长近40%。2017年对于新安晚报社来说,是一个向好的拐点,融合的脚步大幅向前迈进,摆脱困境的转机显现。这些真切的变化,很快体现在报社每名员工身上,大家依旧朝气蓬勃地投入采访,将好传统保持并发扬。

“不可否认的是,都市报在经营上仍面临一些困难,但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别人不能比的。”刁广冰说。(董静怡高兴)

5

媒体融合,

切入点是生产流程再造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大河网络传媒集团董事长、大河报社社长 王自合

“我们要笑迎挑战,创新体制机制,大幅度提高优质内容的生产能力,实现纸媒与新媒体的全面融合以及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各方面的深度融合。”王自合在做主旨发言时表示,大河报社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大步改革,减轻发行负担,努力打造以客户端为主的新媒体矩阵。

大河报社以往都是自办发行,从去年开始,大幅减轻发行负担。今年上半年,该报围绕全媒体分发平台调整了采编流程。“过去内容生产主要以夜班出版为核心,现转为24小时不间断分发内容,提倡传播效果最优化。”王自合介绍,经过4个月实践,该报原创内容生产量比去年没改革前增加3.5倍,自有的3个客户端流量增加3.17倍。

“都市报最大的优点是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转型也同样离不开内容生产能力。但在目前的传播环境下,靠内容创业是有天花板的。”王自合认为,目前大的商业门户和品牌都在打造自己的平台,但并不具备内容生产能力,实际上是削减传统媒体。面对这种不利形势,该报重点打造了大河客户端、豫直播和大河财立方3个自有平台。他还提议,都市报可携起手来共同迎接媒体融合的挑战。 (安小霞)

6

重建与政府部门、企业、

公众间的联系

“坚持内容为王,这是我们一直没有放弃的理念。”徐健在高峰论坛现场说。针对传统媒体改革,钱江晚报社提出重建内容和重建连接的想法,建立多种联系,提升融媒体传播能力。

2012年底,该报开通官方微信,时隔半年多又推出微信矩阵。接着,“浙江24小时”手机客户端上线,通过增发渠道打造了一个24小时立体传播体系。如遇突发事件,报道分发的路径拓宽,速度加快。

该报格外注重内容生产,故而创新报道方式,于2017年成立特别报道部,专门从事深度报道、调查报道,现已完成约500篇报道。徐健觉得,这是媒体融合转型的成果,尤其在突发事件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徐健坦言,近几年都市报与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系趋弱。面对这种形势,都市报亟需重建与政府部门、企业、公众间的联系。“我们可以通过线上互动、线下活动,重建与公众的联系。通过重建内容与重建连接,继续做好内容。”目前,该报主力军继续向主阵地转移,但还未彻底摆脱对纸媒的依赖。“当然,主力军转移并不意味着要弱化纸媒,我们的思路是把纸媒做精,定位以中老年人为主,多做人文、历史、养老和健康方面的内容。”徐健说。 (董静怡高兴)

7

变思路、调结构,

盘活核心优势

“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新连接时代,颠覆了传统媒体内容和渠道两个价值点,内容变现的路径越来越弱,渠道更是被数字化技术发展全打通,万物皆媒体,万物皆渠道,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已经从传播、渠道层面过渡到产业链及整个价值链。”这是张茧的一段发言。

他在发言中指出,新媒体时代都市报还有三大优势。其一,权威性、影响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公信力依然存在;其二,都市报比自媒体在报道内容上更接地气,要通过原创、优质的内容发挥无可替代的价值作用;其三,都市报具有转型新媒体的先天优势,比如快速反应能力、报道内容更接地气、强调受众意识和互动性、文本表达轻松等。因此,都市报员工转型新媒体后往往更易上手,更易进入角色。

如何才能盘活核心优势?张茧的理解是:变思路、调结构。“我们已经开始实行以新媒体为主导的组织架构重建和生产流程再造,全员转型。”张茧介绍,三湘都市报社以短视频、视频直播为突破口,除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外,还开发出E报、H5、动新闻、视频直播、无人机拍摄、短视频制作等新媒体技术产品。该报已能独立完成大平台视频直播+视频制作+全网络推送,从传统的图文时代迈入视听时代,为受众提供多元化、立体化的新闻服务和鲜活体验。(安小霞)

8

为融合发展出力

高峰论坛上,薛兵围绕“媒体融合与创新”主题畅所欲言,研究分析报业发展态势,探讨都市报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战略。他介绍,扬子晚报社重点在两方面进行了探索:着力打造原创深度报道,保障优质新闻生产力和影响力;鼓励引导记者转型,除了主动融入新媒体外,尤其鼓励大家努力从报道型记者向智库型记者转变。

紫牛新闻创办于2017年6月28日,是扬子晚报社自创的深度原创报道品牌,其定位为“打造原创深度、独家、有新意内容的全媒体产品”,追求“在这里看见不同”。至今年6月,扬子晚报官方微博紫牛新闻话题阅读量3.8亿,企鹅号阅读量6376万。今年年初,紫牛新闻作为新传播能力建设类案例,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国报刊媒体融合创新30佳优秀案例”。

在媒体转型的十字路口,媒体人该做些什么?扬子晚报社给出的回答是:将记者的大量稿件向新媒体平台分流;鼓励大家从见证者、记录者、报道者,向参与者、研究者和建议者转变,发挥报纸从业者的信息优势和整合优势,做企业和政府的智库。“在这方面省委机关报有着天然的优势,但都市报也不是无可作为,整合发挥报社掌握的政府资源、社会资源和舆论资源等各类资源优势,就可办成企业和基层政府想办而办不成的事。”薛兵说。

(樊卓妮)

9

借风使力,借船出海,

打造全媒体平台

高峰论坛现场,尹长虹提出,在新闻转场中,都市报要重新审视读者和用户真正关心的是什么,从公众获取信息的诉求角度认真研究他们愿意为怎样的优质内容埋单。要以网络的广度、报纸的深度、手机的速度实现跨度嫁接,在深度融合中互补互利。

“借风使力,借船出海”,这是尹长虹发言的关键词。在他看来,网络时代下,都市报“内容为王”的理念更要进一步彰显。“携起手来做一些事情,进行一系列改革。”尹长虹举例,报社已举办八届的感动山西十大人物评选和最美社区干部、最美乡镇干部、最美村干部评选,都取得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都市报的优势在于权威性和本地资源,却难以做到即时性传播、个性化服务和双向多向互动。因此,打造全媒体平台,由纸媒、网站、两微一端等组成传播集群,就成了都市报转型的基本模式。”尹长虹说,如今山西晚报社也走上了一条全媒体传播之路,新闻报道方面报、网、端、微同时发力,34个微信矩阵“百号齐发”成为常态。通过提供多种方式和多种层次的各种传播形态,来满足受众的细分需求,使得受众获得更及时、更多角度、更多听觉和视觉满足的媒体体验。同时,全媒体、多角度、多层面的传播,也使报社的传播力和引导力大大提升。 (樊卓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