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一個黑洞靠近地球,地球的命運將會如何呢?

羅昕楠


如果有一天一個黑洞靠近地球,那麼在靠近之前其實我們是會覺察到的,地球的命運其實沒有那麼快改變。你看星際穿越中的黑洞,在黑洞周圍還有行星,也不見得行星很快被吞噬掉。這個過程要持續數百至數千萬年,並不是一蹴而就就發生的。

如果我們很靠近黑洞,那麼最大的變化就是時間效應,在軌道上空間站的宇航員一種時間,地面上的人們一種時間,兩者差距很大。

霍金輻射的理論認為,黑洞最後的命運就是蒸發殆盡,儘管目前我們還沒有找到任何一個例子,用以佐證黑洞會蒸發的理論。

黑洞的蒸發是緩慢的,越大的黑洞,蒸發速度就越慢,而越小的黑洞,蒸發速度就越快,所以黑洞的蒸發到了後期的時候,會因為劇烈的蒸發,導致像是爆炸的一種形式產生,這就是黑洞的終極命運。


太空伊卡洛斯


黑洞,我們都比較熟悉,是現代廣義相對論中,宇宙空間中存在的一種天體。

黑洞的中心是一個密度無限大、體積無限小、時空曲率無限高、熱量無限大的奇點,黑洞可以吞噬其附近的所有光線和所有物質。

2017年12月7日,美國卡耐基科學研究所科學家發現有史以來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其質量是太陽的8億倍。

如果有一天,一個黑洞靠近地球,地球的命運將會如何呢?

假如有這麼一天,地球的命運可想而知,被吞噬。被吞噬以後,甚至很可能就到了另一個空間。

簡單回答,祝好!


地理愛好者


地球的命運當然是難逃厄運,輕鬆地成為黑洞的腹中餐。簡單來說黑洞就像空間中的一個漩渦,就像平靜的水面突然起了一個大漩渦一樣,如果有一個天體進入黑洞的視界內,毫無疑問這個天體是有去無回的,就像被漩渦捲進入一樣;

1:如果按照題主的意思,這個黑洞就是運動的,我們先來看黑洞不運動而行星運動的情況,如圖中所示,大概可以分為三種情況:行星在黑洞視界外一忽而過,那麼行星就轉了個彎繼續前進;



行星圍繞著黑洞視界的邊緣運動,即轉了一個大彎之後又甩出去,這時由於引力非常大,行星的結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行星直接衝向黑洞,那麼這顆行星必定被黑洞吞噬,有去無回。

2:現在反過來,假如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分別以以上三種方式向地球運動而來,由於地球質量與黑洞相比非常小,那麼地球就處於被動地位,所以只要黑洞視界足夠大,只要黑洞進入太陽系,地球就難逃被吸進去的命運,如圖所示是太陽系中心的黑洞的視界,可以看出其影響範圍還是相當震撼的

當一個黑洞慢慢向地球靠近時,由於黑洞引力很大,首先我們會感受到引力異常,之後黑洞進入太陽系,在引力的作用下開始拉伸,撕裂太陽,並且吸收太陽光,地球變得天昏地暗,溫度急劇下降,所有物種當場滅絕;當太陽被吃掉後,地球當然就輕而易舉地黑洞吸進去,從此人類不復存在!



零維立方體


從理論上講,任何物體的半徑小於其史瓦西半徑都可看做一個黑洞。比如,地球的史瓦西半徑約為8.7毫米,意思就是地球的半徑如果小於8.7毫米就會成為一個黑洞。木星的半徑小於2.819米也會成為一個黑洞。

當然這種情況不會發生,地球、木星、甚至太陽的質量都還太小,不會變為黑洞。宇宙中的大型黑洞往往是巨大的恆星在引力的作用下塌縮形成的,它們的質量很大,容易吞噬周圍的物體。銀河系的中心就有一個質量超過太陽400萬倍的大型黑洞,在它及其他物質引力的作用下,銀河系中的恆星圍著中心轉動。

這樣的巨大黑洞若是靠近地球,地球肯定會完蛋。不過,黑洞並非都會這樣巨大,很多科學家一直期待著能夠從實驗室中製造出黑洞。在實驗室中製造黑洞?沒瘋吧!

上個月霍金去世,有些人討論霍金為什麼得不到諾貝爾獎,無非就是他的理論難以用實驗檢驗。如果能夠在實驗室中製造出微小的黑洞,霍金就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獎。

大型加速器或宇宙射線最有可能製造出微小黑洞,比如兩個高能粒子碰撞有可能將半徑壓縮到史瓦西半徑以下,這樣就製造出了一個微小黑洞。這樣的黑洞,質量很小,引力很小,壽命也很短,它不會對人類和地球產生危害。不過根據理論,現在的加速器能量還不能製造出黑洞,宇宙射線倒是有可能。即使製造了出來,由於霍金輻射,它會很快很快蒸發掉。

科學家很希望製造出這樣的微小黑洞,可以藉助它它分析粒子、宇宙、甚至弦論。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