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由立春開頭,在四季流轉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曆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人根據太陽一年內的位置變化以及引起的地面氣候的變化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數劃分為二十四段,分配於十二月中,這樣每月得兩個節氣,月首叫“節氣”,月中的稱“中氣”,兩者相隔半個月。

每個節氣根據氣候與物候、農時等特徵而設立專名,共得二十四個節氣名,它們依次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芒種、夏至、立夏、小滿、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春】

風來傳消息,枝頭晾春衣。

江河水乍暖,靜心待花期。

【雨水】

細雨飄然而至,春來不言離愁。

有麥青青於野,有你在我心頭。

【驚蟄】

大地春又回,長空裂驚雷。

萬物生欲動,無為自有為。

【春分】

乾坤平分晝夜,卻是燕子來時。

水邊新綠野菜,陌上粲然花枝。

【清明】

煙雨十里春深,落花輕覆草痕。

陌上青青柳色,心中念念故人。

【穀雨】

聽雨林下茅舍,插秧村外水田。

桃花閒落風裡,鷓鴣時鳴山前。

【立夏】

新荷乍露嫩綠,後園初發幽篁。

枝上青梅尚小,魚兒遊在池塘。

【小滿】

門前無邊青麥,有鳥風中徘徊。

此心念念在遠,牆頭石榴花開。

【芒種】

村野風日晴妍,農人刈麥山前。

娘子正烙新餅,只待良人家還。

【夏至】

梅子黃時雨,細細落山前。

竹下閒坐久,一一數青蓮。

【小暑】

黃昏乍涼還熱,湖山梅雨初收。

對飲花前雲側,坐待殘月如鉤。

【大暑】

倏爾一陣微風,夜空劃過流星。

天地從來如是,人世卻總多情。

【立秋】

遠山秋雲乍起,平野漸次蒼黃。

小院瓜熟蒂落,手邊一茶微涼。

【處暑】

晚來有月升起,初覺夜風微涼。

一湖秋水寂寂,無邊蒹葭蒼蒼。

【白露】

江山清明疏淨,田疇農人正忙。

枯蟬傍依衰柳,秋風老了荷塘。

【秋分】

月缺終有月圓,知我能得幾個?

面對無盡江山,與誰平分秋色。

【寒露】

空山曉來露寒,獨自且憑欄杆。

大雁排字南去,但聞深谷流泉。

【霜降】

晚稻蕭然在野,晨起清寒有霜。

村外阡陌岑寂,林下深紅淺黃。

【立冬】

一世繁華落盡,秋水深處泊舟。

江山無邊寥廓,歲月幾度閒愁。

【小雪】

老友久不見,相邀話當年。

小雪臨靜夜,大風滿空山。

【大雪】

江山千里雪,萬徑無人蹤。

天寒留俠客,爐火一點紅。

【冬至】

冬來無盡長夜,雪覆三尺深寒。

黃昏林下大靜,小村幾縷炊煙。

【小寒】

村外野柳疏淨,兩岸卻與雲平。

寒鴉時起時落,有人河上劃冰。

【大寒】

天地雖然蕭瑟,春風快要吹來。

看著雪花飄落,等著梅花綻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