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新总理暂停中马合作项目的底气从哪里来?违约的成本有多大?

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8月17日至21日对中国进行为期4天的国事访问,这是他胜选后的首次正式外访。执政后的第一次出访便选择中国,展现出了马来西亚新政府对中马关系的看重。可马哈蒂尔此次出访北京却是要谈中资项目暂停一事。对于停止中资项目,马哈蒂尔政府给出的理由是,中马合作项目成本过高,许多项目对马来西亚经济没有意义,只会加重其外债的压力,让马国政府债台高筑。从以往的外交历史来看,各国领导人出访中国多数都是为了签署合作项目。就比如,德国总理默克尔5月访华之时,就与中国签署了19份价值约2亿美元的双边合作文件;还有法国总统马克龙及英国总理特蕾莎梅2018年访华时,也分别带走了价值200亿美元和128亿美元的贸易合作大单。 马哈蒂尔此次却不走“寻常路”,并不是为了谈“合作”,而是要和中国谈“暂停”。那么,马来西亚到底有何“倨傲”的资本为他人所不为之举呢?这也许还得从马来西亚自身的优势及其在中国外交战略的重要性做考量。

马来西亚倨傲的资本: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曾说过,“中国高度重视中马关系,把马来西亚置于中国外交特别是周边外交的重要位置,愿意继续奉行对马友好政策,深化中马合作,造福两国人民”。可以看出,北京对马来西亚十分看重。而中国如此看重马来西亚的最大原因正是它优越的地理位置。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中国2013年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借海航路线连接世界的新型贸易计划。不少东南亚地区自古正是这条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和组成部分,其中就包括马来西亚位。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地区的中心地带,全境被南海分为东马和西马两个部分,西南海岸的马六甲海峡是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交通咽喉,连接海上东盟与陆上东盟。所以,要想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进程,马拉西亚自然无法忽视。除此之外,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较大,其进口石油的80%均必须由马六甲海峡经过。一旦北京成功打通了马来西亚马六甲海峡之路,马六甲海峡港口贸易将出现巨大的变化,对新加坡“一家独大”的石油运输航道起到了平衡的作用。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中国不可能选择放弃马来西亚,海上丝绸之路更是无法回避马来西亚,这也是马来西亚敢于提高要价的重要原因。在过去几年中,为了赢得马来西亚支持,中方投入了大量的战略注意力和资金成本。2016年10月,马拉西亚与中国签署总值355亿美元的商业交易;2017年,两国又签订了一项340亿美元的投资项目。截至2017年7月底,中国在马来西亚累计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约35.52亿美元。而这个数值在2018年也在不断的上升之中。然而,马哈蒂尔暂停项目的举措让中马两国项目面临停摆。

马哈蒂尔任性的“代价”:从马哈蒂尔的表述可以得知,马政府是因为担忧其外债过高而叫停中资项目,并没有针对中国之意。马哈蒂尔在2017年曾说,马来西亚外债过高很可能会面临破产的危机。那么,马来西亚国内的外债情况真的如马哈蒂尔所言如此严峻吗? 马来西亚近十年的外债情况确实并不乐观。2015年至2017的外债金额分别约是,2,098亿美元(2015年)、2,152亿美元(2016年)、2,155亿美元(2017年)。而其2017年的外债金额还约占马来西亚国民生产总值的65.3%。在亚洲各国当中,马来西亚外汇储备金数额最少,不到1,100亿美元,一旦美国继续升息,引发资金外流,马来西亚将无力偿还此次债务。对马来西亚经济产生巨大的冲击。由此看来,马来西亚国内的外债真的十分严峻。然而,两国的关系说到底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的。马国虽然有苦衷,也有对中国提高价码的优势,却难以此对中国“任性而为”。

随意暂停中马合作项目,除了中国,马来西亚来也会为此付出不小代价。中方2017年与马来西亚签订的合作项目就约有340亿美元,两国在马的合资项目也越达800亿美元。尤其是不少项目都已在进行中,此时贸然叫停项目,马来西亚不仅要承担停摆的损失,还需面临高额的赔偿。据马来西亚官方推算,若取消东铁项目,马政府必须支付高达约47亿美元的赔偿金,且需要在3个月内偿还所有的贷款与利息。这些赔偿金将让马来西亚面临巨大的经济重负,对其新政府产生不小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两国贸易合作关系更是马哈蒂尔无法“任性停工”的一大阻碍。中国已经连续九年成为马来西亚的最大贸易伙伴,连续三年成为马来西亚最大外资来源国,这样的合作大势也要求马来西亚似乎并没有摆脱既定合作轨道的理由。马来西亚在大势面前也许并没有对华任性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