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刀」技術實在差 中核恆通偷雞不成蝕把米

近日,因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官方微信“中核集團”發佈的《關於中國華宇經濟發展有限公司有關事項的聲明》(下稱“《聲明》”)在網上吵得沸沸揚揚,“華宇系”事件再次被推上了風口浪尖,事件已過去一天,意外的是記者並沒有在第一時間看到中國華宇經濟發展有限公司(下稱“中國華宇”)的反駁公告,而是看到了只被中核公告暗示的名字冠以“中核”字號或號稱中核下屬公司的企業或機構---中核恆通的聲明。正當人們不知所以然的時候,在2月7日跳出了中核恆通(北京)物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核恆通”)發佈《關於股權調整的情況說明》的公告來補刀中國華宇事件。此次事件被稱為“年度大戲”,到底孰是孰非?

為什麼在國家工商企業信息查詢網都能查到的股權隸屬關係一下子被當事各方的“不相認”和“抱大腿”整懵了呢?

此次著急跳出來為自己“澄清”的中核恆通到底是李逵還是李鬼?為何努力扮演一個等待正義使者到來的孩子?

深挖一番,原來一切都不是看起來的那麼簡單,原來源於其參與了“互融寶”平臺後,希望得到“上級單位”的兜底。

早在2016年8月22日,中國華宇便在《中國證券報》上發佈了一個公告,公告中聲明中核恆通與中國華宇沒有任何法律關係。從這個時間上可以看出,正是中核恆通成立不久。工商信息網站上查看中核恆信“股東及出資信息”一欄中竟有且只有中國華宇一家,但並沒有實繳註冊資本金。從2月8日,中國華宇發佈的公告中也可以看出些端倪。

在中核恆通2017年9月11日發佈的股權變更重大事項報告裡,就揚言要與中國華宇進行股權切割,並進入中核集團的股權結構體系。如今,發了聲明後,緊接著又在其官網撤掉,是格局不夠還是撒謊怕被揪辮子,我們不得而知。也不知道這個企業什麼時候能把自己到底是誰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