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五年,中元节后再访潭柘寺


前几天周六是七月半,很多人到潭柘寺上香,人非常多。我们是8月26日周日去的,人少些。现在去潭柘寺路很好走了,周日车也很少。图为早上9点15分左右,我们到达的潭柘寺1号停车场。上次来已经是5年前了,那会停车场还没有改造。现在好多了,车位挺多的,而且是分好几层,只要不停在最上面一层,阳光晒不到,不会出现返回时车内热没法上车的情况。我们在潭柘寺逗留了4个小时不到,停车费是10元。


这是停车场前半部分,地上停车场。后面就是图1的多层钢架停车场了。周日这天,停车场旁的厕所,没有水。
还没进门,看到一块石碑。原来唐山铁道学院曾在潭柘寺这里办学。这个我还真不知道,只知道那个时候林业大学在大觉寺办学。当时国家条件困难,可能没那么多经费盖新楼。
售票处,人不算少,比前一天七月十五少多了。潭柘寺的后山龙潭在维修,不开放。不过其实那里也没啥可逛的,基本纯爬小山。
票价,略贵。和很多景点不同的是,这里的老人免费票只限北京市的老年人,更多的景点都是看身份证,超过70就免费了。
上面,在寺门口还有个正式的售票处。图为进寺的必经之路。
都说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寺院最早兴建于西晋,是佛教进入北京时修建的第一座寺庙。所以这里古树参天,凉快。
柘树。这是潭柘寺的名称由来之一。寺后有龙潭,寺内有柘树,其实真名是岫云禅寺。当然,这个名字也曾是几经改动,清代沿用至今。
门口牌坊。
寺门口。
山门。
一进门就是香火味道。天王殿。
进门往右,寺院厨房。
这是潭柘寺里各景点的介绍牌。
大雄宝殿。中线都是寺院标配。老人上了30元的香。
游客须知。
寺内的植物岁数都不小。
还赶上潭柘寺出自己的文创产品,估计淘宝店也有了吧。但东西偏贵,看多了也就那么回事。
还是喜欢寺内的古树。
和5年前相比,这里新增了一个很大的转经筒。
三圣殿院子里的帝王树。这里的银杏很有名,据说是每位新皇登基,这里的树就分叉一枝。
毗卢阁
前殿的香貌似要购买,后面这些殿前都是免费香,自取。这是在“百事如意”前的自取台。所谓百事如意,就是柏树和柿子树共生的景象。潭柘寺里柿子树不少。
金刚延寿塔。不少人在塔基下绕圈圈。
塔旁边的松树很有名,双凤护塔松。
白塔旁是地藏殿。右边,就是上后山去观音殿的小路。
上坡后俯视白塔。
观音殿建筑群由文殊殿、观音殿、祖师殿等组成,居高临下,能远眺山景。殿前有钟,敲钟十元三次。
文殊殿。好多学生在这里祈福学业进步、金榜题名。
观音殿。忽必烈的女儿等一些帝二代曾在这里修行。
远眺。
排队摸石鱼。上次来可没这么多人。
从观音殿右侧的小门出来,是一条小山涧。过小石桥,还看到地质遗址。
站在小石桥上往下拍。溪水少了点。
过小桥再向上爬不远,就是观音洞。
进门一直往里走,有个神泉,还有一些关于老虎守泉的传说。这里进门右转,又有厕所,门外有水管。
神泉旁边是放生池,很多人往池中扔硬币,力求扔进鱼嘴。我看了15分钟,有2位游客成功,看来成功率不低。
这就是虎卫神泉。这里的泉水也出售,50元一桶。
院子里有处大石头,刻有鱼字。
出得这个小院,再往上走几步路,有个小石头门,门里有几只老虎雕塑。潭柘寺据说以前有三只虎保卫。
从三只虎雕塑这里我们转头往回返了。
观音洞比三虎洞还是低一点。
从观音殿门前的台阶下山。
这一条路幽静。右侧是密密的竹林。
路过大悲坛,还在整修。潭柘寺不少院落都在修缮中,看来以后更有的逛了。
远处有戒坛,朝那边走吧。
喜欢潭柘寺的黄琉璃瓦。好东西要出名还得皇帝喜欢,级别在那里。
戒坛旁回望观音殿。
明代修的戒坛殿。
清代的戒坛。
转完这一路,从侧门回到帝王树这边。树木不动,自有千年。
梨树院,也在修缮中。
从潭柘寺出来不远,随便找了家好停车的农家饭馆。
香椿炒鸡蛋。
开水豆腐。自己蘸蘸水吃,倒也符合我们一家的习惯。
我们在二楼吃饭,有风,凉快。一楼另一边养的鹅,还有几只猫在午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