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微故事」孙子“抓周”,他把警徽放在最显眼的地方!

孙子“抓周”

他把警徽放在

一堆物品中

最显眼的地方!

这就是安徽省巢湖监狱的张长伟

一位坚守在

监管改造第一线近40年的警察

曾经风华正茂的他转眼成为“大叔”

头顶的警徽

铸就了他虔诚的信仰

承载了他光辉的岁月

……

张长伟打心眼里爱这身警服,就连妻子有时候也打趣他:“你爱这份职业胜过于爱这个家!”

人 物 名 片

张 长 伟

1962年出生

1979年参加工作

现任巢湖监狱会见管理监区主任科员

1

所 获 荣 誉

2011年,荣立个人三等功;

2011年、2013年,被省监狱管理局命名为全省监狱系统“共产党员示范岗”。

2003年,张长伟从监管监区调到监狱会见室工作。

监 狱 会 见 室 ,是服刑人员其直系亲属团聚的地方,是为服刑人员开展亲情帮教的场所,也是监狱面向社会展示公正文明执法的“窗口”。因此,和监狱大多数民警不同,张长伟每天不仅要管理来自不同监区的服刑人员,还要面对他们来自四面八方的家人。

在这里,每天都有不同的故事在上演……

会见室的故事

一次危险瞬间消除!

“请把双手打开!”张长伟盯着那双好像不经意握着的手。左手打开处,一小张写得密密麻麻的纸片展现在眼前。

这是一封信,这名服刑人员准备利用会见的机会偷偷递给家人,上面写着要家人在外实施不法行为的计划。一次危险瞬间消除!

会见室是服刑人员离外部世界最近、需要严防违禁品进出监狱的关键“防线”,实行着“机场式”安检。这名服刑人员一到会见室,张长伟例行先向他表明会见的纪律。近40年的一线工作已将他锻炼成一名“老干探”,服刑人员一个不自然的表情没能瞒住他的眼睛,上下“扫描”一遍,知道“文章”就在那双手上。

有人问张长伟的“鹰眼”是怎么练成的,他的回答是:严格执行制度,在日复一日的执行中打磨技能和技巧。

对于56岁的他来说,安检时光蹲下站起每天就有上百次,节假日期间会见人多,每天好几百次;给服刑人员进行检查时会有身体接触,有的服刑人员患有皮肤病,或者传染病,张长伟从不考虑这些。妻子担心他,劝他认真看着就行。张长伟说:“一次安检不到位,我会睡不着觉”。

张长伟说,服刑人员也在观察民警,我们要用严格执行制度的行为,守住安全的同时对他们进行教育。

“要好好改造,不要对不起这些好人!

刚性执行制度之下,张长伟也有一颗柔软的心。一名服刑人员的姐姐定期来会见,时间久了,张长伟对她也熟悉了,知道她有心脏病,在她会见过程中随时留意她的状态。一次发现她突然脸色苍白,立即上去询问,得知是心脏病发作,张长伟马上和其他民警把她抬到办公室,一边安慰她别紧张,一边打电话给监狱医院,同时和120联系。民警医生迅速赶到现场实施抢救,随后抬上赶来的救护车。要知道,搬运时他是忍着开裂的半月板的疼痛!

时隔几日,这位女子又来了,她向张长伟反复道谢,并向他弟弟说:“要感谢监狱民警的及时救护,你今后要好好改造,不要对不起这些好人!”

特殊的加班!

常年在会见室,张长伟见多了服刑人员和家人的欢聚和分离,对他们的亲情理解更深。

有一次,一名服刑人员会见时突然申请延长会见时间,因为他的妻子提出了离婚。张长伟现场了解情况,当即向领导请示。会见时,张长伟给服刑人员的妻子端来热水,让他们少说气话,多心平气和地谈,同时教育服刑人员,妻子一人在外不易,自己的刑期还长,不管结果怎样,都要能够正确对待。谈话结束时,小夫妻俩非常感激。此时,天黑了下来,张长伟又像寻常一样将会见室打扫干净才离开。

会见中遇到腿脚不便的老人,他帮着搀扶进出、上下楼梯,甚至帮忙抬上抬下坐轮椅的人。他还把会见室变成狱务公开的平台,宣传政策法规,答疑解惑,不厌其烦。春节期间,为了满足服刑人员和家人团圆的愿望,监狱会见室从除夕到初六正常开放。张长伟说要让那些家在外地和年龄更大的民警多休息。这样他每天的工作量就大多了,早上他会提前半小时上班,打扫卫生、检查设备,营造干净温馨的会见环境。

近年来,巢湖监狱的会见管理工作受到上级领导和同行们的高度评价,也受到广大服刑人员及其家人的一致赞扬,“一带一”会见制度得以在系统内推广,很好发挥了教育改造、亲情帮教、服务社会的作用。

正是得力于像张长伟这样

辛勤工作的一线民警

用制度执行筑牢可靠的安全保障

带着对工作的热爱、对自己的严格

履行着监狱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

供 稿:省巢湖监狱

作 者:程俊华 王思虎

编 辑:张 倩 吴一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