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 老洛阳 再见 一代人青春岁月

几十年的发展

洛阳给我们带来了很多

也带走了很多

那些老房子在岁月斑驳里被拆了

那些熟悉的街道都变了模样

有些东西在时代更迭里弄丢了

有些事情在周周转转里给忘了

洛阳就在这不知不觉中慢慢“消失”

仅以此篇文章献给

拥有着共同记忆的洛阳人!

那些消失的地标性建筑

1

旧时的火车站

洛阳站始建于1908年,从前的洛阳站前红花似锦,如今更多元化的洛阳站则满是鳞次栉比的商铺,以及处处弥漫洛阳气息的文化符号。

值得高兴的是,

洛阳站今年也迎来了改造的计划,按照市规委会审议通过的规划设计方案,南北广场进行整体规划。

未来,洛阳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总建筑面积将达到13.6万平方米,是现有面积的6倍多。其中,地下空间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主要包含地下通道、停车场、地下商业、轨道交通站点等;地上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除主站厅外,还将新增游客服务中心、公共服务中心等。期待一个崭新的洛阳站建成!

2

洛阳人民政府

从前的市人民政府在西工区,马路对面就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西工喷泉。而如今市政大楼已然换到了新区,西工游园也成了周王城广场。

3

西工游园

当年的西工游园在老市政府附近,如今都已经消失不见, 还记得那时在里面玩转轮盘抽奖,在门口照相、爬小假山、小火车。早上打太极的、遛鸟的很多,到了星期天很多唱戏的,每年春节两边的人民东路、小街是年货市场。游园中间还有一个日本赠送的圆形电子钟.......

(20世纪80年代的西工游园)

4

九龙鼎

旧时的九龙鼎处是一个大花坛,中心种着一棵高高的松树。如今的九龙鼎则有了宏伟的标志性石雕,然而没变的是这里依然川流不息,往来不断。

5

上海市场百货大楼

1984年1月1日,上海市场新大楼建成开业

,1986年,大楼更名为上海市场百货大楼,简称“上百”。

“上百”主楼4层,建筑面积9024平方米,规模仅次于当时的郑州紫荆山百货大楼,居全省第二位,也聚集了很高的人气,每天顾客如潮。

如今,在涧西区青岛路景华路至西苑路段,昔日熙熙攘攘的人流被穿梭的车流取代——曾经繁华一时的上海市场步行街,也慢慢变得冷清。

6

广州市场

和上海市场一样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洛阳大建的时代产物。然而随着时代更迭,广州市场已经不在了

。但在洛阳人的记忆里,这些市场都是抹不去的痕迹,它们都曾是人潮拥挤处,曾对洛阳的建设发展有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7

老城商场

是那个“粮票换米”时代的一个缩影。到了节假日,大家推着二八杠赶集,老城商场门前停得满满的自行车,拥挤的人潮见证了那个时代的淳朴民情。

然而老城商场的烧毁,还是令老城人乃至洛阳人遗憾的一件事。现在在原址上建起的“隆基商贸城”,也算承袭了旧日老城广场亲民百货的风格。

8

百货大楼

始建于1957年的百货大楼是一代人珍贵的回忆,对于洛阳而言,百货楼几十年来的变迁正是这个城市商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9

友谊宾馆

1956年,友谊宾馆从一片空旷的麦地中破土而出,当时的友谊宾馆是洛阳接待外宾、领导人、专家时的指定酒店,朱德,周恩来,加拿大总理都曾在此下榻过。而如今岁月轮转,辉煌不再。

10

邮电大厦

当年的邮电大楼和旋宫大厦是中州路上最亮眼的两道风景。作为旧日洛阳的标志性建筑,在04年建王城广场时拆除了。

11

惊险大世界

那时候,定鼎立交桥上,有一座”鬼城“(惊险大世界),童年每次路过此地都觉得洛阳万分洋气,现在虽然被拆了,但洛阳人却一直记得那幢霸气的建筑。

12

洛阳师范学院洛龙校区

这是那个老洛阳人口中的“师专”,也是带动安乐一带富裕起来的师范学院,也是河南最顶尖的几所师范之一。

遗憾的是,当年的师范学院如今已变成了一片废墟。洛阳师院曾经的学子如果看到这一幕,应该会很感慨吧,陪伴了自己四年青春的大学校园变作了如今这番荒凉。

那些消失的生活物品

1

东方牌自行车

在八十年代初,谁家能买一辆这种二八加重式的自行车,那绝对是倍儿有面儿的事。小时候个子小,都是腿从中间掏过去骑的;后来坐在横梁上,跟着爸爸去外婆家,你有没有这样的回忆?

2

龙门牌电风扇

对于老洛阳人来说,在80年代至90年代初它可是家喻户晓的明星产品。

3

牡丹牌手表

30多年前的牡丹手表,今天看来这也是当年洛阳工业的骄傲。

4

九都牌小香槟

洛阳市酒厂生产的九都牌小香槟,就是俗称汽水,早已忘记了口感,但是小时候喝到小香槟的自豪感是难以忘却;

5

洛烟

花洛、黄洛、绿洛、红洛、精洛…提起洛烟,很多老烟民朋友都唏嘘不已。

6

明花洗衣粉

尤其是90年代以上的洛阳人,见到它相信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很多人用它来洗头发,尽管用起来头发很涩,但泡沫很丰富,而且头发干了以后还很飘,丝毫不比现在的大牌洗发水差。

7

春都火腿肠

“春都进万家,宾朋满天下”的广告语小时候每天都会在电视上看到,曾以“会跳舞的火腿肠”红遍大半个中国,是昔日洛阳城的“名片”。

8

洛阳宫啤酒

洛阳宫配烧烤,外地来人全干倒!如今洛阳宫啤酒已被百威啤酒收购,成了洛阳人的回忆。

那些消失的生活场景

那时候,大街上很干净,虽然没有浓烈艳丽的色彩,但简洁质朴,不嘈杂。

那时候,游玩的场所还都是西苑公园、王城公园,这里埋藏了我们多少童年的记忆。

那时候,车子还很慢,马路也不如现在宽,人手一辆自行车,走到哪也不怕堵车。

那时候每年牡丹花会,都会和家人来王城公园赏花,是习惯、亦是怀念。

还记得王城公园的大滑梯吗,有两层半楼那么高,当时在上面觉得又害怕又想尝试,一遍一遍地从上滑到下,能玩很久。

还有王城公园的吊桥,小时候喜欢在上面晃来晃去,大人们也喜欢站在上面看两边的风景。

那时候每到夏天,父母老师都会叮嘱我们洛河滩很危险,别去那儿游泳,我们依然偷偷摸摸、成群结队的去淌水冒险、捡螺蛳。

那时候老市政府前门也有个喷泉,照片有些模糊,但却依然壮观,透过斑驳的光影,不难看出和现在的新区音乐喷泉有异曲同工之妙。

那时候的牡丹广场没有那么多酒吧、咖啡馆,却是真正的文化风景。如今,为了修地铁,这里也变成了四面围挡的施工区,期待地铁建成后看到一个崭新的牡丹广场。

“小明的头,像皮球,一脚踢到百货楼,……”这首洛阳白话童谣对于许多洛阳人来说依然耳熟能详。

80年代初,洛阳大米1角4分2一斤,那时候买米还要用粮票,每逢节假日,国家还会按家家户户的人头数来发放大米等粗粮当做节日补贴。

那时候涧西几大厂的生活区基本上都是这样简单,但在那时从来没有觉得生活很苦,反倒生活的幸福感更加强烈。

那时候住在一条街上、一个院子里,和邻居们熟得跟一家人似的,没事还时常招呼一起吃饭,现在搬进了高楼里,大伙却相见不相识……

那时候夏天还没有空调,很多人都是靠手里的一把大葵扇和咿咿呀呀转着的电风扇熬过洛阳的炎炎夏日。

那会儿结婚很简单,不在乎什么彩礼钱,只要有一床被子、一对枕头就是很好的嫁妆。女生不怕吃苦,男生愿意奋斗,他们对待感情都是相当地珍惜。

如今的洛阳,已经是完全不同的样子,旧城改造让许多地方都变了样,突然开始怀念那个回不去的年代,在那个物质匮乏的生活中,我们却幸福感倍增。

那些消失在身边的人

岁月如歌

那些消散在身边人儿

还过的好吗?

那些承诺曾许下的承诺

已经有别人替你兑现

那些年少轻狂的岁月

褪色在火红的记忆中

只剩下嘴角的微微一笑

心头的微微一痛

再见

老洛阳

再见

一代人青春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