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还是下雪,谁决定?雪花是对冬天最起码的尊重,起来看雪啦!

为什么同样的温度,还是会有下雨和下雪的区别呢?

小编也有同样的困惑,为什么同样的温度,甚至比那些下雪的地方温度还要低,怎么我自己所在地就是不下雪呢?今天看到外地的小伙伴们,发雪景,打雪仗,满满的羡慕啊。所以,查阅了一下相关科普资料,如有不才指出,希望在评论区指出,欢迎赐教哦。谢谢!

雨雪相态的决定因素——低空大气的整体温度分布

大家都学过物理:高空分很多层,各层温度也各不相同。所以下雪还是下雨决定性因素其实是低空大气的整体温度分布。

下雨的物理过程相比较下雪,其实就是多了一个固态水的融化过程。因为在对流层中(1万米高度以下),大气的温度分布是越往上温度越低。所以在云层中形成的大量冰晶和雪花,在下落过程中,如果遇到空气温度都是小于0℃,没有另外融化的因素的话,那就是下雪。这在北方的冬季很容易实现,尤其是东北和西北。

但是如果雪花下落到一定高度,

气温一旦超过了0℃,这个时候,雪花就可能看似会出现融化,并且一旦这个超过0℃的云层比较厚,比如夏天,从地面高空3000至5000米都是高于0℃的,而且低空温度往往都是超过30℃。这个时候,雪花在下落过程中会全部融化,落到地面的就是雨,过程就是大雪花变成小雪花,小雪花化成水。所以下雪就是这个变化过程,只不过下雨是落地前多了一个融化过程。

0℃层高度很关键

如果能够融化的暖层很薄,雪花融化的时间很短呢?毕竟融化也不是一眨眼间的事情:夏天当你从冰箱把冰淇淋或冰棍拿出来的时候,也不会一下子就全化掉啊。这时即便地面附近的气温是2-3℃,但是如果大于0℃的暖层非常薄,距离地面非常近了,留给雪花下落中融化的时间就很短,那么依然可以下雪。青藏高原就是非常容易见到非常规温度下雪,因为高原光照强,地表加热剧烈,出现降雪前,有时地表附近温度较高,但再往上的大气温度快速降低,这样的情况下,拉萨不乏5-7℃的温度下雪的案例,甚至10℃左右下雪。因此,理论上就算气温超过0℃较多,只要落地前融化的空间很小,时间很短,照样能下雪所以这里我们重点要说一个关键的指标,0℃层高度

PS: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实际天气预测,气象解释以气象局和相关科学部门为准哦!小编如有错误,请指出!谢谢指教哦。

你的家乡下雪了吗?你的朋友圈有雪景吗?还记得雪花的样子吗?

匆匆忙忙,为了生活奔波,在公交车上低头玩手机的你,是否发现今天车窗外的风景变得不一样了?城市添上了雪景,你会对心爱的她(他)发去暖心的祝福了么?

小时候,冬天下雪总是最兴奋,从晚上激动着睡不着,爬起来好几次都不觉得冷,看着外面白雪皑皑。白天呼朋引伴在银装素裹的世界里嬉戏打闹。可是,长大了,雪还能牵动你的童真和回忆吗?外婆家被雪压得吱吱呀呀颤叫的老槐树,还有隔壁家的那个双马尾的她.......

驻足在雪景里,希望时间慢点,雪花慢点,岁月慢点,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去完成

脚印一个两个,一串两串。现在的你是否会牵起最爱的她(他)的手,漫步在雪地里?会互相哈这热气比谁的大么?会把对方的手紧紧攥住么?会彼此继续认真的走下余生么?回头,雪地多了一串小小的,杂乱的脚印,可爱结晶,正在活出你们原来的童年呢!

冬天下的第一场雪,你有什么话要说的吗?欢迎留言,希望他(她)能够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