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字号”技术中心,江苏又添6家!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2017-2018年(第24批)新认定及全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名单,江苏又有6家入选,至此,我省共有11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据悉,新增的6家国字号技术中心,分别为:

“我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主要集中在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等四大行业。”省经信委相关人士介绍,苏南地区占了六成以上,苏州、无锡、南京、常州四地拥有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数量则占了全省的半壁江山。

据了解,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先后经区、市、省经信条线组织推荐申报,最终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等5部委联合评审认定。

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入选门槛较高,对企业的创新投入、创新条件、创新绩效等方面共19项指标体系进行全面量化评价,要求参选企业有较强的经济技术实力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并在行业中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

此项评选每年组织一次,被认定的技术中心企业将享受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

技术中心支撑企业成长升级

今年初,国家发改委公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017-2018年评价结果,我省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全部通过评价,9家企业技术中心入围100强,比2015年评价时增加了3家。

“南瑞集团企业技术中心得分96.9分,评为优秀,在全国1300余家企业中排名第二,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南瑞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奚国富说,集团坚持“面向行业发展重点领域、面向坚强智能电网建设、面向世界电力科技前沿”,解决了大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电网调控一体化、继电保护控制、智能电网通信等大量制约电网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

技术中心面向市场需求,不断提出新理念、新方案、新模式,将核心技术迅速转化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在支撑服务电网发展、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过程中,实现技术创新成果的经济效益。

用科技打造高端品牌

新晋“队员”徐州黎明食品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是家农字头企业。为什么能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

董事长张黎明说,企业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农产品企业更是如此,“近年来,黎明食品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通过与山东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研发生产黑蒜、蒜片、蒜粉、蒜粒、腌制蒜等系列大蒜精深加工新产品,成功把‘一头蒜’做成‘一头蒜的保健’。”

据悉,黎明食品的产品远销欧洲、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年自营出口连续3年超亿美元,连续9年位居江苏省同类农产品出口榜首。公司计划继续加大研发费用,用于大蒜新品种及深加工类新产品研发。

此次随着吴江变压器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的加入,苏州吴江区的国家级技术中心增至9家,在苏州市排名首位。

亨通研发的光棒、光纤陀螺仪等核心技术打破国外垄断;盛虹建成我国首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3万吨/年PPT聚合装置,成功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巨峰绝缘获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扶持,直接获得奖励超3000万元,间接带动各类项目扶持资金达4亿多元。

“技术中心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通富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行政总监戴锦文介绍,公司把技术中心建成集成电路先进封测工艺技术开发平台,一系列政策扶持促使企业技术中心一步步跻身国家级行列,近几年新产品销售收入均在当年销售收入的70%以上。

中天科技光缆智慧工厂,生产线员工不过数十人,智能机械取代了人工。所有技术革新,源于中天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中天科技研究院相关人士说,近几年企业科技活动费用不低于年销售收入7%,承担了国家、省、市创新项目300多项。这些技术成果,支撑企业提升了核心竞争力。

美国GTEM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测试室、德国三相标准功率电能表、意大利无线电干扰抑制仪器……

在江苏林洋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内,这样的先进设备有600多台套,中心研发了十多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技术,主要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平均增幅达2.05%。

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是为了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动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

视觉中国供图

镇江的江苏大全集团技术中心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每年提取6%以上的销售收入用于新产品研发,在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上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产品研发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企业先后承担了30多项重大科技项目,每年有30多个新产品上市,许多新产品、新技术都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省经信委提醒,按照最新公布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可享受诸多政策,主要包括进口科技开发用品免税收政策,同时国家发改委结合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高技术产业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工作,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