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县纪委监委:创办“知行学苑”开启党风廉政教育新模式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理论和业务技能学习,林西县纪委监委创办党风廉政教育“知行学苑”, 将传统教育阵地与现代新型媒体相结合,将干部廉洁从政教育与廉政文化建设相结合,探索立体式、多层次、全覆盖的党风廉政教育新模式,推动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再上新台阶。

“知行学苑”设“一苑、三会、六课堂”。

“一苑”,即在委机关创办“廉政苑”。充分发挥“廉政苑”阵地作用,打造集廉政教育、法制教育、案例分析、传统文化、地方特色为一体的综合教育基地。突出廉政苑沉稳、大气、严肃、活泼的建设风格,衬以绿草红花、“高山景行”石雕,显得清透灵动,给人洁净、明亮、廉洁之感,为机关干部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

“三会”,即“廉政书画笔会、主题研讨会、经典诵读会”。每周五组织干部开展一次寓教活动。一是邀请县内书画爱好者,开展“迈进新时代,翰墨颂清廉”为主题的书画学习和观赏会,增强廉政文化的感染力和渗透力。二是以主题研讨会的方式,开展主题沙龙活动,由案件审理室、纪检监察室或者以各学习小组为单位,以典型案例作为展示,大家通过提问、互动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三是开展红色经典诵读会。委机关干部开展“每周阅读一本书”活动,每周确定一名朗读者,朗读其中的经典片段,并向众人讲述其中的内涵和感悟。以“传承红色基因、凝聚红色力量”为主题,借助林西县建县110周年,开展专场红色诗歌朗诵会,同时组织干部开展主题演讲比赛、读书会、老同志报告会等,宣传和传承红色文化,激励干部不忘历史、不忘过去,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决心。

“六课堂”,即“学习课堂、庭审课堂、信息课堂、警示课堂、实践课堂、党员课堂”。

“学习课堂”:依托县委党校,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制定详实的全年政治理论学习计划,每月确定一个学习主题,以聘请县委党校老师、专家授课、领导干部讲课等形式,组织全县纪检监察干部每月至少进行一次集中学习;聘请自治区、市纪委监委专家进行授课,学习先进文化、典型案例,通过形象生动的讲解,开阔干部眼界,把学习的目光和计划放得更长远,不断满足干部学习的新需求。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理论和业务技能学习,提高干部的思想认识,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作为开展工作的方向指引,真正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庭审课堂”:把业务培训课堂搬到庭审现场,组织纪检监察干部“学员团”旁听法院庭审,通过“零距离”、“全景式”旁听庭审的学习方式,直观、有效的强化纪检监察干部的法律程序意识,提高收集、固定、运用证据的能力,提升案件办理质量,推动实现纪法全面贯通、法法无缝衔接,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信息课堂”:发挥现代信息网络的共享优势,通过纪检监察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等编辑一些通俗易懂、短小精悍的廉政信息、廉政经典小说连载、典型案例通报、廉政微视频等,借助手机覆盖面广、携带方便的特点,随时随地向广大干部进行廉政教育提醒。

“警示课堂”:全县各级党委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警示教育大会,至少组织一次“体验式”廉政教育活动,至少举办一次高规格的廉洁从政专题讲座,至少观看一部廉政短片,至少开展两次廉政谈心谈话,至少通报一期典型案例。通过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例剖析,真正达到警示教育目的。通过一系列警示教育活动,不断丰富和完善警示课堂形式。

“实践课堂”:以委机关支部党小组为单位,每小组由一名班子成员负责,开展“包联下访”活动,在深入基层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邀请乡镇、县直机关主要领导以及机关各部室负责人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主题研讨活动,以座谈会的形式,说心得、谈体会,在实践中求知,在交流中感悟,逐步提升个人能力和素质。

“党员课堂”:以“每月一课、每人一讲、每课一评”的形式,充分发挥党员活动室的阵地建设,让普通党员从台下走到台上。党课内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切入个人身边平常、真实、微小事,彰显“普通党员课堂”的新颖化、广泛化、灵活化特点,促使党员学习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按照《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要求,认真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切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党风廉政教育“知行学苑”的创办,旨在为纪检监察干部提升道德素养和履职能力开启一扇新窗口、建立一个新课堂、开辟一方新阵地,在学思践悟中提升能力和水平,在学中“知”,在“知”中“行”,逐步达到“知行合一”。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文化品味,塑造纪检监察干部的崇高品格,为今后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提供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