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拚命工作,下班陪命寫作業,我惹誰了我!

最近,小花看見幾位家長在知子花家長群裡面吐嘈孩子寫作業的事:

四個韻母,一個寫一排,過了一個小時我過去人家還在第一排第一個擦,努力地擦,本子都擦破了個洞~

每次我吼完都是胸痛頭脹,等孩子睡著後又各種後悔內疚,然而第二晚寫作業又繼續各種吼......

今天我和兒子因為寫作業大吵了一架,說我在旁邊嘮叨,催他,氣的我再也不想陪他寫作業了

一寫作業就口渴,肚子不舒服,腿讓蚊子咬了,各種事情分分鐘想揍他!

為了孩子的學習,家長們也是拼了命了!

小花小時候,哪有家長會陪著孩子寫作業啊,

那時候父母都忙著家裡家外大大小小的事情,想的是如何讓我們吃得飽,穿的暖,很少關心我們的學習情況,更別提陪我們寫作業了。

隨著家庭教育觀念的改變和學校老師的各種責任灌輸,家長身上的擔子一下重了起來,監督孩子讀書,陪孩子寫作業,再幫孩子批改作業......

但陪孩子寫作業這事兒,沒有技巧真要命!

日本“圖畫書之父”松居直先生曾說:“陪伴,是體驗親情的最好方式之一。”

可為何這種陪伴方式卻惹怒了父母,惹煩了孩子呢?

下面幾個案例和建議希望能夠幫助你走出該怎樣陪娃寫作業的困惑。

1

嘗試從孩子的角度考慮他們的感受,

孩子做事磨蹭,是因為你對孩子的廢話多、理解少。

我小外甥是一個性格比較慢熱的孩子,

寫作業也受到了性格影響,答題慢但是準確率還不錯,成績前五名,

可是我姐姐性子急,就因為小外甥寫作業太慢,罵過他很多次。

有一次姐姐急了便罵了他幾句,

“這點作業,寫這麼長時間,以後考試會來不及的!”

“這些題目這麼簡單,還用想那麼長時間嗎?”

小外甥哭了,表面上不敢和媽媽反抗,但是心裡已經有了很多不滿,媽媽的陪伴成了自己的苦惱。

圖片源自新華社

很多父母沒有耐心並且對孩子要求過高,孩子一旦寫作業出錯了或者速度慢了,他們對孩子的態度就都變成了命令、嘮叨、指責:“抓緊時間,認真寫”,“快點的,別磨蹭”“這麼簡單都不會,你笨不笨”,孩子自然會有牴觸情緒。

聰明的做法:

家長不會一味的責備孩子或者與孩子爭論,

而是耐心的引導和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從孩子的角度考慮他們的感受。

孩子寫作業太慢,

“買個定時鬧鐘來監督孩子,並給孩子制訂學習計劃來培養好的學習習慣。”

孩子的作業太多,

“對於小孩子來說作業量確實多,能否和老師反映一下作業佈置問題。”

當孩子的難處被理解,抱怨被接納的時候,孩子反抗的頻率會降低,孩子的學習也會更有動力。

2

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不要把“陪”孩子寫作業變成了“幫”孩子寫作業。

小凱今年一年級,

一直是奶奶帶著,是個很聽話的孩子,

今年暑假,爸爸媽媽給小凱報了個數學學習班,

一次週考中,小凱出乎意料的考了48分。

在爸爸媽媽眼裡,小凱一直很乖,聽奶奶說作業也是經常拿到優秀的,可為什麼考試成績如此不理想呢?

媽媽在一次給小凱輔導作業中找到了答案。

小凱不會主動思考,更多的是在詢問,

”媽媽,這個怎麼算啊?”

“媽媽,這道題我不會,你能幫幫我嗎?”

孩子已經對陪伴他寫作業的家長產生了依賴性。

奶奶寵孩子,當孩子問她問題時,就直接回答了,或者告訴孩子解題思路和答案,作業是很好的完成了。

可是當家長成了孩子的“柺杖”,一旦這個“柺杖”不在時,孩子很容易產生無助感,他們缺少自己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探究問題的能力。

古人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孩子來說是尤為重要的。如果父母的陪伴,讓孩子失去了自己思考和尋找答案的樂趣,實在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

多給孩子獨立思考獨立學習的空間,不僅能夠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也能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和專注力。

3

和孩子建立平等關係,

讓他們意識到認真完成作業是他的基本職責。

前段時間,

戚薇在綜藝節目《拜託了冰箱》中聊起和自己的女兒Lukcy搶裙子的日常。

女兒很愛美,有時候會和自己搶裙子穿,

一般的媽媽都會滿足孩子這樣簡單的訴求,

可她從來沒讓過步,而是和女兒站在平等的立場吵上一架,

你愛美我也愛美,誰不是個小公主咋的?

節目播出後,戚薇的教育方式讓網友眼前一亮,

那就是“平等”。

回到陪孩子寫作業的問題上,

或許可以採取另一種方式來呈現:

找一張稍微大一點的桌子,

孩子在一邊寫作業,你在一邊工作或者讀書,

讓孩子知道你們是平等的,

孩子有作業要做,家長也有工作要做。

去年冬天,浙江金華一實驗小學發佈了一條公約“認真完成作業,是每一位同學的基本職責”。

這條公約,不僅是孩子需要知道的,也是家長需要了解的,讓孩子知道這是他該做的,而不是用你的條件去利誘他寫作業,讓孩子樹立職責觀念才是長遠之計。

圖片源自新華社

陪娃寫作業是一件要命的事兒,也可以是一件快樂的事兒。

我們應該清楚,陪孩子寫作業不是為了讓孩子一道題不錯,而是為了瞭解孩子的學習能力、態度、方法、興趣以及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讓孩子愛上學習,讓孩子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才是陪伴孩子寫作業最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