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證GIA鑽石

江湖上關鑽石“套證”傳說由來已久,雖然沒有真憑實據,但是傳聞也並非空穴來風。畢竟GIA打印在鑽石上的所謂“鐳射腰碼”早已不是什麼高科技了,在深圳的工廠中鑽石上刻印腰碼(一種特殊標記的“數字串”)的成本不會超過10元錢。而網絡中關於GIA鑽石證書的鑑定數據更是俯拾皆是,隨便百度一下搜個千八百條GIA鑽石證書信息十分輕鬆……而有些專業人員更是隨隨便便就可以拿到幾萬條甚至更多的GIA鑽石證書的信息。

圖1、重0.51ct的套證鑽石圖片Billie Law

圖2、GIA官方公佈的套證鑽石腰圍。圖片Billie Law

“隨手可得的鑽石證書信息”+“容易偽造鑽石腰碼”使“套證”成為一種極易發生的高概率事件。在這裡,我們有必要解釋一下“套證”的概念:

套證:就好比機動車的“套牌”,是指參照真實GIA鑽石檢測數據,將GIA的證書編號打印在其它鑽石腰圍上,套證的鑽石往往品質差、極別低,有的甚至就是合成鑽石或仿製品(如莫桑石)。如本次GIA網站公佈的這一案例,套證鑽石就是一個CVD合成鑽石。

那麼,我們來回顧這此的事件:

最近,香港GIA實驗室接到一顆重0.51ct的鑽石複檢的申請,檢測結果是:CVD法合成鑽石。很明顯有人用一個合成鑽石套用了2014年GIA實驗室出具的檢測信息進行銷售,並在合成鑽石上打印了原來的“腰碼”。根據GIA網站提供的信息,我們來對比一下兩顆鑽石的檢測數據:

對比兩顆鑽石差異“看上去好像”還是比較明顯,但是!如果鑲嵌為成品它們之間的差異遠遠沒有看上去那麼大,至少騙過消費者、銷售商和初級檢測人員是沒有問題的,而且國內的專業實驗室如果稍有疏忽很可能“放水”。

GIA官方給出的鑑定方法是:套證鑽石的腰碼實在是太假了(如圖2)可以輕易識別。 A GIA report number inscribed on the girdle was easily identified as a fake (figure 2……可是筆者好事上網搜了張GIA鑽石腰碼的圖片,不知道是拍攝角度的問題,還是另有原因,總之和上圖真是半斤八兩,真假難辨。

圖3、網絡上的GIA鑽石腰碼。

最後,提醒消費者:造假的手段與時俱進花樣翻新,購賣鑽石不要過分相信所謂的“權威” 就近檢測仍是您明智的選擇。另外,國際某權威檢測機構在防偽識別技術,檢測數據管理上是否有改進的可能呢??比如本文中提到的這份GIA鑽石檢測報告,我們很輕易的就得到了所有的數據(如圖4)!!

圖4、本文涉及的鑽石檢測數據

江湖險惡,請到正規商場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