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觉得全世界都亏欠你?

观点 | 美物 | 乐活

为身处喧嚣的你,提供片刻相悦。

一个人如何议论他人,

往往就是他内心的投射。

文 | 周冲

来源 | 周冲的影像声色

(ID:zhouchong2017)

先讲三个不是笑话的笑话。

A.

有一个女人对丈夫说:“你为什么不给我买那个1000万的别墅?”

丈夫说:“我买不起。”

“那你为什么为什么娶我?”

丈夫:“......这两者有关系吗?”

“当然有关系。你娶我就必须给我幸福。现在我的幸福=1000万的别墅,你不买,我就没有幸福了......”

B.

一个男人进入一个新公司,因为不认真,能力差,又热爱八卦,公司将他辞了。

他说:“什么破公司,容不下我这种人才。”

别人问:“你有什么才?”

他回答不上来。

但是说:“虽然我没啥本事,但要是一个好公司,我的潜能就激发出来了好吗!”

C.

第三个女人揪了一把自己腰间的赘肉,说:“我最近胖了。”

丈夫说:“好像是有点。”

女人大哭:“都怪你!”

丈夫懵圈:“我又没把肉都堆你身上去。”

“要不是你,我不会生这么多气。不生这么多气,就不会暴饮暴食。不暴饮暴食,就不会发胖。”

以上案例中的人,你我都不陌生。

因为他们以行为、以言语,都在表达同一个意思:“都是你的错!

他们走路踩到屎,吃饭硌到牙,交友遇见渣,做事撞上坑,都怪别人,与自己无关。

这种心态,心理学上有个专有名词,叫“受害者心态”。

即,永远自以为是受害者,他人永远欠自己的。

哪怕明明有错,哪怕自己虚弱又无能,还是怨天怨地怨众生。

这种“受害者”会让身边的人透不过气来。

她会觉得你帮她,是理所当然。觉得你对她的一丁点疏忽,就是亏欠,就是对不起。

我的心理老师曾讲过一个金句:“假如一个人说到问题时,总是‘你你你你你’,或者‘他他他他他’,这种人,你有多远离多远。”

因为TA会把责任全部推给他人——

谈到婚变,只怪丈夫;谈到贫穷,只怪社会;谈到工作,只怪领导或同事;谈到人生,只怪父母......

这种人,不会面对自己的失败,更不会改变自己的失败。

他们只会绑架他人,为自己不努力、不执行、不改变、不负责找到理由,合理化自己的错误。

于是,他们就会成为苦毒的化身,身边的人为此苦不堪言。

年轻时,我交过一个男朋友,帅,高,当时一懵就昏了头。

但后来发现,好皮囊下,未必有相应的好人格。

他最令人窒息的点,就是永远都在贬损他者。

提到A,说A哪里哪里不好。

提到B,说B有过什么什么丑闻或糗事。

提到C,说他做过的决策,让自己陷入怎样怎样的失败。

后来我问他,为什么你总是在骂别人?

他说,因为只有在心里把别人打趴下,我才能舒服。

分手后,他理所当然地骂我,如同从前骂其他人一样。但也只能随他骂了。

如今几年过去,听说他愈发惨淡,工作不顺,婚恋更是不顺。

这与我预料的差不多。一个人如何议论他人,往往就是他内心的投射。

你是幸福的,看见的世界也会一片金粉洋洋。

你是暴戾的,你眼中的世界就会一片血雨腥风,刀光剑影。

所以,当你总是骂骂骂,一直怨怨怨,那么只能证明,你是一个自我价值极低的人——

你不喜欢自己。觉得自己是个low 货、贱人或废物......

这种自我认知是非常危险的。心理学上有一个“自证预言”,讲人会不知不觉地,活成自以为的那个样。

你如果以为自己差劲,就不会积极努力,去改变目前的困境,等到失败又一次来临,你会说:“看,我果然差劲!”

于是预言发生。

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以为,拥有受害者心态的人,可能也就是自我价值感低,人生易失败,没什么大害。

不是的。

TA会攻击。TA会认为,我是受害者,是被侮辱被损害的人,我不爽时骂一下人、打一下人怎么了?!

就这样,TA成为戾气本身。甚至成为罪恶本身。

美国有一个电影,叫《美丽田园下的罪恶》,改编自真实案件。里面有一个恶毒至极的妈妈。

她叫格特鲁德。

案发时,格特鲁德37岁。已经怀孕13次以上,生过7个孩子,流产6次,几任丈夫都离她而去,有一个情人,也只是天天向她要钱。

她不间断的吸烟,患有哮喘病、支气管炎和神经衰弱。

这样的人生,确实不幸。

但最糟糕的是,她就是一个有受害者心态的人。

她的困窘、贫穷与劳碌,都是自己造成的,与他人无关。但她不承认。她百般地攻击他人,以合理化自己的失败。

这个替罪的羔羊,就是一对寄养在她家的小女孩。

这两个小女孩是姐妹,姐姐叫西尔维亚,只有10来岁。

格特鲁德将小女孩关在地下室。不给水喝,用烟头反复烫她,在女孩无法吞咽时拿棍子捣她的脸,把她拖入浴缸,注入滚烫的水,号召自己的孩子们都去折磨她。用可乐瓶塞下体,疯狂地踢阴部,让女孩吃屎,用烧红的铁线在她肚子上刻:我是一个妓女,并以此为荣。把她关在笼子里,让所有人来观赏。

最终,女孩被活活折磨至死。

后来在法庭上,妈妈说:

“那女孩死了,不是我的错。


我没有钱,我的丈夫跑了,女儿未婚先孕。我满屋都是吵闹的孩子,我情人只想要我的钱,我和他生的孩子天天哭泣个没完,我对糖浆上瘾,我有时候觉得我病了。


我没有不对。


从她(死去的女孩)进屋以来,她给这个家庭带来的只是不好的影响。


我教训她,我做了我份内的事。我没有错。”

当所有人都证实她有罪。她仍然拒绝承认。她大喊大叫:不,他们都在撒谎,所有人,所有人......

她觉得,自己也是受害者,为什么大家要骂她,为什么不宽恕她?

这就是受害者心态最可怕的地方。

当TA陷入自我同情,她会觉得,自己永远无辜。哪怕她伤人,辱人,杀人,都是有理的,都是无罪的。

就和格特鲁德一样,一直在说“我没有错,我没有错”。

《挪威的森林》里,永泽说过一句话: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最卑劣的人做的事。

美国现代派作家约翰·加德纳则说,自怜最容易成为最具破坏性的非药物麻醉。

为什么他们有这样的感悟?

因为,一旦人迷恋于自我同情,离变坏,也就一步之遥了。

你无法认识到自己的错。

你困在自我哀怜里,不辨是非,混淆黑白,作恶而不自知。

说到这里,你大概会跟我一样憎恶这种人。

但我要提醒你,很多时候,“他们”就是“我们”,“她”就是“我”,“受害者婊”不是别人,就是自己。

你也许就有受害者心态。

你也许正在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各种托辞。

不管你承不承认,都要记得,别以受害者自居。长此以往,别人没害你,你会害了自己。

面对困境,别怨怼,别逃避。像孙行者一样,哪怕被万人排斥,承受百年孤苦,仍然不怨不怼。

他在往事之前,俯下身去,说:我做的,我负责。

于是,他的苦难,都成为他的修行。500年后,在某个霞光万里的清早,他与玄奘一起上路,取回经卷,救赎众生。

你只有负责,才能成为自己的主人。

你只有承担一切,并超越一己得失,才能解除封印,跳出五行山,以自由之心,看见更大的世界。

作者:周冲,2015年离开体制,放弃公职,从事自由写作。出版《我更喜欢努力的自己》等多部畅销书。本文经授权转自微信公众号“周冲的影像声色”(zhouchong2017),这是一个文艺而理性的公众号,以文艺的笔调,以理性的思维,剖析人间事与人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