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范志毅掌掴,遭球迷控诉:中国裁判何时才能走向世界?

从范志毅掌掴中超预备队裁判,到中超正赛天津权健对阵北京人和的争议点球,中超裁判的执法专业性再次成为了话题。

在刚刚结束的俄罗斯世界杯上,共有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36名主裁判和63名助理裁判入围世界杯裁判大名单,中国裁判无人入选。

或许被谩骂的时间过长,中国裁判已经被球迷贴上了“不专业”的标签。但在男足世界杯决赛圈的赛场上,也曾有过中国裁判的身影:2002年韩日世界杯以及2010年南非世界杯,都有来自中国的裁判执裁世界杯比赛。但2011年之后,再也没有中国裁判出现在国际赛场上。

(巴西世界杯前夕,裁判组训练)

2011年,中国足坛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打黑风暴,这场打黑风暴为中国的裁判事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涉事人员除了南勇,谢亚龙、杨一民这几位足协官员之外,还有黄俊杰和陆俊两位足球名哨,其中陆俊吹罚过2002年日韩世界杯,是当时的国内第一名哨。

随着案情的推进,两位裁判不为人知的一面被揭露了出来。

在2005年至2009年期间,黄俊杰多次接受长春亚泰俱乐部贿赂。在某些比赛前,亚泰会向黄俊杰提出“照顾”,一旦他执法的场次亚泰队获胜或者打平,他可以收到“红包”,平一场5万元,胜一场5万至10万元。4年间,亚泰队7胜3平,一共给了黄俊杰人民币64万元。

 2003年,在上海申花对阵上海国际的比赛前两三天,申花通过足协找到了陆俊,希望在比赛中多些“关照”。这种“关照”就是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别让申花队吃亏。据陆俊介绍,如果上海申花最后赢球了,申花会对他有所“表示”。最终,上海申花以4:1战胜上海国际,随后申花给了陆俊和另一位足协足协涉事官员70万现金。

出于多方利益的影响,期间假球盛行,黑哨不断,这也正是中超裁判当时的缩影。

如今中国足协开始对中超裁判的职业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在裁判的体制管理和能力培训方面不断发力,还在在冬歇期对裁判进行开课培训,并引进视频助理裁判技术。

足协的一系列动作也有了成效,两届中超“金哨”得主马宁在过去的4年里执法过包括2018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亚冠联赛、亚足联杯各阶段淘汰赛在内的59场国际比赛,但在今年年初举办的U23亚洲杯决赛中,亚足联还是处于对中国籍裁判的怀疑取消了马宁教练组的执法资格。

中国裁判真正走上世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