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將在鄉村振興中獲利!看如何從農村、農業發展中受益?

2018年中央一號文再次關注“三農"發展,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為解決“三農"發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奠定科學指引,為鄉村振興培育出新動能,提供新動力,描繪新圖景提供政策支撐。

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一個不能少,一個也不能掉隊,讓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綻放無窮魅力,讓農業發展質高效優,農民成為讓人羨慕的新職業。那麼,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如何快速實現新時代“三農”發展新篇章。筆者主要談談如何推進鄉村振興的看法。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探索“一點兩線”培訓模式,以主導產業為重點,圍繞經營管理和生產技能兩條主線開展全產業鏈條培訓,開展文化素養、道德素養、法律意識及如何經營方面的培訓,採取田間課堂、參觀考察等培訓方式;探索“分段式、重實訓、參與式”全過程教育培訓,利用農民田間學校送教下鄉,建立農民田間學校、實訓基地,靈活安排培訓課程,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探索“三位一體”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以教育培訓、認定管理和政策扶持為主體開展培訓。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

將發展“新六產”、推動“三產”融合作為農業發展主要方向,大力培育發展主體和服務主體,提升農業發展業態,促進規模化、產業化經營。重點扶持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大力發展鄉村旅遊

搞好農村公路規劃,以交通建設推動旅遊基礎設施全面提升;鼓勵現有鄉村旅遊景區通過多元化合作、股份制改造,引進新理念、開發新模式;支持各類社會力量,大力發展觀光、體驗、休閒、創意農業等鄉村旅遊新業態,推動鄉村旅遊業全面升。

積極打造優質平臺

發揮田園綜合體示範作用,推動田園綜合體規模化發展;建設一批地域特色顯著的文化小鎮,為加快鄉村振興搭建平臺、提供示範;扶持“電商+基地”模式,大力發展農村電商;發揮本地農產品品牌優勢,統一策劃營銷地域特色農產品。

強化人才引進政策

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教育、醫療等各項事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增強基層政府公共服務能力,打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增加人力資本投資比重,對鄉村人才採取精神激勵和物質獎勵相結合,給予其更多的物質激勵。

推進產權制度改革

由於農村很多地區多丘陵,農民土地七零八亂,不僅不便於耕種,還往往引發地邊糾紛,種田的又多是老人和婦女,更談不上豐產穩收。加快產權制度改革的步伐,將實現土地由少向多、由零向整集中,便於流轉承包給種糧大戶等,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在流轉土地和外出打工中,可以獲得雙份利潤。

加強鄉村幹部建設

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帶頭作用,提高鄉村治理能力。定期召開黨員會議,加強黨員管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從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帶頭作用入手,帶動村“兩委”工作有序開展,引導村民因地制宜,成立專業合作社,形成幹事創業有活力、快速發展有盼頭的村集體。

#鄉村振興#

歡迎關注“東愛雨侃見聞”,專注農村、教育、體制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