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院甲子·亲历丨周洪柱:北医三院这样推行临床路径

甲子薪传,积淀创新。2018年,正值北医三院建院60周年,职工有话要说...

周洪柱,1992年入职北医三院

现任北医三院海淀院区副院长,曾任北医三院医务处处长、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

我的成长经历

1992年8月,我从北医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五年制)毕业留校来到北医三院医务处,工作至今。从管理实习员一直不断成长,到2007年晋升为管理研究员。

回过头来看参与撰写的医院管理文章,尤其是刚刚上班时段的管理思路是多么的青葱稚嫩。

其间,我有幸见证了我们三院从1998年开始大幅度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快速周转和迅速发展。医务处每年都和经营管理办公室一起起草医疗工作计划指标方案,报请主管院长审核,经院长办公会讨论,在每年春节过后的中层干部会上进行公示和讨论。

指标确定好了,各个科室就是执行和落实了。很多管病房的主治医师们很聪明,直接找我们医务处郑凤云老师咨询每个月需要出多少个病人才能完成绩效考核指标。医院领导紧紧抓住平均住院日这个“牛鼻子”,有计划、有落实,医院发展的势头和后劲就很快呈现出来了。

当年每月一次的科主任医疗工作例会,商讨工作中的相关问题,1998年还为医技科室制定了预约检查和报告发出时限。当年的肝肾功能等生化检查的报告时限是3天以内,现在都是取血当天中午在LIS系统中看报告。

医院快速发展,科学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医务处和经营管理办公室经常进行沟通,把能搞到手中来的兄弟医院指标做比对。其间,我们借用医保办胡牧主任参与北京市DRGs-PPS研究课题中的澳大利亚医疗数据进行比对。尤其是通过标化权重做比对,有了更显公平合理的平均住院日指标。

2003年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我们医院3月9日遭遇第一例临床高度疑似病例(CDC后来更正诊断为确诊病例)的气管插管防控到5月9日全部疑似病例转院,短短的2个月后恢复正常医疗工作。其间,我有幸参与起草和修订的医院工作人员感染情况、住院病人感染情况调研报告,为全市防控工作的重心调整起到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2016年7月27日,我作为北医三院第二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队员,赴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担任副院长,开展为期一年半的援藏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慰问援藏专家

援藏任务结束之前,在拉萨参与志愿献血

北医三院临床路径

北医三院的医疗工作确实是非常规范、高效。我们参加的卫生部2009年底在国内三级综合医院开展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为三院的规范、高效做了最好的诠释。

2009年北医三院临床路径培训

北医三院此前对13个病种的住院日、诊疗项目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实际执行情况非常接近与临床路径管理的纸质表单的计划指标,只是当时医院还没有临床路径信息系统。骨科病房里的健康教育挂图就是颈椎病手术四日住院模式的注意事项;普外病房的甲状腺结节手术的健康教育卡片也是入院后到手术前、术日、术后到出院前,以及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因为要参加试点工作,信息管理中心同事下决心开发信息系统,可以从信息系统中生成每日诊疗表单和管理工作所需要的统计报表。我们医务处定期与各科的临床路径管理专员和信息管理中心的工程师、病案科、医保办同事们一起讨论研究,形成了有三院特色的临床路径管理系统。除了卫生部发布的临床路径以外,还有我们各科根据常见病种和管理模式自创的临床路径,例如老年性白内障日间手术临床路径,又为最近两年推广的日间手术管理工作提前做好了准备。

北医三院的临床路径只有400多条,覆盖了近70%的出院病例。临床医生普遍认可这个系统的易用性;医务处的管理统计工作也非常便捷。这又为三院托管的海淀院区和延庆医院形成集团化、同质化发展打下了非常好的管理基础。

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中,各科临床路径管理专员的职业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大多都是临床一线的骨干、高年资主治医师或者是低年资副主任医师,临床工作经验比较丰富,对信息系统熟悉,更有对医院的那份热爱,工作例会上除了急会诊、手术以外,没有一个人缺席。涉及工作节点、信息系统设计,讨论气氛热烈空前。

我们设计临床路径管理系统的初衷和设计的最终目标就是便于临床医务人员的医疗工作,在这个系统中开具各项诊疗操作的医嘱,比在HIS系统中更加方便,还可以有很多提示,减少医务人员的重复劳动。

这个项目的成功,也主要是设计思路和智慧都是来自临床一线的临床路径管理专员,我想这也正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具体体现。

医院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前辈们的默默耕耘、肩挑手抬,更有临床一线和职能管理的奉献。我们非常骄傲地说今天已经站在了国内大型公立医院的前十五名以内,能否打造世界上最好的医院,国际一流的医疗、教学、科技创新,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医疗、预防、保健服务,I have a dream!

文 | 北医三院海淀院区副院长 周洪柱

摄 | 魏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