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易玄学之札记016——20期:明堂、太极晕、楼殿、土星、金星

师易玄学之札记016期:明堂,又称内阳,堪舆家称穴前平坦开阔,水聚交流的地方叫做名堂,也引申到阳宅中。按距离的远近,又可分为小明堂、中明堂(内明堂)、大明堂(外明堂)。廖愚《泄天际.明堂入式歌》中言:“明堂其聚始为奇,不聚即非宜。凡是穴前坦夷处,便是明堂位,又言,明堂光明万方,宽阔始为良。”缪希雍《葬经翼.明堂篇》中言:“明堂者,前穴水聚处也。”徐善继《人子须知.水法》中言:“明堂欲其平正开畅,团聚朝抱。”

『師易玄學』自明朝開宗立派以來始終遵循因果。於清宣宗道光七年(1827)年落戶香港,百年的歷史傳承。

师易玄学之札记017期:太极晕亦名太极圈、晕圆,指以真龙穴,在穴场之地表上,必有五圈浓浅色系各不同的颜色,且如太阳周包裹,层各一色,浓淡浅深,璀璨夺目,有如日之周围,发生重轮之势,一圈之外,复套一圈,故曰:"晕";"太极"指穴理而言。盖两仪、四象、八卦,至此方显,如水到穷时太极明,故穴晕而以太极冠之也。堪舆家认为穴庭生气凝聚之所在,穴有此晕,方为真穴。徐善继《人子须知•穴法》:“于穴场回顾,见有圆晕在微茫隐湿之间,是谓太极晕。”《穴法口诀》云:“隐隐微微,仿仿佛佛,粗看有形,细看无形”。赵缘督《穴诀》:“远看则有,近看则无,侧看则露,正看模糊。皆善状太极之微妙也”。

师易玄学之札记018期:龙楼宝殿,亦称楼殿,堪舆家认为太祖山的山巅,尖者为龙楼,平者为宝典。杨筠松在《撼龙经》中言:“大龙大峡百十程。宝殿龙楼去无数。”廖禹在《泄天机.全局入式歌》中言:“祖龙高顶名楼殿,常有云气现。”

师易玄学之札记019期:土星,“七政”或“五星”中的地罗睺(土星)又称镇星或填星。风水堪舆中指顶平形的山峰。堪舆家认为:龙脉要有水、土二星作间星,方能结穴;土星宜方正缓厚,忌臃肿倾陷。卜则巍《雪心赋》中言“《五星歌》云:木直金弯土宿横。又言:土星性浊。”

『師易玄學』自明朝開宗立派以來始終遵循因果。於清宣宗道光七年(1827)年落戶香港,百年的歷史傳承。

师易玄学之札记020期:金星,“七政”或“五星”中的金星也称为太白,早上出现在东方时又叫启明、晓星、明星,傍晚出现在西方时也叫长庚、黄昏星。风水堪舆中指顶部弓起成圆弧状的山峦,堪舆家认为其性清正,宜平圆凝重,忌尖斜走窜,须有土星作后龙,如后龙为火星则成凶。空石长者在《五星捉脉正变明图.论五星体性》中言:“金之体圆而不尖,金之性静而不动,势、面、顶、脚以定静光圆、肥满平正为吉,流动欹斜、臃肿破碎则凶。”

『師易玄學』自明朝開宗立派以來始終遵循因果。於清宣宗道光七年(1827)年落戶香港,百年的歷史傳承。

『師易玄學』自明朝開宗立派以來始終遵循因果。於清宣宗道光七年(1827)年落戶香港,百年的歷史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