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母背如山

本文作者与母亲的合影

弟弟打电话来说,母亲由于前段时间忙着采茶等农活,腰疾又犯了,需要卧床休息,他趁年休假回去陪陪母亲,我反复交待弟弟多看着点多担着点。放下电话,热泪已在眼眶打转,母亲劳作的身影一幕幕浮现在我眼前。这么多年来,生活重担一直压在母亲一个人的背上。晃眼之间,母亲已迎来她的古稀之年,母亲的脊背却深深地印在我儿时的记忆里。

我出生在磐安的小山村,家中兄妹5人,我是家里的长子。我的父亲是名中学语文老师,在离家10多里地的学校任教,工作忙碌,无暇顾及我们5个孩子,平日里都是由母亲照料。我的母亲没什么文化,也没出过远门,几十年只在小山村里跟着日升日落忙活,说不出什么大道理来,但她一直用自己的脊背支撑着这个家,用最朴素的行动教育并影响着我的一生。

读小学三年级时,有一次,我右脚不慎摔伤骨折。因为从家里到学校都是崎岖的山路,特别是有段路很陡,雨雪天行路经常要滑倒。学校已同意我在家休养,母亲却执意不肯,每天早上背我上学,下午来接我回家。那时正是梅雨季节,山里的雨说下就下,雨一下,走得人又多,一路泥泞坑洼,走起来艰难。母亲却用她单薄而又瘦小的身体背了我两个多月。有一个下雨天,我撑着雨伞趴在母亲的背上,当走到那段下坡路时,母亲不断地轻轻把我往上挪,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走着。她那粗重的呼吸声,令我越听越心痛不安。一会儿,她又把我换到胸前抱住,一步一步地向下移着。突然她的脚一滑,“嘭”的一屁股坐到在泥路上,母亲一边用右手支撑着站立起来,一边用左手紧紧地抱起我,并问我:“碰着右脚没有?”我忙摇了摇头:“没有。”唉,都怪自己,害得妈妈这么辛苦。我想着想着,眼泪就像断了线似地往下流。

清明回家,母亲照例去山上挖了好多竹笋让我带回城里去。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有一次,母亲来学校接我放学回家,路上突然下起了大滴的雨,因为来的时候还是天气晴朗,母亲心想肯定不会下雨就没带任何雨具。那时的书本没有保护壳,不像现在会包个书皮什么的,突如其来的大雨让我不知所措,书本要是打湿了可怎么办,那可是有钱也买不回来的。正当我感觉天要塌下来的时候,母亲说,别担心,有我在。说完母亲赶忙让我把书包拿下来给她,我正在疑惑之际,只见母亲迅速把衣服的纽扣一个个解开,先把书包带挂在脖子上,然后将装有书本的包像小孩一样包裹在自己的怀里。接着又把我用双手横抱在胸前,弓着腰往家里跑。

回到家,母亲早已浑身湿透,我却只湿了一点点。累得脸色苍白的母亲解开衣服,书包居然完好无损,一点都没淋湿。我眼里打着泪花问母亲,为什么要这么做。母亲说,这可是你的宝贝,我衣服湿了可以换,书湿了没地方来啊。是呀,我们读书时,教课本是何其的珍贵,是有钱也没地方买的,有的课本还是几个同学合用一本。母亲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她知道当时的书本来之不易。她用最朴素的行动表达了对子女的期望,对知识的尊重,让我深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默默支持我在求知的路上越走越远。

这件事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每当我在学习或者工作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个雨天。母亲温暖又宽厚的脊背,成为我前进时的支撑点,不断提醒我母亲一直以来对我的培养和付出,激励着我脚踏实地,积极进取,努力拼搏。

望着母亲劳作的背影,我热泪盈眶。

在我读高中时,父亲不幸去世,家里本来就拮据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作为长子,我向母亲提出辍学回家干活,为母亲分担一些压力。可母亲说什么也不同意,母亲说,只要有我在,你们就有学上,就算砸锅卖铁也绝不让你们离开学校。母亲知道没文化的苦,所以她不惜一切地奉献自己,培养子女,希望我们有朝一日能够有出息。

高中毕业后我入伍到了部队,在部队28年,弟弟妹妹也都上学、成家、立业。母亲一人不仅要承担繁重的农活,还要操持整个家大大小小的事情,结果落下了一身毛病,常常腰酸背痛,特别是腰椎间盘突出,让闲不住的她很是痛苦,背也慢慢驼了。

过段时间,就是母亲70岁生日了。虽然母亲给不了我们多少文化,却给了我们一个温暖又宽厚的脊背,用她最朴实的语言、最真实的行动培养教育着我们,用她的脊背撑起了整个家的重担,撑起了后来我们可以展翅飞翔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