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你妈,你竟然不听我的话?那我就死给你看!

咱们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对待父母上,遵循一个“孝”字。

问题是,孝顺就意味着要听从父母的任何一句话吗?父母都是对的吗?即使他们说着“我都是为你好”,那份爱里是否又藏着一些不恰当的控制欲呢?

孩子考北大,妈妈要跳楼?

6月17日,重庆沙坪坝发生了离奇的一幕:一中年女子酒后欲投江,原因竟然是女儿成绩优异极有可能考上北大!民警当时就震惊了!

进一步询问得到,这位妈妈不想女儿离自己太远,希望她就近念书。但她平时和女儿缺乏沟通,女儿不愿和她探讨填报志愿的事,一时想不开就欲酒后轻生。幸好民警及时赶到,救下了她,否则岂不成了一起悲剧。

还记得龙应台在她的文章《目送》里,是这样描述养育孩子这件事的: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也在逐渐衰老,他们的步伐终有一天我们会追不上,但是这不代表着我们要成为孩子前进的“绊脚石”。

他们会有他们的未来,会有爱人孩子和家庭,为人父母是在他需要我们时,给予他关爱、支撑和照料。等将来我们垂垂老矣,他们也自然会用一样的态度回报我们。

像这位妈妈一样,用强迫性的手段把孩子绑在身边,其实不过满足了自己“变态”的心理,把自己看得比儿女的未来还更重要。

因此,心理学家武志红在评价此事时,这样说道:

“其实说起来,这位妈妈的逻辑就是你竟然不听我话,不和我沟通,那好我就死给你看。以爱之名企图用道德绑架控制女儿,简直太可怕!”

孩子不听话,就是白眼狼?

当孩子需要做出决定时,咱们中国的家长总是喜欢“帮”他们安排。尤其体现在孩子找工作、录取志愿这样重要的事情上。

孩子想去远方?不放心,不允许!

孩子想去学文科?没前途,不允许!

孩子想去创业?风险大,不如当个公务员。

孩子的真心话呢?最亲近的父母却不肯听。

面对这样的“压迫”,有些孩子选择反抗,难道这就是不孝、白眼狼、没良心吗?

当然不是!

孩子年幼无知时,需要家长对他们的行为,作出规范和引导。但随着他们年纪的增长、视野的开阔,时代也在慢慢变化,又有谁能说我们这一代的经验,能完美适用于现代的社会环境呢?

等到他们有自己的看法和选择,并且能向你列举出清晰且合理的理由时,请放下为人父母自尊和家庭里的“至高权利”,和孩子一起分析与探讨,尽量支持他们的决定。

孩子不是你的私有物品,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且应该有自主意识。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经过研究发现,当母亲的态度是支配性、干涉性、专制性的,儿童易形成消极、反抗的个性。

之前有位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的北大留学生王猛(化名),本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竟然变成仇人!

王猛控诉了很多父母给自己所带来的伤害,其中一点就是“我母亲一直把我关在家里,喜欢按自己的喜好帮我包办一切事情。”

你帮孩子包办一切?其实早已成为他的负担

最近很火的一档综艺节目《我家那小子》里,演员朱雨辰的妈妈在镜头前就暴露了她的控制欲:

每天起来熬梨汁,无论儿子去哪都带个小锅去做菜,家里的家务全包相当于两个菲佣,找对象一定要符合自己心意是个贤妻良母。

结果呢?上完节目就收到了来自网友们的批评,说她的这份爱只感动了自己,根本没考虑到儿子需不需要,喜欢不喜欢。

换句话说,对儿子来说妈妈的爱就是份负担:梨汁让摄取过多糖分脸上起痘,无论去哪妈妈都要跟过去做菜,导致隐私个人空间全无,挑选对象干涉了儿子四段恋情,最后搞得亲女儿不敢嫁人,觉得成为不了妈妈这样为儿子付出的女人。

后来被扒出朱雨辰有现女友,不过没和妈妈说。

沉醉在“付出感”里的父母们并不懂,或者加装忽略了的孩子们心里的话有孩子选择妥协,有孩子坚决反抗,但无论怎样,亲子关系都是畸形的。

请各位家长明白,不要为了孩子而活,不要用整个生命对待孩子。

没必要,孩子也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