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愛梵谷》遇到如此震撼的作品,我還能說什麼呢?

遇見梵高,今年我有兩次機會。

一次是在萬象城的梵高動態展,那是第一次近距離接觸這位油畫大師的作品,並且以這樣全方位、高科技的演繹方式,我感覺自己的審美能力得到了一次巨大的昇華。

第二次就是今天要說到的電影《至愛梵高·星空之謎》,聽說有人只看了十分鐘便離場,我卻很受用的看到最後一個字幕。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中文又稱”凡高”,荷蘭後印象派畫家。

梵高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最後兩年創作的,期間他深陷精神疾病中無法自拔,並於37歲那年在位於奧維爾的麥田開槍自殺(下圖是疑似他用來自殺的380口徑手槍)。

梵高去世後,他的作品《星夜》、《向日葵》、《有烏鴉的麥田》等躋身於全球最著名最珍貴的藝術作品行列,也算是對這樣一位英年早逝的天才的一種慰藉了。

他是一位天才畫家,他進過瘋人院。

他一生中創作出864幅油畫、1037張素描、150幅水彩畫,生前卻只有一幅畫賣出。

1888年11月,這幅名為《紅色葡萄園》(The Red Vineyard)的作品賣了400法郎(相當於今天的1000-1050美元)。

歸根到底,是因為他的作品根本不符合當時上流社會的審美,以至於畫作雖多,生活卻非常潦倒。

可他又是幸運的,得到弟弟提奧常年的資助,在生命的最後時光裡還得到加歇醫生的盡力幫忙,病魔最終戰勝了他的理智,他選擇了用一把槍離開這個世界。

【他就是梵高】

這幾天我找到了梵高的《向日葵》,據說這幅畫作上的向日葵是變異種,當時的向日葵並不是長這樣的。

也許加上梵高一定程度上的誇張處理,讓這盆向日葵顯出了不同的美感,再加上油畫特有的筆觸質感,令這幅《向日葵》成為日後收藏家的最愛之一。

梵高作品《向日葵》

正如片中的阿爾芒一樣,一開始我是比較抗拒去深入瞭解梵高本人的,因為他離我們的生活那麼遙遠,其實我們只需要靜靜的去欣賞他的畫作就好,可事實證明我錯了。

當我的思緒跟隨阿爾芒一點點、一天天深入的去探索梵高自殺的真相時,我也漸漸對他的生平過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開始有點瘋狂的欲罷不能。

越瞭解梵高其人,越理解阿爾芒接下來的舉動,因為他對梵高著了迷,對這樣一個悲劇性的人物著了迷。

為什麼他要割下自己的耳朵,為什麼他心甘情願的住進瘋人院,為什麼他的狀況明明已經好轉了,卻又拿起手槍自殺?

他那些偉大的鉅作隨著這一列的問題石沉大海,難道你不會對此產生濃厚的興趣嗎?

最沉重的負擔同時也成了最強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負擔越重,我們就越真切實在。 ——米蘭·昆德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正如《星空》所展現給我們的,梵高將他短暫一生中最美好、最飽滿的熱情給予了自己的畫作,將對生活的無限熱情濃縮到一支小小的畫筆中。

可也正如加歇醫生對阿爾芒說的:“你不明白抑鬱症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

我們寧可相信梵高是真的因為抑鬱症而自殺,也不願意相信他這樣一個善良而極賦天才的人是死於別人的槍下,這對他不公平。

極其不公平。

不管瑪格麗特·加歇小姐心裡是不是真的有過梵高的存在,也不管她終身不嫁的舉動是不是有一丁點因為梵高。

我相信,至少在一段時間裡,瑪格麗特一定成為過梵高心中短暫的光芒,也已足夠了,我真的為他們這段友誼點贊。

那麼,我們來說說這部全球首部全手繪的油畫電影:《至愛梵高·星空之謎》,歷時6年,動用125位畫家,結合65000幅油畫,光是聽到這些陣容都已經知道一定是不虛此行的大製作。

看看下圖中手握畫筆的畫家們,《至愛梵高》 真的不值得你們親臨觀賞嗎?

影評人 悅心:從事平面設計十年有餘的80後設計師,目前生活在美麗的綠城南寧,長按二維碼關注公眾號:悅心愛電影

下載騰訊天天快報/今日頭條搜索:悅心愛電影均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