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门福利!老旧市场搬迁,成都物联港成“北改”项目重要承接地

老旧市场搬迁改造加速,成都新型现代商品交易市场崛起。

随着成都城市空间形态优化、产业层次提高,市内老旧市场的调迁改造已经是大势所趋。与此同时,电子商务、仓单交易、现代物流也在深刻改造着传统商品交易的面貌,新型商品交易市场全面取代老旧商品市场也已经成为必然。交通区位、基础设施、租金水平、电商服务等传统商品市场所不能解决的行业痛点难题,在新兴的现代商品交易市场被逐个击破。作为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等大力扶持的重点项目,“成都国际物联港”就是这样一个案例。

老旧市场搬迁势在必行

传统商品交易模式难以为继

提到“府河桥”,“老成都”都知道那里的家居建材品种繁多、价格相因,搬家买建材总是要去府河市场选一选。地处成都市二环内的“黄金口岸”,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府河建材市场辉煌一时。然而,随着成都城市发展对城市空间形态提出了新的要求之后,这里的辉煌渐渐暗淡。

近日,记者走访了府河建材市场。下过大雨的工作日上午,这里几乎没有采购商的身影,在灯具区更有不少店铺的橱窗上贴出了“甩卖”的字样。“市场很快就要拆了,我们已经准备要搬出去了。

”一个商家告诉记者,已经有通告贴出称府河桥市场将在2018年7月1日全面启动搬迁,9月30日前市场就要全面完成搬迁。

做了十几二十年生意,许多商家从感情上还是舍不得府河桥市场,不过也有在这里经营多年的商家表示,随着城市发展、行业升级,府河桥市场的搬迁是大势所趋。对于建材交易而言越来越不方便的交通、90年代沿用至今的老旧设施以及并没有明显优势的租金水平,这些都让商家在府河桥市场经营的性价比越来越低。“这里最辉煌的时候不要说车了,连步行都十分拥挤,工作日也是如此。”曾经在这里工作多年的市场管理人员告诉记者,现在的府河桥市场早已不复当年车水马龙的盛况。

出行便利紧邻地铁、“北改”项目承接地

成都国际物联港力克行业痼疾

值得注意的是,在府河桥市场渐渐黯淡的同时,新兴现代商品交易市场却正在崛起,并在政策扶持下飞速发展。“成都国际物联港”就是这样一颗“新星”。

“成都国际物联港”是一个以物联网技术应用为基础而建设的多业态商贸产业园区,是成都北部新城践行国家战略、打造高端产业的最大产城一体化项目,旨在打造中国首席物联网应用典范。集展贸型五金机电专业市场、灯具市场、物联网设备市场、国际采购商中心、智慧住宅区、国际总部基地、五星级酒店、物联网应用技术学院和生态科技公园为一体。

从商家最为看重的区位交通条件来看,物联港项目位于成都北部商贸综合功能区核心地段,北新干道覆盖辐射范围内,紧邻新都物流园区,西接北新干道,南近绕城高速,北依兴城大道,东邻货运大道,距成都市区仅为8公里,约15分钟可到达一环;东距新都城区2公里,西距成都绕城高速路口、成彭高速公路仅3.8公里;未来城市最便捷的轨道交通将会覆盖项目,这里以北新干道及快铁轨道连接成都主城区快速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距规划中的地铁一号线延长线1000米,而地铁5号线在这里设有出口,迅速连接主城各地,大大提升出行速度。

而从产业协同方面,物联港的核心项目——成都国际五金机电城目前已完成一期五金机电业态的A、B、C馆的建设,共完成建筑面积约24万平米,现已有多家知名五金机电一线品牌相继入驻,如:红五环、德力西、人民电器、香港金钱豹等。该项目作为成都市“北改”机电行业搬迁定点承接地,获得了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金府片区五金机电类90%比例将转入新都北部商贸综合功能区内,小部分搬至青白江片区市场,金府片区钢材类将大部分搬迁至清白江区域,小部分搬迁至彭州。

此外,以“盛世香河”命名的物联港配套智慧住宅板块目前一组团已经交房,二组团8.9万余平正在建设中,未来人气与流量蔚为可观。

智慧物流+金融服务+产业孵化

成都物联港完美支撑商户转型升级

除了克服交通区位、基础设施等老旧市场无法解决的痛点,物联港还将为商户提供转型升级的配套服务。

据物联港相关负责人介绍,从设施服务来看,在产业体制与模式更新换代最为活跃的今天,原有的经营模式将越来越无法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新物联港除了为商户提供展示交易场所之外,还为商户提供集渠道扩展、品牌推广、财税风控、数据匹配、交易撮合、物流配套、融资配套、电子商务等综合型解决方案。

例如,物流和金融是产品在流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两部分,新物联港将针对流通贸易环节提供各项服务作为拓展性支撑,如:流通大库、自营干线、仓单质押、票据交易、票据结算、产权融资、融资租赁等服务。而科技与技术是产业发展的原动力,知识产权与技术核心将帮助企业在发展中获得先天优势,对此新物联港将提供基于高新技术研发的产业孵化服务,如:政策扶持、资金扶持、人才引进、知识产权的申报与保护、法务支撑、经营性费用减免等一系列针对性服务。

“物联港总部的商业模式是区别于其他传统市场的商业模式,其核心目的是通过线上线下交易情况和结算票据对产业交易数据进行采集与量化,通过对大数据的应用与分析寻找供应链物流、金融的切口,再通过物流服务与金融支撑反哺行业内部,刺激行业良性发展形成产业闭环。”物联港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做到“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票据流”的“五流合一”,实现信息数据归集、交易结算归集和税收归集,从而达到政府、平台、企业三方共赢的目的。

“我们在专业市场行业扎根30余年,对产业现状与未来的发展有着明确的认识,同时还有拥有广泛的专业市场用户与行业配套资源。”作为物联港的控股方,成都华友置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表示,秉承得天独厚的区位、政策等多方面优势,物联港项目必将在未来的产业发展中逐步将现有资源转换落地,实现多方共赢。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 记者赵雅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