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车企告诉你,猥琐发育应该这么玩

在国内新能源造车的诸多势力闹得不可开交时,不觉间一个大家伙正慢慢逼近,它在压抑着声音,放缓着脚步,目光明确而犀利,就等着恰当的时机去捕捉肥美的猎物。

近日有消息称,国能新能源(国能NEVS子公司)位于滨海高新区的焊装、总装联合车间项目已经建设完成,预计2018年底前实现5万辆产能达产,明年6月底将实现22万辆产能,这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了。

据行业预计,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可能会达百万,如果没有技术上的绝对突破,明年方面的需求也不大可能会出现井喷式增长,所以22万辆的产能会不会过剩?

当然产能过剩这个问题可能不太会出现在国能NEVS身上。其实早在2016年,国能NEVS与熊猫新能源就签署协议,要在2020年之前,熊猫新能源将采购15万辆9-3版电动车和10万辆其他车型的电动车产品及服务,总金额780亿元人民币。据了解,这些电动车辆将主要投放在网约车市场。并且在2017年CES亚洲消费电子展上,国能NEVS董事蒋大龙长介绍到,国能电动汽车目前已拥有27万辆9-3系列电动汽车订单,总金额846亿元,其中有22万辆来自国内包括滴滴、熊猫等新能源汽车租赁或运营公司,另外5万辆则主要来自欧洲市场。

从这里也看出来国能NEVS主打“共享经济”的模式,其核心业务为生产高级电动汽车、出行服务以及可持续城市规划解决方案。其实,受制于现在车价、续驶里程、充电时长及充电桩不够普及等问题,大众对于购买新能源车仍然存有一定顾虑,这在新能源销量比中就可以看出来。所以通过分时租赁来推广自身的新能源车型未尝不是一个好方法。

恰逢政策的优势,随着国家对网约车行业的管理日趋收紧,也促使不少网约车平台开始选用新能源车型(得益于牌照和通行权),滴滴、神州等主流网约车平台以及更多的“新势力”也把新能源网约车当作打开市场的重大契机。

国能NEVS的优势所在

有地盘,有订单,还有雄厚的资金做支撑,但国能NEVS技术水平如何呢?低调也确实够低调的了,以至于听见这个名字还一脸懵逼。不过提到它收购的公司萨博(Saab)许多人就明了了。

萨博由喷气式战斗机制造商转而生产汽车在当时确实影响颇大,然而拥有57年历史的萨博汽车于2009年宣布破产,国能电动车瑞典有限公司NEVS于2012年正式完成了对萨博汽车主要资产和核心知识产权的收购,尽管萨博品牌成为了历史,但其品牌基因仍然借助国能NEVS实现了重生。

萨博汽车公司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研发电动汽车,第一批纯电动汽车于1970年投放市场,目前已在纯电动和增程式汽车领域形成清晰的技术路线图。随着收购,国能电动汽车瑞典有限公司(NEVS)掌握了萨博数据库资料和技术研发团队,为突破长期困扰我国汽车行业的大量技术瓶颈提供机遇。

除此之外,在2017年1月,国能NEVS在天津的子公司——国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建设项目”正式被发改委批准,成为第九家成功拿到独立新能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同时也是第二家拿到独立新能源资质的中外合资企业。相对于进入量产期却“无法生育”的诸多新能源车企,国能NEVS手持“准生证”无疑还可以先发制人。

另外,早在6月20日,投资200亿元的上海国能新能源汽车项目全球总部就落户在G60科创走廊。过去六年,国能汽车通过完成收购瑞典萨博汽车公司、瑞典智能电力公路公司、瑞典Mimer公司等全球著名企业,站到了新能源造车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