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坑镇朱柳屯村青年范加诚身残志坚,办服装加工厂

矿坑镇朱柳屯村青年范加诚身残志坚,办服装加工厂带领村民挣钱致富

走进矿坑镇朱柳屯村一个家庭式服装加工扶贫就业车间,8名本村妇女正在娴熟地忙碌着,旁边轮椅上阳光俊朗的青年名叫范加诚,不时地给大家做着技术指导,谈话间满含希望的目光不时投向远方,他说:“新时代的政策好!不但帮我脱了贫,还让我也能帮助别人脱贫。”

2010年之前,血气方刚的范加诚和同龄人一样,拥有色彩斑斓的幸福生活,父母的身体健康硬朗,漂亮的妻子温柔贤惠,刚出生不久的女儿天真可爱,甜蜜的生活充满无限希望。2010年5月21日,一场灾难的降临,险些让这个家毁于一旦。当时的他正路经一施工现场寻思着找点零工,一根电线杆噩梦般地从天而降……这场灾难导致范加诚中枢神经完全性断裂、下肢完全失去知觉。神经受损致使他彻底丧失了站立的能力,常年卧床又让身上长了褥疮,再加上肾积水,每天都在发烧、吃药打针之间反反复复,这时妻子也弃他而去,从此他的生活失去了阳光。

“看着活泼可爱的女儿,想到孩子要吃饭穿衣,孩子的书本费要交,我不能给孩子留下阴影。”生性坚毅的范加诚准备昂起头来重新面对生活。祸不单行,就在他出院的同一年,他的父亲不慎从平房上跌落造成重伤,母亲又得了白内障,这些对本来就惨淡的家庭境遇无疑是雪上加霜。面对接踵而至的不幸灾难,范加诚万念俱灰。

2016年入驻矿坑镇朱柳屯村的第一书记陈欣雨听到他的不幸遭遇后,多次登门疏导沟通给予他精神慰藉,四处奔走为他寻求救治方案,还帮助他办理了贫困户特惠保险报销手续,报销了绝大部分的医疗费用。这一切让范加诚重新点燃了对生命的渴望,这期间,他曾驾驶经自己改装的“手刹”三轮车到临沂、兰陵等地做过“摩的”司机,卖过“黑芝麻糊”,“由于交警、城管管理太严,后来不能干了。”他遗憾地说。

2015年底,打赢脱贫攻坚战斗号角全面吹响,范加诚无疑被首先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借助政策的春风,除了享有低保、残疾人补贴、护理补贴及扶贫特惠保险,村里还安置他在村里的“扶贫加工车间”里做穿引汽车座垫的手工活,一天能赚四五十块钱,但他仍不满足于此,萌生了自己创立“扶贫车间”的想法,“这样可以为更多的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帮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范加诚说。

看到范加诚的一腔斗志,2016年秋天,镇村扶贫工作人员帮助他办理了5万元扶贫贷款作为扶贫车间建设的启动资金,村里免费提供石子帮他解决了地基铺垫。一个月后,一个像模像样的扶贫加工车间落成,他又新上了8台新式缝纫机及桌椅等配套设备。“服装加工既环保,对技术要求又不高,很适合农村赋闲妇女,可以打工顾家两不误”范加诚说,“通过与临沂服务商贸网点对接,俺们这里全是订单加工,不用光跑腿。3块8毛钱一件,一人一天可以做20条。”脱了贫的范加诚正全力带领村里也像他一样奔向小康致富路。


谈及未来,范加诚有更高的追求和目标,“我打算把前面院子的地方整饬像这车间一样全封上顶,扩大车间规模,加工船上用的帆布,前景好、效益高,工人一天能拿100多元工资。”说到困难,“得自己去拉货,机器也贵,一台得好几千元。”

“我们正打算帮他多方协调,促成他这个愿望实现,这也是为我们本村老百姓服务。”村书记付传诚说。

折翼青年范加诚的人生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运的。“阳光总在风雨后。”但愿这个身残志坚的热血青年怀揣美好理想在“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的时代强音中绘出人生的绚丽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