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90後00後個頭都那麼高,啥原因?營養好運動遺傳是主因

現在90後、00後普遍都比較高,至少,比我們這些70後80後高多了。想想我們這一代人(70後,南方),差不多就1.7米左右(南方人),好多甚至低於1.7米,但現在的90後、00後(18歲),大多數身高在1.75米以上,20年到30年之間,長了5釐米左右。

而在北方,差不多也是這個情況,20年到30年間,基本長了5釐米以上(70後、60出生的人,北方人平均身高差不多在1.75米左右,現在基本在1.80米左右)。

我們單位,90後的孩子(男),基本沒有低於178釐米的(座標:西北),175釐米,全是個子比較矮的了,像我這種身高在1.7米左右的,在單位屬於矮矬窮了,平常看到9 0後男生,基本抬頭看,特別是在電梯裡,與普遍是180釐米以上的男生一起坐電梯,有點窒息的感覺,好多甚至1.9米,比我整整高了20釐米,純粹要抬頭仰望啊。

2015年6月30日國務院新聞辦發佈的中國各省男女平均身高表身高表,即《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顯示(下圖),2012年,我國18歲及以上成年男性平均身高167.1cm,女性155.8cm,體重男為66.2公斤女為57.3公斤。

中國成年男性(老年人、中年人、年輕人)平均身高167.1釐米,女性(老年人、中年人、年輕人)155.8釐米。

由於現代生活物質水平提高了,年輕一代人比上一代人相對要高,所以年輕人比中年人普遍要高,中年人比老年人普遍要高。
​​

想想現在的孩子,不到20歲,比父母還高,我一個同事,她家女兒剛考上高中,已經1.7米了,這樣下去,估計1.75米沒問題。因為她媽媽雖然只有1.6米,但她爸爸1.8米。

資料顯示,世界各國人口的平均身高都在提高,尤其是從上世紀開始,就開始表現出來,兒童到目前,嬰兒出生身高差不多在49釐米到50釐米,比30年前平均增加了1釐米,青少年平均身高比100年前增加了10釐米,平均每10年便增高1釐米。

研究資料表明,我國青少年的增高速度快於世界平均水平,男性平均每10年增加2.3釐米,女性增加2.1釐米,並仍有繼續增長的趨勢。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現在孩子身高增速那麼快?我覺得,一方面,是現在孩子吃的好了,想想,我們小時候,農村,一個月能吃上肉就不錯了。小時候,只有家裡來客人了,父母才去買肉,或者把家裡好吃的拿出來,“改善”生活,所以,我們經常期待家裡來客人。

不要說牛奶雞蛋早餐搭配了,有早餐吃就不錯了,不餓著就很好了,我的一個堂哥,兩眼餓翻白(他父母好吃懶做),最後我奶奶上山挖蕨粑,才給孫子填飽肚子,沒餓壞。

在那個物資匱乏時代,能經常吃上肉,家庭絕對不一般。但現在想想,肉是個啥事情?每天大魚大肉,已經吃膩了,平常能吃點蔬菜,才是真正的改善生活。

現在的孩子,每天有營養早餐,牛奶雞蛋麵包等,中午牛羊肉、麵粉雞肉魚肉,小時候,想都不敢想。

第二、不幹重活,鍛鍊多了。小時候,雖然幹農活也是鍛鍊身體,但都是苦活啊,上山砍柴燒炭,十幾歲的娃娃,從山坡上背下來,四五十公斤,壓在肩膀上,能長個子嗎?所以,自己有時候調侃,個子這麼矮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小時候乾的重活太多,把正在長身體的時候(十五六歲),壓的不長個子了、壓矮了。

想想現在的90後、00後,除了遊玩,就是打籃球、踢足球和健身,不長高都難啊。

第三、氣候環境飲食習慣和遺傳等。明顯可以感覺到,即便雲貴川兩廣兩湖等南方人,各種生活條件改善,但身高普遍不高,至少不如北方人高,這跟是北方人除了喜歡吃麵和牛羊肉外等飲食習慣有關外,還跟北方的氣候、遺傳等有關。

生活飲食不同。 在南方地區,主要是以米飯為主的,做菜口味都是比較微甜清淡的。而北方人的主食是麵食,饅頭,麵條等等,大部分人都喜歡吃牛肉,羊肉,吃這些能耐寒,對骨骼的發育有很多的好處,北方人做菜也喜歡吃辣的,因為吃辣的容易下飯,有胃口越吃越香。

氣候的原因在於,在北方地區氣溫較低,寒冷的地方能刺激人的生長激素,農作物生長的週期比較長,所以吸收土壤中的鈣營養也多,北方人吃的食物的鈣要比南方人多,吸收的就多了,正好相反,南方地區屬於熱帶地區,農作物生長的快,吸收土壤中的鈣成份低,南方人吃的食物營養就吸收率不高了,因此就比北方人矮了一些。

另外,環境不同。北方人比較喜歡做運動,運動能促進骨骼的發育,生長的快。南方地區,山多水多的,樹木雜草,身子太高的不利於奔跑和攀爬的,這個與身高有關係的。

遺傳和流動交融(通婚)上的差異,以及遺傳等,北方高個男人與北方高個女人結婚,下一代就自然高了。 此外,在北方,不同民族共生髮展,彼此交融,互通婚姻,避免了本地區基因的單一化,也讓更多良好、優秀的基因得以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