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母亲的可以疼孩子,但是不要有一颗“玻璃心”

于小米,今天三十一岁了,由于工作关系,她时常有时间回到娘家和妈妈同住。

于小米的妈妈可是天底下最疼孩子的,她不但对小米照顾的无微不至,更是视外孙为掌上明珠。

从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人们就能看出,这位妈妈兼姥姥有多爱女儿和外孙子。

场景一:

打电脑的于小米,玩的正欢,妈妈悄悄走进来,将洗干净并切好的水果、剥好皮的干果一样样轻轻的放在于小米的电脑桌上,然后小声的嘱咐两句:快吃,一会风干了。直到她听到于小米答应一声,才有悄悄的退出了房门。

场景二:

于小米喝着果汁和老妈聊着天,一个不小心,果汁滴落在她雪白的上衣上。

老妈眼疾手快,立即站起身,并要求于小米把衣服脱下来,她立即就去处理掉。

于小米在家务活上一项是听妈妈的。

场景三:

于小米的儿子放假了,于小米将儿子带到了单位。今天下班早,于小米就干脆不赶远路,将儿子带回了娘家。

于妈妈正想着外孙呢,一见外孙,立即问长问短,还着手给孙子做美食。

饭好了,外孙不吃,那就喂呗,再不吃,那就追着赶着的喂呗。

这时的于小米儿子已经9岁了。

于小米的爸爸并不赞同这种溺爱孩子的办法。

但怎奈他在这个家里人微言轻。

当于小米三十八的这年,老公突然提出了离婚,并通过法院争取孩子的抚养权。理由很简单,于小米没有基本的生活能力,更别提有能力独自抚养儿子。

当法院判决时,本来还暴跳如雷的于妈,却突然自言自语的说:对不起,女儿,是我害了你。

的确,像于妈妈这样的母亲不少,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一颗“玻璃心”,只要孩子不开心了、生病了、摔疼了、受委屈,她们的心就会随之击碎,于是用自己的方式“代劳”而试图改变孩子不如意的状态。

却不知,自己的这种“大爱”反而成了“伤害”,严重牵绊了孩子的成长,却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