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对学琴的影响

近期我的机构掉了一名学生,不过我的心情却很复杂。

这个孩子是我朋友的女儿(我朋友是女性)。

上课最初,她只想带着孩子玩,通过我的疏导,他认同了我的观念,学习就是学习,玩就是玩,不能把这两件事混为一谈。

但是,有一点我很同情我的这个朋友,就是她也是一个创业者,家里的那位又是一个极其大男子,出口成脏的人,虽然我不知道这俩人咋认识的。

但是呢,事实就是事实,无法改变。

下面我通过三场战役,来讲述一个事实。

第一战,死都不弹。

这是我与孩子的第一场战争,从这场争斗中,可以看出孩子的个性强烈,性格比较强,不愿听从别人,换言之家里陪伴较少,家长比较顺从(惯的)。

这场争斗结束后,孩子平稳了几个月,一直都是平稳前进的状态,很快,孩子就达到了可以自己识谱子,自己弹奏简单音乐的水平。

但是,好景不长。

第二战,摔东西发脾气。

孩子学到一定程度,难度肯定会有提升,这是必然的,如果做不对也是必然的,这个时候需要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支持,鼓励孩子坚持坚持再坚持。

孩子的表现,如果几次做不对,或者出现问题,开始愤怒,开始砸琴,我说,你冷静一下,但是根本听不进去,而且愈演愈烈。最后是等孩子发泄结束后,平静一段时间,就没有问题了,而且进步越来越快。

第三战,离别之战。

通过孩子自己的努力,终于达到一定的水平,同时问题就来了。孩子父亲把学习过程看在眼里,觉得一个破钢琴没必要让孩子受这个累,差不多就得了,于是经常在孩子的耳边念叨,不爱学就不学。

由于孩子进步不少,家里对孩子的学习相对放松了,有一次连续请假3次,问题就来了。

孩子碰到不能几遍解决的问题,就开始摔东西,把我的书都给摔地上了,等家长来之后,道歉之后就再也没见过。

分析一下问题到底出在了哪?

1,孩子母亲对于学琴,看得过于轻松,导致孩子也认为,学琴就这么回事,学着玩就行。

带来的恶果呢,就是孩子过于“精明”了,学数学语文,必须认真,学琴?对付了事。虽然过后也调整过来,但是种下的种子难以清除,这是祸根。

2,孩子父亲的阻挠和表现,这个也是常态,为父不太可能对于学习过于较真,这个是大多数,但是由于经常在孩子耳边鼓动情绪和满口脏话,让孩子学了太多不该学的东西。

带来的恶果呢,就是孩子一旦碰到困难或者难题,就会摔东西,大喊大叫的发泄,而不能正视问题,不能正确的看待问题并解决。

总结,我真心希望,天底下没有琴童生在这样的家庭,一个无法沟通的父亲,一个为事业而奔波,无暇顾及孩子的母亲,我只能说,都是可怜人。但是,身为教师,我认为更可怜的是孩子本身,从这样的环境长大, 受这样的教育熏陶,很难想象,孩子会走多少的弯路。

吐槽一下,身为孩子的父亲,你可以不管,但是你能不能别添乱啊,你成天在孩子耳边念叨,学不好就别学了,你是想她好还是不好啊?听到这个桥段的时候,我内心也在想一句话,“你活成这样,也可以不用活了”。

教育不仅仅是教书,而是教书的过程中育人。

如果可以辅助教师,我相信教师也不会害你的孩子。但是,如果你不帮忙还捣乱,唉,神仙难救啊。

我们可以想象这个孩子以后“可能”碰到的问题;

一旦学习学不会了,这位父亲会不会说孩子笨?

一旦孩子顽皮了,这位父亲会不会动辄打骂?

一旦孩子厌学了,这位父亲又会做出什么举动呢?

身为子女自然无权选择父母,但是我也想告知各位父母,千万别把自己都认为不好的一面,带给孩子。

归根结底一句话,你想学琴,就必须尽可能少走弯路。

如果不知道,也给您两个方式;

一、多看书、多思考,多实践,多探讨。

二、留个言,看看我能不能帮你。

所以,你懂的,有问题留言区见,看看咱们共同努力,能不能让孩子学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