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好人,但不要做一個「濫」好人!

前幾天,看了《中庸》這本書,其中講到人際交往中要做到合度適中、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我的理解就是與人相處,待人接物方面要把握準確的度,既不要不到位,顯得對人冷淡不熱情,也不要過猶不及,對人過分的好。特別是牽扯到經濟方面,要量力而行。


對於老婆的“好”,是逐步發現的。

她對孃家人特別的好。剛結婚時,過年期間去她村上看望岳父母,她要求我見了人就要下車打招呼敬菸,我說我不吸菸,還敬什麼煙,開著車見個人就要停車下車的也不方便啊!見她要生氣,我照辦了。她說大過年的,要向村上的長輩磕頭拜年,我剛想說我對我父母還沒瞌過頭呢,見她又要發怒,我乖乖地跟她全村磕了一圈。

她看望岳父母也特別勤,離著幾十裡地,有時候一個月要去個兩三次。上一次送的香蕉、蘋果岳父母吃不完都爛了,她又買來了。衣櫥裡堆滿了她買的衣服,岳父母說他們年紀大了,到死也穿不了這許多新衣服,別浪費錢了。她還是一如既往的買買買!

她對親戚朋友特別的好。早年間,她表哥的女兒要來縣城學習電腦打字排版,她熱情地邀請人家來家裡吃住。我說她在這學習不是三天兩天,而是三個月。她十七、八的大姑娘了,住在這裡不方便吧!她說來到咱們這地界了,你好意思讓她住學校?

第二年暑假,有一個家在農村的她的同事,想讓他兩個女兒在縣城補習英語,老婆在未徵得我同意的情況下,又同意讓人家吃住在我們家。雖然事後她的同事給了一千元的生活費。但大熱天的,我深深感到了生活的不便!

前幾年,她表哥的另一個女兒考上了某地的醫學院,想當個學生會的幹部,老婆就委託當地的一個多年未聯繫的朋友,通過拐彎抹角的關係辦成了此事。後來,這個朋友幹直銷,讓我們買她的保健品,明知道這保健品沒什麼用,還是花幾百塊錢買了。還有一次,那個朋友說要帳要來了一批保健酒,問能否要點。老婆無奈,欠人家的情還要還啊,市場價每箱五、六百塊錢的酒,按頂帳價一千元一箱的價格,要了二箱。

老婆的另一個表哥因和人打架受傷住進了縣醫院,我和老婆買了禮品去探視,後來她又去了兩次去送飯。表哥轉到了市醫院,恰巧我們那幾天去了市裡的家,聽說此事,老婆又要和我一起去看望,我說,要去你自己去,平常和他又沒多少來往,已經看他好幾次,夠可以了!咱們家誰有病有災的,也沒見他來過。老婆不聽,還是去看望了表哥。後來又陪她父母分別在住院和出院後去家裡各看望一次。我多禮的老婆啊!

老婆對外人也特別的好。有一次她開車被人追了尾,人家給修車了事。我問她你另外要點錢了嗎?她說沒有,撞她車的是某個朋友的熟人。我說,車被碰壞,修車得花上兩三天的時間,耽誤了用車不說,賣車時也影響了二手車的保值率。管她是誰的熟人,也得要個三百二百的,咱們這裡的規矩就這樣,合理合法!她答應了,可下次又碰見了這樣的事,還是沒有要。

至於家裡炸了一筐丸子,給同一個單元的鄰居,這家送一碗,那家送一碗,最後發現筐裡空了,自已沒得吃。這樣的事多得數不勝數。

自己欠著債,拿著高額的利息,還要主動把錢借給別人,這也是她辦的事!

為了她的辦事風格,我們沒少吵架。這樣的事情發生多了,我明白沒有用,便再也不管了。

我老婆賞常自鳴得意,沉浸在眾人誇她“是一個好人”的光環裡不能自拔,說我不如她的心地好,待人不熱情,不願意幫助人。我說,咱家有你一個這樣熱心腸的就夠了。

我們說,一個人應該做一個好人,但不應做一個“濫好人”。一個人的精力、時間、財力是有限的,如果別人需要你幫忙的時候,一定不要勉強自己,要學會拒絕。只有在自己力所能及,不影響自已生活和利益的情況下,才能助他人一臂之力。

講“禮”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來而不往非禮也,收禮、送禮,處處皆學問。今天你送我一根蔥,明天我就回你一頭蒜,如果你非要回送給人家一隻羊,人家也許不高興。你送這麼貴重的禮,我經濟條件有限,如何回報你。這時候只能是惴惴不安,疏遠你了!

所以,人際交往,待人接物,一定要把握度,順其自然,遵從內心,方得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