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信:1950年的年轻人是怎么恋爱的

一丹前几年就说:“妈,爸,咱家的信,挺有价值的。”

我们家的人爱写信,也爱留信,我们俩相识相恋的信、孩子第一次拿笔写给爸妈的信、夫妻两地书、家分四处的信、俩女儿的知青家书、大儿子上学的信、小儿子当兵的信,我们给四个子女小家的信、给孙辈的信……经历了好多事,搬了多次家,留了几十年,有1700多封信。

我们为什么那么珍惜这些家信?因为,白纸黑字,真真切切,有情有爱。所有的信都是情的记述、爱的记载。现在手写的信越来越少了,这就更珍贵了。

跨越68年时光的信件 年轻人会有共鸣吗?

我们离休以后整理了家信,泛黄的信纸铺开,一下子想到很多往事,一边笑,一边流泪。我们重读着信,并写下当年背景和今日感慨,大儿子张罗编成两本家庭读物《我爱我家》。儿女晚辈都感受到这些信的分量,说:“爸妈给我们留下的,是生命的痕迹,是时光的记录,是全家人的集体记忆,是最珍贵的传家之宝。”

我们想,自己的家信,自己珍惜,对别人也许没什么。而女儿觉得,这些信可以看到一个家,又不仅仅是一个家,就像拼图,一个个家庭拼出了世间图景。不同的年代,世间图景在变化,这些信也有着民间的历史记录价值。

就这样,一丹从这些信里,选出一些片断与读者分享。

她用“信中信”的方式来讲故事,新信分别写给我家三代、四代9个人,引出老信和故事。讲故事的、听故事的,都是我们的至亲。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总有些东西要传下来。

如今,我们俩,一个92岁,一个88岁。那天,我们一起在三亚海滩上唱:“天涯海角觅知音……咱们俩是一条心。”我们因共同的信仰和志趣走到了一起,用心血经营这个家已经68年了。前30年,我们为儿女做榜样;后30年,子女为父母争光。我们一起走过青春,一起慢慢变老,是幸福的。

现在,不怎么写信了,我们和孩子们一样用微信。时代在变迁,我们心不老,享受着新的沟通方式带来的快乐。家人更亲密了,更有凝聚力了。不管用什么形式,有家,就有爱。《我爱我家》的故事,交给孩子们去续写了。

我们想象,面对这些信,年长的读者会觉得熟悉,儿女的同龄人会有共鸣。年轻人呢?如果他们能从中看到一代一代的来路,我们就很欣慰了。2018年 春

敬一丹写给女儿王尔晴

晴晴(女儿):

记得2009年冬,我在越南,你来电话告诉我:“妈妈,N向我求婚了!”我心生欢喜,问:“你俩怎么表达的?”接着,你说的细节在我心中绘出了美丽画面:

在苏格兰的雪野上,走来一对年轻人。小伙子跑在前面,在一片雪地上,他低头踩着雪,走来走去。当他抬起头时,姑娘看到雪地上是脚印踩出的字: Will you marry me?

姑娘也用脚印在雪地上回答:Yes!

真好!女儿得到这样美好的爱的表白,妈妈幸福着你的幸福。

呵呵,你想知道,你爸怎么向我表白的吗?他说:“我妈问咱俩啥时结婚?”那是1981年。

你想知道,你姥爷和姥姥是怎样表白的吗?那是20世纪50年代初。

敬一丹问父亲敬毓嵩那年第一次见面的场景

我问我爸:“你是怎么认识我妈的?”他说:“那天,在齐齐哈尔,从公安干校来了一辆大马车到公安厅。我看到马车上跳下来一个大眼睛的姑娘,很短的头发,像个假小子。这个人,就是我这辈子永远爱的人,那就是你妈妈。”

我又问我妈:“你是怎么认识我爸的?”她说:“公安厅开大会前,大家都在唠嗑,我看到你爸在专心致志地读书。在高级理论学习小组里,我听到你爸谈问题,有思考,有见解。就这样认识了他,对他有了好感,最终选择了他。”

他们相遇在1950年,我妈妈韩殿云,20岁,爸爸敬毓嵩,24岁。他们穿着公安部队的军装。

1950年12月23日,敬写给韩的恋爱第一封信:

那一天,早就盼望这样的好时光,可是今夜的心里却跳得慌,满怀心事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默默地走过去又走回来。

可恨那时光这样快,三星早已经偏过西边,可恨那道路这样短,眼看来到了你的门前。

走来走去,走了三四遍,手拉手儿还是不愿分开,用不着说话也懂得了心事,两颗心早已经融合在一起。

无论那寒风吹得多么紧,它永远也吹不开我们热烈的友情。

1951年2月8日,韩写给敬的信:

敬:

我们都不是追求温情的人,生活问题不是我们生活中的主要问题,更不是我们生活的目的。我们是在理想上、志愿上、喜好上取得了一致,所以在友谊的开始也就下了最大的决心。在友谊发展中,我们互相信赖着,彼此学习、督促,互为事业助手(特别是你对我的帮助)。这对我们双方来说,都是无上的安慰和幸福。只有这样,友谊才会变成一种力量,使我们更坚强,生活得更有意义。今天,虽把关系确定下来了,但我们做得还很不够,仍需做更大的努力,不仅在工作上、学习上、思想上,就是在生活习惯上也要更加紧张、有规律。让我们的友谊做我们的监督者和矫正师吧!因为我们是担负着伟大共产主义使命的青年人。你的同志韩

1951年2月10日,敬写给韩的信:

云:

路,不是白走的,我们在寒冷的深夜,踏着冰滑的雪地所走过的道路,终于把我们引向光明和幸福。我非常愉快地回忆着我们这一段友谊的发展。

你说得对,我们都不是追求温情(应该说是小资产阶级的温情)的人。我们的友谊是建筑在共同理想、事业和互相帮助的基础之上,它是健康的、前进的,因而它是稳定而牢固的,我们的友谊一定要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长,而愈加巩固。过去,我们友谊之所以这样迅速地发展起来,我觉得除了我们在理想上一致以外,还由于双方都抱着坦率、真诚和虚心的态度,这是很重要的。我想,今后我们的道路还长,我们一定会更加了解,那么,也就要求我们彼此更加坦率、真诚和虚心。我认为,这将是我们友谊发展下去的关键,你意如何?

愿你愉快,让我们紧紧地握着手,迈开步伐走向那共同理想的道路。嵩

1951年5月5日,韩写给敬的信:

亲爱的嵩:

为了适应当前的形势需要,克服我们较为严重的缺点,以战斗的姿态完成党和人民给予我们的使命,我们更应严格地督促和帮助,使我们进步更快,使我们的爱情更加巩固,并丰富其内容。现在,我提出个人计划向你挑战,愿你考虑、补充、应战。

一、克服严重的散漫作风,从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上抓紧时间,并科学地分配时间,绝对紧张起来,保证完成党委规定的理论学习计划,并自修中国革命基本问题,三个月学完。每周看50-100页文艺书,报纸一定要看,整理好政治经济学笔记,整理好业务学习笔记,坚持记日记,让日记起到检查、督促、矫正自己的作用;二、工作一定要抓紧、深入,要平易近人,和学员打成一片。处理问题要勇,也要稳,一天工作一天毕,绝不拖到来日;三、克服急躁个性,绝不发脾气,遇事沉着冷静,加强锻炼自己的政治修养;四、加强锻炼身体;五、以上条件,不仅我自己这样做,还要影响和帮助干校所有其他人也紧张起来;六、以上条件当成我们会面时的汇报内容之一——主要内容之一,以便彼此检查。玩的时间不得超过3个小时,这一点要记住。

题外之言:结婚问题,我们存在的问题、缺点解决了,条件成熟之后即可解决,现在咱们先不去想它。

送给你一张三年前的照片。云

1951年6月1日,敬写给韩的信:

云:

我热烈地向你应战,并期待你的监督和批评。

1.正式的(规定必须学的)学习,按支部规定认真学好。现在是复习,一定要做到真正掌握住整个政治经济学的精髓,并要恰当地联系实际;2.自修,以四个月时间,学习实践论,目的是端正自己的思想方法,并以此检查和改进工作;3.多看报纸、杂志,提高政治认识,对新鲜事物敏感;4.看些文艺小说,并认真地阅读报纸连载的“语法修辞讲话”,以提高写作能力;5.记好笔记,彻底克服粗枝大叶的毛病。

上述的条件,希你随时检查,并于9月末做出初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