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武林——一九二九年杭州国术大赛纪录

有关这次比赛的介绍,来源于九十年代的《武魂>>杂志,作者为凌耀华,作为上世纪我国开展的大规模传统武术挖整活动浙江省的项目负责人,其文章观点客观,引用的史料公正。

这次比赛由浙江省国术馆承办,遍邀各派高手,就想看看“到底谁的功夫好,谁的不好”,比赛规模空前,政界要人胡汉民、孔祥熙、孙科、宋哲元等均为大会题词,在近代很有影响。

比赛历时六天,比赛过程十分精彩(据说,因无录像资料不好判断但战况惨烈,与几次国考及全运会的比赛不可同日而语,被称为"拼命擂台”),但比赛结果令人惊奇——

和尚道士纷纷落马,南拳不敌北腿,桃李满天下的名门宗师被乳臭未干的后生追得抱头鼠窜,来自深山老林名山大川的神秘高人难过首轮,比赛的优胜者皆为中央国术馆的学员...

让我们认识一下当时的国术吧!看看当时对武术界的影响吧!再与现在的散打比较一下吧!

1.名满天下的高手名不副实的比比皆是,名气大的不一定能打,或者不敢上擂台,或者经擂台一检验,优劣立显,用另一名家赵道新的话来说,就是"要么被打破了头,要么被吓破了胆”。

2.大部分传统武术不能实战,乃是"虚设的套子”,不能临场实用,被当时形象地称为“空头拳术”,而优胜者自报家门时虽都是五花八门的传统门派,但无一例外的暗地另搞一套独有的格斗训练,训练内容我们不得而知,但从个别人身上可推测一二,如亚军获得者朱国禄兼练拳击,其打法当时遭一太极名家非议,说“不合国术”,其弟朱国祯要与名家请教,名家不敢迎战,在深秋的天气里竟满面是汗,看来朱的打法有拳击加腿之嫌;获得第十三名的赵道新搞了个心会掌体系,借鉴了西方的训练体系,赵曾对国术的弊端进行了无情的批判,散打王的裁判津门二张曾受教于赵,张洪俊曾获全国散打比赛亚军。

3.都说武术门派无优劣,但这次比赛南派选手普遍不敌北方拳师,南拳选手第一轮全部败北,有的刚交手就被打败,有的简直无还手之力,后为照顾南派,抽签时将南北分开;另太极打法毫无建树,四两难拨千斤。

4.比赛对社会上的空头拳术痛刺一针,“要学打擂台的拳术”成为当时练武者的要求,但持艺者看到其真实效果,反而出现一个空前保守的局面,那些为数不多的技艺再也不许传人。如此看来,今天广泛流传的我们六千万武术爱好者练习的传统武术是否多半是那“空头拳术”?

5.传统与散打势如水火吗?这次比赛没有看到高深的内功,没有发人于丈外的场面,看看优胜者的打法吧,王子庆运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战术打法获得冠军,其不招不架甚至中招反击的打法颇像散打,且身高体壮,以力降人,非传统观念的以巧取胜,倒合乎现代比赛分体重级别的观念;朱国禄借鉴拳击打法,善于声东击西,虚实结合,想起了人们对散打的指责:拳击加腿;第四名曹宴海,公认的第一高手,不怕“起腿半边空”,以里缠外踢,勾挂起落易如手臂的腿法横扫各路豪杰,因照顾面子,让拳获得第四,与重视腿法的散打还是有着相近的一面。其实现在的散打在试验阶段主要在武汉体院和北京体院进行,其领头人分别是温敬铭和张文广,都是当初中央国术馆的学员,散打和传统的关系他们应该更清楚。

6.高手在民间吗?高手不食人间烟火吗?有一江西老僧上台比试,被打塌头骨,抬上救护车;最后比赛的最优胜者都是中央国术馆的学生,相当于现在的国家队,且多来自河北山东,民间未见高手。

看看谁是当时真正的高手吧!第一名河北王子庆,第二名河北朱国禄,第三名河北章殿卿,第四名河北曹晏海,第五名河北胡凤山,第六名安徽马承智,第七名山东韩庆堂,第八名山东宛长胜,第九名山东祝正林,第十名山东张孝才。

1929年杭州国术大赛前十名资料

第一名王子庆河北保定柏乡县人,时年三十岁,幼从名师刘春海先生习艺,尽得其技,精擅少林拳,尤精摔角,任职中央国术馆,性情敦厚,有古豪侠之风范。

第二名朱国禄河北定兴县人,时年二十九岁,幼从王桂亭习形意拳,任职江苏警官学校。

第三名章殿卿河北保定新安乡人,时年二十五岁,十二岁时投王香斋及杨振邦两先生之门习艺,精於翻子拳、摔角、形意拳,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师。

第四名曹晏海:幼习滑拳,1928年4月,进入中央国术馆学习国术,从马英图习通背,从郭长生习劈挂,后随孙禄堂习拳。

第五名胡凤山:形意。后随孙禄堂习拳。(具体不详)

第六名马承智:1888-1977安徽藿丘人,幼从黄树生习少林门诸艺。甚具功力,能用手指拈碎绿豆,且周身上下不怕踢打,能举手仆人。后随孙禄堂习拳。

第七名韩庆堂:近代北少林长拳传人,山东即墨人,精娴北少林武技及各项点打摔拿功夫,尤精擒拿术。

第八名宛长胜:山东,查拳马金镖之门生。(生平不详)

第九名祝正森:山东人(拳种生平不详)

第十名张孝才:山东,查拳马金镖之门生(生平不详)

资料补充:

朱国禄是16岁练形意拳,18岁弃武从文。1923年朱国禄21岁时被其兄朱国福叫到上海,做朱国福的拳击陪练。并加入朱国福创办的武学会,于是再次随朱国福学习形意拳和拳击。同时兄弟两人在上海大世界表演拳击。1928年首届国术国考,福、禄、祯兄弟三人同获最优等,轰动武林。

章殿卿1920年投军,1925年加入李景林卫队,同时随李景林学习武术,后与李景林的女儿定亲,得李景林真传。

曹晏海,幼从莲阔和尚练习燕青拳多年。1929年从郭长生练披挂,并与郭结为金兰,以后又拜在孙禄堂、李景林门下习艺,并得到马英图、朱国福等人的指点,博采众长。

胡凤山,汤士林的弟子,1928年首届国考获优等后拜在孙禄堂先生的门下习艺。

马承智,1928年首届国考获最优等后拜在孙禄堂先生门下习艺。

韩庆堂,少林门平敬一的弟子,首届国考获优等,后拜李景林门下。

祝正森,青岛太乙门杨明斋的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