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的孩子早敗家」這句話有道理嗎?

文嘉祥177


早當家還是早敗家,不在於窮富,而在於父母的養育方式。為什麼會有您說的窮人家的孩子早敗家,那是因為有從小“富養”孩子的父母,即使家境不好,也要傾其所有的給孩子,讓孩子過得好,讓孩子不受罪,讓孩子脫離實際生活,高高在上,遠離辛苦。


然而真正的“富養”並不是給他製造生活的假象,把他保護在安樂窩裡,替他遮住所有的風雨,這樣的“富養”只會養出來啃老族,只會養出來巨嬰。


家裡情況不好,這不是錯,孩子也是家庭的一份子,他需要面對,只有敢於面對生活的苦難,經歷風雨,才有可能變成生活的強者,去追求更好的生活。


我們最應該給他的”富養“,是教會他積極樂觀,熱氣生活,努力,勇敢的去改變生活,去奮鬥。去滋養孩子的心靈,讓他內心豐盈,充滿力量,這就是最好的愛。即使家境貧寒,又怎樣,擁有這些才是人生的長跑中決勝未來的關鍵。


小晗晗愛閱讀


"三味"不贊同“窮人的孩子早敗家"這說法。

"三味"也是從一個貧苦農村孩子一步一步走過來的。後來,做了一名教師後,又長期生活在鄉村,對貧困農村孩子的生活和成長過程是比較瞭解的。其中,雖然也有個別不爭氣的"敗家子",但絕大多數還是早早便能自立甚至養家餬口的"頂樑柱"。

也許正是由於貧困和生活的艱難,"窮人的孩子"比“富人的孩子",更大程度上更具"家"的觀念,懂得“家"的不易!

自2013年起至今,中央電視臺大型公益節目《尋找最美孝心少年》,每年自推選階段到最終評定,播出大量窮人孩子的感人事蹟,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農村生活的艱辛,也讓我們為"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感到震撼。

2013年中國十佳"最美孝心少年"王芹秀



2014年中國十佳"最美孝心少年"梁維月



就拿"三味"的親人來說,我二個姪女一個姪兒,一個外甥兒一個外甥女,他們全都在初中畢業後,去了各大城市打工,十五、六歲跨出這一步就相當不易了,更何況箇中的曲折與艱苦,相信是任何“富家孩子"所無法想象的。但他們憑著自己的那份執著與擔當,將微薄的放入積攢起來,一方面盡力貼補家用,一方面用於自身創業。他們一步一步走來,每一點成績都是責任與擔當的體現。

而“三味"的小女,由於家境稍好,自小無憂無慮,雖然在學業上有出息些,但她兄弟姐妹們所經歷的生活,她恐怕再無緣體驗了。

題主僅從學習成績、能力、特長、素質等方面比較,因"窮人的孩子"不如"富人的孩子",便認為"窮人的孩子"就是"早敗家”,是十分主觀而片面的,甚至是對"窮人的孩子"莫大的不公平!

在這些方面,為什麼"窮孩子"普遍不如"富孩子"?其根源不就在一個"窮"字上嗎?這不是窮孩子的錯,恰恰是父母欠他們的,而且還得由他們自己去替父母償還。

再看看學校生活。窮孩子吃的、穿的、用的,又怎能與富孩子相比?既然富孩子都不算"敗家",窮孩子又怎麼就"敗家"了呢?

要說"啃老",窮孩子除了啃那把老骨頭,還真沒什麼啃的。相反,很多富孩子就不一樣了。"三味"很多同事們子女,大學畢業後參加了工作,他們的處境應該比許多窮孩子好得多。按理說,完全不用"貼補家用",只要能自食其力就很好了。但是,他們中有幾個不從父母身上"抹油"的,僅買住房一項,父母幾乎傾其所有地支助,一下子三、五十萬,不僅用上的房貸和公積金,甚至還欠款。

可“窮人的孩子"哪有這等好事?一切只能靠自己。因為根本就沒個象樣的"家"供他去"敗"。

總之,是不是"敗家"與窮富沒直接關聯。關鍵在於人生觀如何,是否有責任擔當。


三味聊心屋


窮人的孩子早敗家,這話不對。敗家子不分貧富,窮人家本身就沒有多少資本,他能敗到什麼程度,最不行他肩能挑,手能提還能自理。富人家若有了敗家子,那隻能是一無是處。總的來說,凡事沒有絕對。窮也好,富也罷都離不了一日三餐,生命最多也就三萬多天,赤裸裸來,雙手空空而去,爭什麼?


天道酬勤141519516


專注兒童成長健康,我們是認真的~

看到這個問題,其實我有些難過,因為我也是窮人家出生的,在大山深處的鄉親們,為了生存就已經用盡了全力,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談教育。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這並不是誇讚,反而很心酸。因為生活艱難,小小的孩子必須承擔起生活的重擔。5歲的女孩下雨也要出門幫奶奶收割豬草,人還沒有揹簍高,富人家的孩子根本想象不出那種畫面。和富人家的孩子體驗生活不同。這就是窮人家的孩子的生活,他們沒有選擇。如果可以,他們也想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學知識,而不是每日坐在灶前為一家人做飯。

沒有人教他們要怎麼左右逢源去擴展人際關係,有沒有人教他們怎麼換個方式去思考,每日他們像陀螺一樣為生活奔忙。在這樣的環境中,怎麼要求他們的思維、學習能力和富人家的孩子相提並論?

與其問窮人家的孩子是不是早當家早敗家,不如用實際行動給窮人家的孩子一點理解和關愛吧!



我覺得窮人的孩子確實敗家。

因為現在互聯網灌輸的內容是崇尚,高大上,奢侈。所以年輕人不惜一切代價買奢侈品手機,汽車。

聽說現在95後幾乎人欠賬在1到10萬之間。

我朋友家境也不太好,但是急於翻身。參加各類傳銷活動,現在被洗腦很徹底。

我們朋友怎麼說都沒用,你看投了幾個8000了,這次又是7000。


葉崢2018


孩子是敗家還是當家,與窮富無關,這取決於家長對孩子的培養。只不過富人孩子敗家往往容易博眼球,引起公眾關注罷了。

還有我忽然注意到你提了一個奇怪的觀點,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怎麼在你這裡成了敗家呢。


賞哈賞薩賞阿拉


看到這個提問,我心裡真的蠻難過的。


在這個社會,窮人已經活得非常艱難。窮人的孩子也是如此,為了生存,為了活著,往往要比富人家的孩子付出更多,承受更多。



我真心希望這個社會給窮人多一些活著的機會:如果能幫忙,就稍微幫一下窮人家的孩子;如果不能,也請多一些尊重。


高中專職心理教師


未必,窮人敗家應該算是價值觀的崩塌,為什麼會這樣,從小就窮慣了,突然到了一個花花世界,被外界吸引,導致或許沉陷其中,而清醒時又發現自身價值的渺小,所以就更頹廢,說到底還是社會風氣存在很大的問題


ADC17


這話對不對我不敢說,但是通過接觸很多的同事夥伴,我發現家境好的人一般都比較單純善良沒有什麼野心,反之則不然,虛榮,自私,小家子氣,老是怕別人小看他,所以老是想表現的自己如何如何,吃剩的東西隨手就扔,飯桌上吃飯,一起的好朋友沒必要在我們面前還顯得那麼挑剔,你想表達什麼呢!你高貴?其實真不必這樣,沒人瞧不起你,你這樣到讓我覺得做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