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珍贵的猪肉作者:张子保

民工张俊一大早就来到油柑埔菜市场。菜市场里熙熙攘攘,人头攒动。他挤到猪摊位前,无神的双眼盯着肉台上的几块猪肉,翻了又翻,看了又看,拣了块小的秤了秤。只听那高头大马的卖肉李屠夫喊了一声:“二斤,二十元。”便丢向他。他愣了,犹豫着。买肉的人好像不要钱似地挤着、拣着、喊着。只见买肉的人正应接不暇,他悄悄退出人群离去。“喂,你钱还没付!”李屠夫突然跳过肉台边追边喊:“那个死老头子偷肉!给我逮住!”他边喊边像老鹰抓小鸡似的将实际年龄不到四十岁的张俊一把抓起。

人挤人的菜市场,一下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看热闹。只见张俊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肉被抢回,却仍被抓住不放,人们七嘴八舌,众口一词地唾骂着。张俊万般无奈,有口难言,想到自从夫妻俩随着打工潮来到东莞,由于年龄偏大,工厂把他拒绝门外,便干起收破烂的行当,一月下来净赚一千二百元。上有老下有小,就靠着一千二百元养活一家六口人,只恨自己无能。别说偷,自己一辈子连一根针都没拿过人家一次。借了人家的钱也是从不失信,宁可拉东天补西天借钱也还,既使到期还不起也总得准时去上门打个招呼。怎么今天自己像吃了迷魂汤似的这么糊涂?这不怎么对得起妻儿老小?怎么再做人?一浪高过一浪的“斗批”声如乱箭穿心,每一声都令张俊颤抖,他垂头盯地只恨少个地洞能钻,真想一死了之,可是自己还年轻哪!上有年近八十的父母,下有宝贝的儿子,还有体弱多病的爱妻,真是活也难,死也难---两滴泪珠掉落在暗灰色的水泥地上。

“报110!送派出所!”有人嚷着、推着。

“且慢!能不能请各位静一静让我说几句?”只听人群中有人说,“对,听李医生说说”。一听是“李医生”,大家马上静了下来。“他是我为他看过病的,去年他患急性胃炎开刀,因为没有钱,为了省下三百元的麻醉费,坚持做不麻醉手术,看他实在顶不住了才只用了八十元麻醉了一下;手术出来,为了省下护工费,硬是自己挺着走回病房;为了省下住院费,该住五天却在第三天就坚持出了院。医院的人都说他是一条从未见过的特困硬汉。所以今天能否请大家原谅他一次?”

听着听着,人们不再“斗批”了,脸上的愤怒、藐视、讥笑渐渐消失,又转为惊奇、同情、谅解的窃窃私语。

张俊缓缓抬起头来,对着李屠夫深深地鞠了个躬,“我错了,实在对不起!打我骂我都应该。我儿子在上小学,已半年没吃上肉了,成绩一般,盼他能在学习上翻身,不再像我活得那样苦,就对他说,‘你考上一百分,我给你买肉吃。’谁知他真的考上一百分,快一星期了,总觉得做大人的也不能食言。于是,昨天我在沙岭汽车站帮别人卸货,好不容易挣到二十元。可是在买肉时我又想买了肉就买不成米了。为了对儿子的承诺,却又做了蠢事。”

正当张俊欲再次鞠躬谢罪时,却被在早已感动的李屠夫一把抱住,“别这样,我不知情况,对你也太过火了。这刀肉该奖励你的儿子,就送给你去兑现那份珍贵的承诺吧!如果你不嫌弃的话,你到我猪场工作,包吃住,月薪一千八百元。”说完硬把肉塞给了张俊。

张俊羞愧、感激,悲喜交加,泣不成声。

作者简历:

张子保,黄河.淮河浪子等十几个笔名,河南省正阳县人,毕业于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系,资深媒体人,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作家班。他在多年的新闻工作中,共发表文学、新闻纪实作品1300多篇,其中代表作《日子深处有阳光》、《阿婆的爱心》等荣获全国一.二.三.等奖!创办《新莞人》报一举成名;曾因为报道《群众为县委书记下跪》一文,而轰动国内外。目前博主任某家媒体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