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是自私的還是善良的?爲什麼?

姽嫿布木布泰


那要看是什麼樣的愛了

1.溺愛過度。我們都知道,現在無論是老人輩還是父母輩,其中總有些人對孩子過於溺愛。生活條件的富足,使得孩子說什麼便給什麼,生怕孩子磕著了碰著了,這樣的溺愛非常容易導致孩子養成嬌縱的壞毛病。認為所有人都應該以自己為中心,甚至不能接受言語行為有一點與自己想的不符,若有,就大發脾氣,父母老人們一心疼又趕忙過來各種哄。這種溺愛教育下長大的孩子肯定是自私多一些。

2.愛護有度。當然了,也不乏有許多育兒有方的家長,他們讓孩子得到足夠的愛。在愛中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思想引導,教會孩子判別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應該做,什麼不能做。但凡是自己想要的東西,就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而不是一昧的索取。在這樣一個對孩子的愛把握有度的家庭中,孩子們懂得愛與分享,變得越發善良,勇敢,陽光。


雜說小白


要給孩子愛,但不能是溺愛嬌縱,要讓他知道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正確引導孩子,一個從小在愛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首先它會覺得這個世界是溫暖的,他的性格是有溫度,有愛心的,即使在外面受點挫折不至於心灰意冷,當然自私是人的本性,現在的家庭一個孩子的居多,很容易養成自私的習慣,要從小讓他養成和別人分享的習慣,比如買回來的零食你要說給爸媽也來一口,玩具也要讓他和鄰居小朋友一起去玩,關心孩子的言行,在他成長各階段給予他正確的引導,經常和孩子談心,我們要做到既是孩子的父母又要讓他把我們當好朋友一樣的信任,有事願意和我們分享,這樣你才能瞭解到他在外面遇到事情是怎樣來處理,給予他建議,見解,但不是命令式的口氣,讓他感覺到他足夠的自尊,一個在有愛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心理一定是健康的。


羽紗68867306


我覺得自私和善良不是完全對立的,有愛的環境培養的孩子肯定是善良的,體驗過愛,才懂得愛,才有能力釋放出更多的愛,但是不排除會有點自私,人之本性,但是在無菌環境下的孩子更天真,更坦誠,相比吃過虧缺愛的孩子,自私可能會少些,更多用積極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個人所見,不求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