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屬於一級致癌物嗎?

冫礦泉水冫


是的!

(下面的圖片可能引起不適,謹慎閱讀)


其實實際上,早在 1985 年,世界衛生組織就已經把檳榔、菸草混合物,列為致癌物。



世界上很多地區、特別是南亞地區的檳榔製品,往往混入菸草成分,是當地口腔癌、食管癌、咽喉癌的發病原因。



國內咀嚼檳榔導致口腔癌高發的地區就是湖南,湖南的湘雅醫院口腔科,有很多患口腔癌的患者,有人舌頭被割了三分之二,有的嘴巴只能張開兩指寬……




湖南不是檳榔的原產地,為何成為口腔癌的高發地?

湖南省是中國大陸最大的檳榔加工、消費基地,檳榔的消費水平幾乎與香菸並列。


檳榔為什麼會致癌?

檳榔中的「檳榔鹼」和嚼食中出現的口腔黏膜破損,在長期綜合作用下導致「口腔粘膜下纖維化」。「口腔粘膜下纖維化」是一種癌前疾病,有 2.3%~7.6% 可能性轉變為口腔癌。長期咀嚼檳榔,會反覆刺激口腔,引起癌變。

男子因長期吃檳榔而患口腔癌,整個食道、舌頭全割掉。




檳榔有害,為什麼喜歡吃檳榔的人還那麼多?

檳榔之所以使人興奮,是由於檳榔內含有檳榔鹼,這是一種可以使神經興奮的物質。

檳榔中的一些成分,如檳榔生物鹼、檳榔鞣質和檳榔特異性亞硝胺等,都具有細胞毒性、遺傳毒性,甚至直接致癌性。

室長沒有吃過檳榔,但是據說吃了檳榔之後,整個人會很興奮,面色潮紅。很多大貨車司機,尤其是海南那邊的,會隨時帶著。大家都知道,長途貨運司機,因為長久駕駛,有時會精神疲憊打瞌睡,吃了檳榔之後,整個人提神了不少。因為吃檳榔有興奮感,所以那邊的人有事沒事就咀嚼檳榔。



檳榔有好處嗎?

可能更多的是感受到興奮吧。好處我倒沒看到。不建議大家吃。


敏感肌研究室


健康科普,來看看【百科名醫】吧!

檳榔,是日常生活中很受歡迎的一種消遣品,憑藉其滋味特殊,吃完容易產生興奮、舒暢感,很受歡迎。

這不,檳榔的身影又活躍在最近的熱播泰劇《天生一對》中了,看劇時除了被東南亞小醋王盯妻寵妻的笑聊的少女心氾濫,被女主的膚白貌美大長腿迷住外,僕人們的牙齒也吸引了我們的注意。

為什麼僕人的牙齒都是黑的呢?

這與泰國檳榔文化有關。古代沒有牙膏牙刷,泰國人就用檳榔來潔齒和清新口氣。先將檳榔、蔞葉、石灰(貝殼燒出)放在小器皿搗碎混合,然後放進嘴巴嚼,最後加入菸絲刷牙。

吃檳榔對牙齒有染色作用,先染紅最後變黑,古代泰國人以黑齒為美。僕人們由於辛勤的工作,常常嚼檳榔來提神,久而久之,牙齒就變成了黑色,牙齒變黑了說明嚼的檳榔多,也就代表著僕人更加的勤勞。

被列為“一級致癌物”的檳榔為什麼這麼受歡迎呢?

據瞭解,檳榔是流傳千年的四大南藥之一,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有提到:“(檳榔)與扶留葉合蚌灰嚼之,可闢瘴癘,去胸中惡氣。”在其他的醫學書籍中也記載了它的多種功效:例如止咳消滯、除痰息喘、消炎去腫、行氣利水、還能治痢、麻痺腸道寄生蟲病、固齒的功能。檳榔皮能治瘡,故檳榔又有“洗瘴丹”別稱。

檳榔本身還是有一定的營養價值的。據研究表明,檳榔中含有人體所需的營養元素及有益物質,比如多糖、酚類、脂肪等。檳榔中還含有20多種微量元素,其中有11種都是人體必需的。

檳榔真的致癌嗎?

檳榔之所以被謠傳致癌,是因為它含有一種名為檳榔鹼的致癌物質,但不談劑量的“致癌說”都是耍流氓。檳榔中所含的致癌物質“檳榔鹼”僅佔0.5%,根本沒有達到致癌的程度。

檳郎被認為是一級致癌物質的致癌原理可能是由於檳榔裡的化學物質經咀嚼後,形成的亞硝基,是明確致癌的化合物。其次,檳榔咀嚼時易對口腔黏膜造成機械創傷,多吃會使得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也就是癌前病變。檳榔果中的主要成分“檳榔素”和“檳榔鹼”,經國內外研究結果顯示,具有潛在的致癌性,長期咀嚼檳郎會有潛在的危害。調查研究表明,如果嚼檳榔合併吸菸者,更容易引起口腔癌、喉癌、咽癌和食道癌發生。

長期嚼檳榔有什麼危害?

1.對口腔黏膜損害

經常嚼檳榔會造成口腔黏膜下纖維化和白斑病,會出現張口苦難、疼痛、麻木感、口腔黏膜變白或潰瘍。

2.對牙齒損害

因嚼食動作頻繁,超出正常負荷,造成牙齒咬耗(磨損),以及牙床動搖。

3.精神損害

檳榔自身含有的制幻、麻醉的成分很低,但是市場上常見的檳榔都是添加細辛、麻黃、薄荷、甘草以及生石灰5中成分,通過這5中成分浸泡過的檳榔對人神經的刺激更大,更容易上癮。對於本來就有精神異常的人來說,還有加重異常或惡化的風險

4.導致流產

孕婦過多嚼食檳榔,有可能造成流產。

5.致癌

經常吃檳榔容易得口腔癌,這是因為檳榔裡面含有致癌的生物鹼,多吃就會得口腔癌。

好了,嚼檳榔壞處大於好處,大家還是不嚼為好。


百科名醫


這有什麼好爭議的,一類致癌物是世界衛生組織下屬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推出的致癌物分類方法,也是目前國際上最權威的對致癌物的判定方法,至於檳榔是不是,直接看他們的清單就知道了:(

http://monographs.iarc.fr/ENG/Classification/latest_classif.php

1類致癌物中有三個都是檳榔:

Areca nut 檳榔果

Betel quid with tobacco 含菸草的檳榔嚼塊

Betel quid without tobacco 不含菸草的檳榔嚼塊

總而言之檳榔絕對屬於一級致癌物,作為營養師我是不推薦吃的。

有些人可能不理解什麼是一類致癌物,這個級別的意思是“對人類為確定致癌物”,也就是相關證據最為充分的,此外還有2A、2B、3、4級別。

不過也要提醒,這裡這種歸類只是表明證據強度,並不等於吃它以後增加癌症的患病風險就會更多、影響更大,比如中國式鹹魚、隨酒精飲料攝入的乙醛、黃麴黴毒素、酒精飲料、苯並芘、太陽輻射這些都是1類致癌物,你是不是能做到再也不喝酒、吃燒烤、吃米飯、甚至不曬太陽了?(糧穀類很容易含有微量的黃麴黴素)具體風險和收益還是得由個人取捨。

當然了,有條件的情況下還是儘量迴避這些致癌物吧!~ 至少檳榔還是別去吃了!~

作者:北京營養師協會理事,北京市營養學會理事。清華大學公共衛生專業碩士,四川大學醫學營養專業畢業。中國營養學會營養科學傳播獎獲得者,微博2015十大影響力醫療大V,著有《顧中一說: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吃》。多次作為專家接受中央電視臺、湖南衛視採訪,作為嘉賓錄製《天天向上》、《養生堂》、《我是大醫生》、《健康北京》、《快樂生活一點通》、《美麗俏佳人》、《時尚健康》等節目。頭條號簽約作者。


營養師顧中一


在我國南方地區,大多有咀嚼檳榔的習慣,檳榔常被加工成零食,作為一種咀嚼嗜好品。但是,根據中國科學院發佈於2003年8月15日的報道《國際癌症研究中心:檳榔被認定為一級致癌物》中提到:據臺灣媒體報道,IARC(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在2003年8月7日特別刊物第85卷中,認定檳榔為一級致癌物。從國內醫療院所數年來的研究結果顯示,口腔癌患者中約有88%咀嚼檳榔的習慣。

檳郎被認為是一級致癌物質的致癌原理可能是由於檳榔裡的化學物質經咀嚼後,形成的亞硝基,是明確致癌的化合物。其次,檳榔咀嚼時易對口腔黏膜造成機械創傷,多吃會使得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也就是癌前病變。檳榔果中的主要成分“檳榔素”和“檳榔鹼”,經國內外研究結果顯示,具有潛在的致癌性,長期咀嚼檳郎會有潛在的危害。調查研究表明,如果嚼檳榔合併吸菸者,更容易引起口腔癌、喉癌、咽癌和食道癌發生。

長期咀嚼檳郎不利於自身健康和他人健康,表現為:

1.對牙齒危害;因嚼食動作頻繁,超出正常負荷,造成牙齒咬耗(磨損),以及牙床動搖。

2.生理危害:除可能罹患口腔疾病、口腔癌外,食用過量會產生中毒症狀,輕則興奮、眼神呆滯、全身發抖、走路不穩、行為怪異或粗暴。重則導致急性精神病,包括聽幻、自我膨脹、被迫狂想、譫妄亂神等。

3.導致環境汙染:隨地吐檳榔汁不但汙染環境有礙觀瞻,吐出檳榔汁中的細菌會隨風飄散,吸入大眾的肺裡。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2003年,國際癌症研究會 (IARC)中審查了關於檳榔致癌的證據,IARC是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一個子機構不是什麼野雞國際機構,所以它所作出的決定都具有相當的權威性。在2009年,來自10個國家的30位科學家再次審查了檳榔(無論是否煙燻)致癌的證據,並將它列入一級致癌物。

  所謂一級致癌物,就是證據最確鑿的致癌物,從宏觀流行病學到微觀的致癌機制研究都證據累累,在一級致癌物中,當初菸草被列入是引發了一場大戰,菸草公司花費了鉅額資金僱傭各色人等上場試圖改變這個結果,但隨著研究證據的以日劇增,菸草公司以失敗告終,這件事同時證明在科學研究中,你可以收買幾個科學家,但你永遠沒法收買所有科學家,而經此一戰,IARC的致癌物清單,才算真正取得了權威性,不妨來看看一級致癌物中都有哪些東西吧:

  一級致癌物:黃麴黴毒素、環孢素A、菸草和煙氣、檳榔及酒精性飲料、甲醛、二惡因、砒霜。

  賣檳榔的也不用發愁,沒見菸草和酒精不照樣賣得歡暢麼,人類對所謂食品安全的追求大半都是葉公好龍,願意為了怕得癌症而戒菸戒酒者微乎其微。這其中菸草最煩人,因為它會影響到周圍人,但酒精和檳榔則相對來說影響不大。

  不過,近年來的研究則提示,檳榔對全身器官均有影響,2010年《Systemic conditions associated with areca nut usage: a literature review.》和2014年《A review of the systemic adverse effects of areca nut or betel nut》這兩篇文章綜合了圍繞檳榔對身體健康影響的相關研究論文。

長期愛好者

口腔粘膜下層纖維變性

癌症方面,除口腔和食道癌之外,還會升高肝癌、胃癌、前列腺癌和肺癌的可能性

二型糖尿病和慢性腎功能衰竭

對於本來就有精神異常的人來說,還有加重異常或惡化的風險。

檳榔引發的急性異常

加重哮喘症狀

高血壓

心動過速

圖示:主要的檳榔消費地(印度、巴布亞新幾內亞、海南、臺灣等)


三思逍遙


單純說某個食物致癌是不科學的。海南人好食檳榔,但卻最長壽,海南檳榔採收期一般從8月至翌年4月左右,果實達到24-32個/kg時即可採收,上至老人,下至小孩都愛嚼食檳榔。

檳榔之初,並非嚼食而是藥用,有祛痰止咳、消食醒酒、寬胸止吐、驅蟲等作用。檳榔嚼食後,人往往感到精神興奮,面頰酡紅,身上微微發汗,就像喝過酒一般。

醫學界長期以來懷疑經常嚼食檳榔會造成口腔潰瘍、牙齦退變、黏膜下纖維化,進而導致口腔癌變,醫學研究發現咀嚼檳榔令口腔癌的風險上升8.4-9.9倍。

檳榔果中的檳榔素和檳榔鹼具有潛在的致癌性,檳榔的花、藤都含有致癌物質,美國和日本曾用檳榔提取物進行實驗,發現會導致鼠類癌變。

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收集了包括中國臺灣、印度、巴基斯坦等7個國家和地區的上百篇檳榔研究報告,掌握了充分的流行病學證據後,於2003年8月7日發表結論認定咀嚼檳榔可致癌。IARC官網今年4月更新的一級致癌物目錄,發現檳榔果、檳榔咀嚼塊赫然在列。

所謂一級致癌物,是指對人體有明確致癌性的物質或混合物,除了檳榔外還有如黃麴毒素、砒霜、石棉、二噁英、甲醛、酒精、菸草等著名毒物。

2011年《中華口腔醫學研究雜誌》發表研究稱,在流行嚼檳榔流行的國家和地區中,口腔癌的發病率名列前茅。世界上檳榔消耗最大的國家是印度,該國的口腔癌發病率居世界第一位。居世界第二的是巴布亞新幾內亞,該國接近60%的居民咀嚼檳榔。中國臺灣地區也是咀嚼檳榔成風,每10萬男性居民中就有27.4例口腔癌患者。目前,醫學界已發現檳榔與咽癌、喉癌、食道癌等有明顯相關。孕婦過多嚼食檳榔,有可能造成流產。

除了中國海南、湖南等地好食檳榔,臺灣也是檳榔的消費地,臺灣人認為檳榔含可致癌的生物鹼。臺北市衛生局第一科科長丘展賢表示,臺北有8成8至9成2的口腔癌病人,都因嚼食檳榔而引起。

臺灣民眾對檳榔的認識是,檳榔無過,檳榔灰是毒。在臺灣出售的檳榔裡都是加如了一種名叫“檳榔灰”的物質,是這種物質起到對人體神經的刺激作用,有提神興奮麻醉等功效,所以也會上癮。但也是檳榔灰導致高的口腔癌發病率。

所以,檳榔雖可以醉人,但也需要適量食用,是藥三分毒,過量確實有害健康。


新三亞人


檳榔真的是一級致癌物。


口腔癌與檳榔的關係早在去年就被湘雅醫院的醫生們統計分析。實際上,90% 以上的口腔癌都與檳榔相關。口腔癌目前多以手術治療為主,手術過程很恐怖。超過半數以上的患者手術治療後會因為癌症復發而死亡。



咀嚼檳榔時,檳榔纖維的摩擦會造成口腔粘膜的局部外傷和粘膜損傷;檳榔鹼、與檳榔一同咀嚼的荖花和石灰也有一定的基因毒性。

另外,同時吸菸的檳榔愛好者發生口腔癌的幾率更高!!它們在一起會對細胞DNA合成等過程有著更加明顯的破壞作用。


倩Sur


波哥發現,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國內很多人都養成了嚼檳榔的習慣,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檳榔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那就是檳榔一級致癌物,這是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在2003年對檳榔的評級。

什麼是一級致癌物

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所將致癌物質分為5個級別,而一級則是最高級別。一級致癌物:對人體有明確致癌性的物質或混合物,如黃麴毒素、砒霜、石棉、六價鉻、二噁英、甲醛、酒精飲料、菸草、檳榔等。

由此可以看出,檳榔與菸草,甲醛等同級,其實同級的還有砒霜,這裡小編來解釋一下,這個評級代表的是所列致癌物與致癌作用的關係強弱,所列級別與毒性作用無關。雖然說檳榔的致癌毒性沒有砒霜大,但是其致癌作用是確定肯定的。

檳榔致癌的原因

嚼檳榔的人都會感覺十分興奮,是檳榔含有多種生物鹼,它們具有神經興奮性,有明顯成癮、依賴作用和戒斷效應。

物理性損傷:咀嚼檳榔時,檳榔纖維的摩擦會造成口腔粘膜的局部外傷和粘膜損傷。長期咀嚼檳榔,會導致損傷遷延不愈,形成局部的慢性損傷,從而引起慢性炎症、氧化作用增強和細胞增殖。研究表明,咀嚼檳榔者口腔粘膜細胞脫落頻率明顯增加。

生物毒性:檳榔含有大量的多酚和多種生物鹼,其中檳榔鹼是最主要的成分,約為幹檳榔淨重的1%。檳榔鹼能明顯促進上皮細胞的凋亡,並干擾細胞外基質大分子(膠原、彈性蛋白等)的沉澱和降解過程。此外,與檳榔一同咀嚼的荖花和石灰也有一定的基因毒性。主要是由於其中含有的亞硝胺、丁香性多酚、活性氧化劑共同作用所致。

檳榔,本來是海南四大南藥中第一大藥材,據百度百科上描述,有重要的營養和藥用價值,傳統醫學認為,檳榔具有“殺蟲,破積,降氣行滯,行水化溼”的功效,曾被用來治療絛蟲、鉤蟲、蛔蟲、繞蟲、薑片蟲等寄生蟲感染。

可如今大多人都忽略了其藥用價值,而是將其轉化成了一種尋求刺激,發洩的方式。為了自身健康,波哥建議還是少吃為好!


農村波哥


檳榔為一級致癌物,主要針對“嚼檳榔”,其致癌主要表現為“口腔癌”,我們不能直接將“嚼檳榔”與“口腔癌”之間劃等號,但是前者確是導致後者的重要原因,尤其是長期堅持嚼檳榔這一習慣,會大大增加患口腔癌的風險。咀嚼檳榔之所以能導致口腔癌,是因為檳榔中的檳榔生物鹼、檳榔鞣質、檳榔特異性亞硝胺和活性氧等多種活性成分和代謝產物有細胞毒性、遺傳毒性甚至直接致癌性。[1]這些物質長期、反覆與口腔接觸、摩擦,刺激口腔黏膜,從而引起口腔黏膜炎症並影響口腔成纖維細胞和上皮細胞生長,可能是引起口腔癌發生的原因之一。


有人對152 位咀嚼檳榔的人和137 位不咀嚼檳榔的人進行對比研究,發現在咀嚼檳榔的152 人中,有84.4%的人患口腔黏膜病變,而在非咀嚼檳榔的人中,只有37.2%的人發生口腔黏膜病變,咀嚼檳榔者患口腔黏膜病變的概率明顯高於不咀嚼檳榔者。



檳榔是一味重要的中藥,其藥用部位主要取其乾燥皮,稱為“大腹皮”,具有“行氣寬中,利水消腫”的功效,常常在臨床中配伍其他中藥用來治療以“胃腸氣滯,脘腹脹悶,大便不爽,水腫脹滿,腳氣浮腫,小便不利”為表現症狀的疾病,配伍得當則效如桴鼓。




檳榔的好處:

有祛痰止咳、消食醒酒、寬胸止吐、驅蟲等作用。檳榔嚼食後,人往往感到精神興奮,面頰酡紅,身上微微發汗,就像喝過酒一般。過去住高山地帶的民眾常以吃檳榔來禦寒,和消除緊張勞動後的疲勞。

壞處:

1.檳榔的汁液呈紫紅色,嚼檳榔日久會使人牙齒變黑。

2.含可致癌的生物鹼。臺北市衛生局第一科科長丘展賢表示,臺北有8成8至9成2的口腔癌病人,都因嚼食檳榔而引起。

3.孕婦過多嚼食檳榔,有可能造成流產。


蔚然成圖


檳榔是一種很常見的休閒小食品,相信很多朋友都吃過。檳榔2003年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癌症研究機構打入了黑名單,被列為一級致癌物質,與砒霜、黃麴黴素齊名。檳榔是一種能成癮、多食易中毒的食品,如果您有咀嚼檳榔的習慣,建議你趕緊戒掉。



檳榔的致癌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檳榔中的粗纖維對口腔有物理上的損傷。檳榔中所含的粗硬纖維在嚼食時容易劃傷口腔黏膜,刺傷牙齒,長久食用導致形成慢性損傷,引起粘膜病變,誘發炎症,口腔黏膜纖維化,口腔黏膜白斑症,甚至是口腔癌、食道癌,咽癌等。研究表明,口腔癌人群中,有60%的患者具有嚼食檳榔的習慣。


2:檳榔的生物毒性,比如檳榔素、檳榔鹼。檳榔含有大量的生物鹼和多酚,這些物質本身就是一種致癌物質,對人體有害。

3:嚼食檳榔的人通常與煙和酒同食,大家都知道煙和酒都是明確的致癌性的物質,這幾種物質同食那麼出現口腔潰癌的幾率會大大提高。

4:製作工藝複雜增加患癌幾率,檳榔在加工的過程中會添加許多食品添加劑,比如石灰、滷水等。檳榔水解後成檳榔次鹼,它刺激細胞產生很多物質,對人體有病理作用。


此外長期嚼食檳榔容易磨損牙齒,使牙齒變黑變鬆,誘發牙齒髮炎,刺激胃壁,導致胃黏膜發炎,此外孕婦多嚼食檳榔還有可能造成流產,喜歡嚼食檳榔的您還是少食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