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内蒙草原“马王”真实生活:每天出门算卦,女儿出嫁送50匹马


巴拉图苏和,1964年1月30日出生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查干敖包苏木查干敖包嘎查。他爱马,识马。他的生活中从来没有离开过马。他和马之间的感情特别深。二十来岁的时候他就开始自己调马。几乎每年他都会参加赛马,得过冠军无数,人称“马王”。


1993年12月草原上发生了“白灾”。天气特别寒冷,刮大风,下大雪,雪深到大腿。牧场没有围子,那天晚上,马儿被吹散了,40匹马子一晚上就跑出了100里地。马刚跑丢,苏和就和爸爸去追,几天都没有追见,只好回家。于是,苏和拿上300元钱,穿着妻子为他准备好的毛大衣、毛靴子、毛皮手套和毡袜子等,带上风干肉、油炸饼、果条儿、奶制品,就又出去找马了。
有一天,在西苏旗军马场,夜里雪下得特别大。苏和浑身上下都被白雪覆盖。脚冻僵了,挪不了步子。他在雪地上生了一小堆火取暖。火光引来十几个过路的年轻人。苏和冻僵的样子令那些年轻人异常吃惊地说,这个人咋啦?咋啦?他们以为遇见了“鬼”……说到这里,苏和这个经历过无数风雨的草原男子汉,还是忍不住热泪了。

历经30多天,他跑丢的那40匹马全部找到。找马的路程经过了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锡林郭勒盟西苏旗,西苏旗军马场,二连浩特,东苏旗等地方。归尘路上几乎都在野外过夜,要看马赶马夜不能寐。生火取暖、吃雪解渴。从出发到回来大约走了近1500公里,他在路途中投宿了十几个牧民家。苏和永远忘不了有一位四子王旗的老人和另外一个西苏旗的叫那顺吉日嘎啦的人对他的帮助。苏和知道牧人不要钱财,他恳求他们收下自己赠送的马匹。
苏和的父亲巴拉登扎木苏和母亲阿迪亚都是牧民。苏和与他的妻子哈斯高娃是1984年秋认识的。他们两家大人都相熟。哈斯高娃说,“第一次苏和来看我,是和他爸爸骑着摩托到我姐姐家,他们都穿着汉族。苏和个子高高的,挺帅的。我姐烧了一锅羊肉。他们不喝酒,吃完饭他们当天就回去了。那年他20岁,我22岁。一个礼拜后他又骑摩托来看我。那年代牧区摩托车不多,都是骑马子。他骑着摩托过来找我我心里挺高兴。”
蒙古族结婚看重对方的家族和家庭品质。哈斯高娃也了解到苏和这人有勤劳、节俭、温和、诚实、讲信用的好品性。1985年春,苏和向哈斯高娃提亲。两家大人都同意了。1985年10月15日结婚的头一天,苏和带着嫂子乌云格日乐和一个名叫那木嘎达的男子,三人来哈斯高娃姐家迎娶哈斯高娃——按照蒙古传统婚礼的礼节,接新娘子的人数应该是奇数,这其中必须有的角色是一个bergen,一个amban。

为了迎娶哈斯高娃,苏和家新盖了房子。进入新房,他们就开始唱歌、喝酒,当天煮了10只全羊。那天,苏和和哈斯高娃的朋友们来了一百多人,朋友们送来枕巾、茶叶、绸缎,还有2头牛、15只羊、5匹马。大家一直在草地上唱《敬酒歌》喝酒,跳《安代舞》。从傍晚一直闹到天亮。苏和和哈斯高娃是达茂旗最后一对用传统方式结婚的夫妻,也是草原上第一对去北京旅游结婚的牧民。
1986年7月29日,苏和与妻子的第一个女儿出生了。他们给女儿起名叫“陶拉”,意思是“桃儿”。大闺女满月时,苏和给女儿准备了一副银手镯,孩子的奶奶给了一只羊,爷爷给了一头牛,太太给了一只羊。大女儿出嫁时苏和夫妇给她送了50匹马。陶拉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儿子。
苏和夫妇的小女儿出生在1992年3月27日春天花草发芽的季节,女儿“娜荷芽”的名字,是“小苗”之意。小女儿满月的时候,苏和也是送了一对银手镯,孩子的奶奶送了一只羊,爷爷送了一匹马。娜荷芽2011年考上内蒙古财经大学。她在学校里获过内蒙财大“传承杯”诗歌朗诵比赛优秀奖,内蒙财大“蒙汉双语演讲大赛”一等奖……女儿是苏和和哈斯高娃的骄傲。

1993年秋天,苏和穿着中山装戴着哈斯高娃给他缝的绿色鹿皮帽子,参加白云敖包那达慕大会,得了“走马11公里长途比赛”冠军,奖品是500元的双层大毛毯子。他骑马骑了两百多公里路,回家一见面就妻子说他是第一名。苏和平常不怎么爱表达感情,可那天他一进门就一下子把妻子抱起来……
1998年,苏和夫妇与一起住了13年的父母分了家。他的父母搬到了距离苏和住的地方有10公里。分家时他父母给苏和分了羊100只,牛15头,骆驼3峰,毛驴1只,马12匹和50斤面,3床被子,整套的锅炉。苏和的父母也都健在,身体也好。
“结婚31年从没后悔嫁给他。我们没吵过架没打过架。他年轻时不喝酒,40岁以后才喝点酒。草原上也有不少喜欢苏和的大姑娘小媳妇,她们喝酒呀唱歌呀表示对他的喜欢,我不管他,他从没有过那些事情,我信任他。看到有人喜欢他,我心里还高兴的很,说明我找对了人。”哈斯高娃难掩一脸的幸福感。

夏天,苏和和妻子5点多起床,冬天差不多6点多。起来就烧茶,吃饭。苏和不爱吃菜最爱吃肉和炒米,平时他家里每顿少不了这些。他一顿能吃一斤肉一碗炒米。他们饭后就开始放羊、放牛和马子。
当年苏和求婚和结婚都没有给哈斯高娃送过礼物,但2010年秋去鄂尔多斯那达慕大会比赛时买了一个手镯送给妻子。哈斯高娃说,她特别喜欢1986年婆婆送的银镶珊瑚手镯还有苏和送的这个手镯,将来会把这两个手镯送给两个女儿。
算卦找马,这是草原上老人们都会使用的方法。巴拉图苏和每天出去查看马群之前都要算一算,算完了他就知道了马群的大概方向。苏和喜欢格子衬衣、牛仔裤,很帅气,骑马也方便。他一年四季都穿马靴,一年要穿掉3双。马靴都是买的, 80块一双。
苏和放牧的时候,最喜欢唱《tuguljin uul》这首蒙古歌:Baruun talaas ni ujihuuler huui baharaltai saihan tuguljin uula huui bars bolon yirbis hoyar ni huui baharj suumar tuguljin uula huui……
苏和养马那么多年,与两匹老马的感情特别深,就是当年那40匹跑丢了的马子里面的两匹,它们都有17岁了。一匹马的名字叫under haltar,它曾多次获得速度马长短途比赛冠军;另一匹马的名字叫zoroo hureng,它曾多次获得走马长短途比赛冠军。
蒙古马冬天不怕冻,生草也吃,熟草也吃,不挑食。苏和每天喂他的马儿也有偏心的时候,肯定会多喂一些粮草给这两匹好马。所以,这两匹马个子也高,长得也漂亮,特别通人性。这两匹马在23岁的时候老死的。
“老死的马我们会把它抬到山坡高地,让马的头枕在高处石头上面,在头下放蓝色的哈达。这是一种明示,以防有的汉人误以为是病死的马或者怎么样的,把马尾巴剪下来拿去卖了。”苏和说到这两匹马,他的表情异常深沉。
自从那次丢马后,他们在草原上拉围子建了一个小牧场,直到现在丢马的事再也没有发生。现在他们的难处是草原干旱,草场退化严重,风沙越来越大。“我们老了以后想去旗里的百灵庙生活。楼房也买了,车库也买了。我们打算还在草原呆到七十多岁,干不动了就到城里去。草原上空气好水好,羊也都是自己喂的好些。劳动对身体也是一种锻炼。经常有朋友们到家里来聊天喝茶。我和哈斯高娃都舍不得离开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