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公司稅將從35%調整到20%,這對世界各國會有什麼影響?

以太創世鏈


這個影響就大了。

第一個影響,產業資金流向美國,美國高端製造業再次大發展。

美國本身就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但因為美國人工工資高,稅率不低,所以美國中低端製造業沒有利潤,大量的中低端製造業全部遷移出美國。

在減稅之後,一些中端製造業必然會迴流美國。要知道,現在在全球範圍內,一般製造業企業的利潤,也就在10%以下,中國傳統制造業的平均利潤,更是在5%以下。稅收從35%調整到20%,對於中端製造業有極大的吸引。

而在高端製造業,美國本身就具備競爭優勢,因為全球領先的科技,大多是從美國率先研發出來,並開始產業化。在稅收優惠之後,進一步加強烈美國在高端製造業上全球競爭力。

其他國家,要麼跟進減稅,要麼企業開始加大向美國投資的步伐。

第二個影響是,進一步增長美國科技領先。

美國本身就是全球科技發源地之一。在減稅之後,直接增加了企業利潤,這樣美國企業會有更多多資金,投入科技研發。這樣可以讓美國企業,在科技創新上,進一步加強領先幅度,極大提高美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以及可持續發展。

第三,吸引大量高端人才進入美國。

現在國際經濟競爭,更多的是在高端人才方面的爭奪,他們的創新、創業能力,一直是推動經濟進步的重要力量。

美國減稅,可以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次啊,進入美國創業創新,從而掀起一股新的創業創新浪潮。因為美國本身在資本層面,就對國際創新創業有極大的優勢,再加上稅收優勢,美國將進一步將加固這種優勢,為未來經濟進步帶來巨大助力。

在這些影響產生之後,美國稅基急劇增加,企業規模、效益持續提高,這樣又給美國財政收入帶來新的增長。這樣,減稅帶來的財政損失是短期的,而稅基擴張帶來的益處是長遠的。

最終,其他國家要麼加入減稅隊伍,要麼眼睜睜看著美國進一步擴大對其他國家的競爭優勢。

最後,如果其他國家也減稅,那麼世界經濟將會進入一個新的繁榮期。因為減稅可以讓企業效益提高,可以讓居民收入增加,最終促進社會消費提高,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最終推動世界經濟更快更好地發展。


波士財經


簡單來說就是,帶動在美投資,刺激美國經濟,對歐洲影響較大,對新興市場可能產生一定的影響,並可能開啟全球減稅的浪潮。

特朗普的減稅方案,是在未來十年內減稅1.4萬億美元,其中,企業稅從35%降到20%。

減稅,尤其是減企業稅,益處顯而易見,企業的稅負降低,盈利預期上升,會提高made in USA的國際競爭力,同時帶動在美投資的增長,而投資的增長,意味著更多的就業崗位,而這是特朗普競選時給予藍領們的承諾。

之所以說減稅對於歐洲的影響較大,主要是由於之前許多美國企業為了避稅,紛紛將公司總部搬遷到美國以外(主要是搬到歐洲)。例如,通過併購交易,製藥企業艾伯維將總部搬到了英國;工業設備生產商Terex搬到了芬蘭;還有許多大企業雖然總部沒有外遷,但在歐洲設立了重要工廠,並通過一系列複雜的關聯交易,不將收入轉回美國,我們熟知的蘋果、谷歌、波音、輝瑞製藥、IBM等公司都是這樣乾的。

而特朗普的減稅方案出臺後,首先是企業稅大幅降低,其次是徵稅原則從屬人(對美國企業在全球的收入徵稅,其中外國收入可以抵免)變為屬地(僅對在美國的收入徵稅),簡化了稅制。可以預見,今後不僅外遷的美國企業會減少,已經搬出去的企業也有不少應該會搬回來,歐洲將受到嚴重的衝擊。

對於亞洲來說,受到的影響主要在於成本優勢的降低。眾所周知,相對於美國本土,在亞洲(主要是中國、東南亞)設廠最主要優勢就是更低的原材料和人力成本,而美國減稅之後,亞洲的這一優勢受到了削弱,資本也許將會更加青睞技術成熟、制度完善、員工素質較高的美國本土。但由於亞洲製造業相對低端,集中了較多的勞動力密集型行業,與美國本土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差異化競爭,受到的衝擊會比歐洲小一點。

為了應對美國減稅帶來的影響,與美國形成同質化競爭的經濟體(歐洲、日本等),未來可能也會開啟減稅程序。

另外一點,美國當前的財政赤字已經很高,並且減稅提升了美國經濟的競爭力,可以預見未來會是強勢美元的時代,也就是說美國已經不能再通過QE刺激,通過持續擴大赤字來維繫政府的運作了,因此能否通過稅改來擴大稅源,削減赤字,將成為此次稅改成敗的關鍵所在。


冷炎



不要被特朗普減稅政策引發恐慌!美國參議院投票以51-49票數通過稅改方案,擬將公司稅從35%降至20%,這一新聞爆出,引發眾多所謂專家學者的驚駭,並宣稱將對其它國家造成巨大影響,有人甚至宣稱會引發世界各國減稅的浪潮……。

我以多年的稅收實踐經驗看待特朗普減稅政策認為:對外國經濟有一定影響,但決不是狼來了的暴風雨前奏。

美國是以所得稅為主要徵收稅種的國家,公司稅就是企業所得稅。而美國實行聯邦、州、地方三級政府根據權責劃分,對稅收實行徹底的分稅制。在美國,公司所得稅佔聯邦全部稅收收入的比例一直10%左右,而個人所得稅佔聯邦收入的45%左右,其次是社會保險稅佔37%左右。在州一級稅收總收入中,對貨物、勞務徵稅佔60%左右,個人所得稅佔29%左右,公司稅僅佔1.9%左右。

就是說,美國聯邦的公司所得稅收入在聯邦政府中不佔主導地位,現在將35%稅率的公司稅稅率調減至20%,在應納稅所得額不變的情況下,其公司所得稅所佔聯邦整體稅收會下降至5.7%,對美國聯邦減稅後十年總和會形成1.3萬億的債務,這是美國聯邦政府必須承擔的。因為減稅,就要減收財政收入,形成債務。

公司所得稅由35%下降至20%,會給公司企業帶來15%的稅後利潤,會刺激美國公司及美國的外國公司把利潤從跨國公司匯回美國,而且能激勵在美國境內建廠經營,然後擴大社會就業渠道,這是特朗普的治國之道。減稅後增加投資帶來的政策效益需要有個2至3年的週期,特朗普只是給下屆政府打下基礎,不會在短時間內形成效益。

所得稅是所有稅種中最難徵收的一種稅,因為它的稅基無法科學界定。公司的收入減掉扣除項目後等於應納稅所得額,然後乘以稅率就是應納稅額。利潤是變量,稅率是常量,有了利潤才會有公司所得稅,如若虧損,再高的稅率也無稅可徵。

各跨國公司都通過對子公司分公司的稅收籌劃,通過導管公司尋找合理避稅措施,通過關聯交易制定關聯定價,躱避高稅率國家。美國聯邦公司所得稅35%的稅率在世界上是比較高的,即使下調至20%也不是在世界最低的。

以中國稅制改革為例。中國進行稅制改革,將原來55%的企業所得稅稅率降至33%;在沿海經濟特區,企業所得稅稅率為15%;這是特區享受稅收優惠得到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第二步稅改後, 企業所得稅稅率從33%降至25%,經濟特區仍然享受15%的稅率。

2016年5月1日,全國進行了又一輪“營改增”稅制改革,即把營業稅全部改為增值稅。同時為了扶持小型微利企業的發展壯大,將年應納稅所得額不滿30萬元的企業,稅率下降至20%,同時還享受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的稅收優惠。實際上小型微利企業的所得稅稅率已經下降至了10%。

目前,中國的所得稅率在經濟特區及西部大開發地區及各省市開發區,都享受15%的稅率,再加上小微企業實際享受的10%稅率,整體稅率低於20%。因此,美國聯邦即使稅率下降至20%,與我國實際稅負相比,還是高的。


特朗普是商人出身,對公司所得稅稅率的下調,不會很大影響美國的財政收入,因為比重小可以承受。公司所得稅調減之後,稅後利潤就會增加,個人收入也會增加,這樣還會通過個人收入所得稅又徵收回來一塊,實際上減稅並未完全丟失,只是稅款部分轉移。特朗普決不會大幅度調減個人所得稅,那是美國聯邦財政根基,都減了政府能喝西北風嗎?

公司所得稅降低至20%,但美國人工成本不會降低,只能逐年增高。因此,發達國家選擇經濟欠發達地區生產建廠,主要考慮是人工成本低廉,才會形成利潤。因此 ,面對美國政府減稅政策,引發驚濤駭浪和恐慌大可不必。


英漢微視


美國稅改方案一直被世界關注 即在於稅改降低了企業的成本。增加了企業盈利。會導致世界企業在美國投資設廠。增加美觀的就業和稅收。

根據測算 美國稅改會導致美國未來十年出現1.4萬億美元左右的財政赤字 但稅基擴大會增加4000-5000億元稅收。財政淨赤字增加大約9000-10000億元。

美國將通過調整福利政策減少財政支出降低赤字

另外美國很多跨國公司在世界積累了萬億美元的海外現金資產。像富可敵國的蘋果就超過2千億美元。降低稅率以後 蘋果公司等將把現金匯到美國。就可以在美國投資運營。這會增加美國的投資規模和就業。

這是美國製造業振興計劃的一部分。美國稅改不僅導致美國本土企業加大美國投資 也會吸引國際公司在美國投資。中國的一家玻璃廠就在美國投資巨資打造汽車玻璃。據說出了人工成本以外其他的土地。稅收。能源都比中國便宜。這對於中國吸引外資是一個重要的考驗。

美國本次稅改還大幅降低中產階級的家庭稅負。吸引世界高端人才到美國就業投資 高端人才之爭是未來世界競爭優勢的基礎 美國此舉就是為了保持其技術優先。技術競爭力處於絕對優勢。

這對於一些高稅負國家而言。面臨技術高端人才的流失。導致產業競爭力大獎。不得不降低自己的稅負。

美國是世界央行。具有印鈔稅。這一招讓世界高負債國家雪上加霜。不減稅。吸引外資降低不說。本國企業也會到美國淘金。高端技術金融管理人才也會流失。進一步加劇競爭力下降。降稅財政赤字增加。槓桿率升高 掌握主權評級的美國評級機構就會發難。調低主權評級。導致發債融資成本增加。讓你苦不堪言

美國減稅 美國加息節奏加快。美元指數升高。其他國家不得不被動加息 像韓國經濟復甦並不強 已經加息25基點 這對於經濟不振的國家是一個巨大的災難。加息融資成本升高。經濟壓力大增。不加息本幣貶值。資本外流壓力巨大。

至於對中國有何影響。看中國如何應對。基於中國政府負債率較高。大幅減稅不太現實。央行加息經濟壓力太大。負債累累下財務成本增加。筆者看來可能倒逼中國經濟改革 如果這樣也不失為一個機遇


杜坤維


今日,美國參院發起的稅改方案以51:49在本院通過。此前,眾院版本稅改也已在眾院“通關”,雖然兩院版本的稅改方案不盡相同,但均贊同將公司稅從35%降至20%,低於OECD國家的平均水平。若最終實現,對全球產生多重影響:

一是全球產業資本向美流動。減稅將促使美國跨國公司的海外資本轉回國內,也將吸引其他國家企業對美國直接投資。減稅意味著直接削減企業的經營成本,美國營商環境必然變得更有吸引力。大量實業資本流向美國,將削弱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增長動力。

二是或引發全球競爭性減稅。為應對美國大幅減稅,其他國家必然會紛紛效仿,全球或迎來一輪減稅大戰。從中短期看,這將直接導致各國政府稅源減少、財政壓力大增。對於一些政府債務水平較高的國家,發生債務危機風險上升。

三是國際金融環境或仍寬鬆。從美國推動稅改的整體方案看,兩院通過的未來10年1.5萬億減稅空間遠遠不夠,大幅削減公司稅將加劇美國債務壓力。當前美國聯邦債務規模20.5萬億美元,佔GDP的110%。減稅會令美國債務問題雪上加霜。將迫使美聯儲放緩加息和貨幣政策正常化步伐,美國與世界各國的利率差收窄或相對穩定,有利於國際金融環境處於較溫和的寬鬆水平。

四是他國企業中長期競爭壓力增大。大量實業資本回流美國,有利於實現特朗普政府重振製造業、提升傳統就業等目標,或可有效緩解美國長期以來的產業“空心化”困局。稅改的更直接影響是,或可改變甚至重塑全球產業鏈佈局。世界各國、尤其是新興市場的產業競爭力將面臨潛在的挑戰。


經韜


我個看法,和這裡9成人相反。我認為,減稅不但不會引起資本回流美國,反而會加速資本流出美國,讓世界各地資本充足,促進各國經濟大發展。反而美國自身經濟不會太明顯。

我這樣說有如下理由:

1,企業決定在哪個國家投資,不僅僅看稅收一項。

還包括市場需求,原料成本,人工成本,運輸成本,及戰略佈局。

從最近美聯儲及勞工的報告顯示,美國勞動力充分就業,工資水平處於歷史高位。相比較下,世界其它地區,美國的勞動力沒有優勢。

2.美元價格與其它國家貨幣比較,

美元處於歷史高位,其它國家貨幣便宜。投資美國資產並沒有太大盈利前景。

3.從歷史角度看,小布什在2001--2008年減稅1萬億,

反而讓資本流出美國,讓世界各地出現資產泡沫。

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美元作為全球貨幣,資本是自由的。美國國內各要素價格太高。當企業有剩餘資本後,逐利本性會讓資本走擊去。政府減稅會增加企業剩餘資本。

同時也會更強烈促使剩餘資本走出去。

4.減稅會惡化政府收支平衡。

例如,福特汽車可以搬到中國,但底特略政府能搬到中國嗎?

當福特手裡有餘錢,會在美國建設新工廠,

還是更有可能在中國建設新工廠?

以上個人淺見。

---------------------------

補充2點:

1.目前美國股市和匯率處“雙高”位置。高上加高很難,上方空間不大。道指較2008年低位漲了近4倍。匯率約為1.3倍。這是一個漂亮的雙擊。但是其反面是雙殺。

2.從里根總統和小布什總統的減稅歷史來看,幾乎一定會惡化政府財政赤字,一定會惡化貿易赤字,一定會抬高政府借貸成本(利率),一定會降低社會保障支出。

再補充1點。

各行業利潤率大致是:5%--15%。即使按較高值15%算,公司稅從35%降到20%,降幅15%,在總營收中比重只有:15%×15%=2.25%,這麼一點影響還不致於公司老闆作出擴大生產的決定。


曠良彪


美國減稅政策出臺對中國及美國影響:

1.匯率:美國減稅對人民幣匯率會造成對美元貶值壓力,可能對出口有一定影響。中國的短期流動資本外流壓力會增加,對外匯儲備會有不利影響。但是,長期資本影響會比較小,中美企業和產業形態差異較大,比較優勢不同,並不存在直接競爭。

2.貨幣政策、樓市、股市:美國減稅的實施,將增加美聯儲加息的次數,將影響各國銀行的決策。比如中國央行在明年下半年“被動加息”可能性將增加,加息對中國樓市、股市將構成利空。

3.實體企業:減稅方案的通過,對世界影響之一是引發市場經濟國家展開大規模的減稅競賽,對於中國的實體經濟構成利好

4.特朗普準備廢除遺產稅,可能對全球遺產稅產生深遠的影響。為了保持競爭力,主要國家未來將紛紛廢除遺產稅,或者降低稅率。中國推出遺產稅的可能性,將大大降低

5.回顧11月9日美國參議院公佈參議院版本的稅改方案。稅改方案公佈後,美股道瓊斯指數快速下跌200點,隨後跌幅收窄。

市場反應:

美國風險資產普遍下跌,避險資產快速上漲。其中,風險資產方面,美元指數由94.7下跌0.3%至94.4,美股快速下跌200點;避險資產中,黃金由1283美元/盎司上漲0.38%至1288美元/盎司,10Y美債收益率由2.34%回落3bp至2.31%。


我是陳大頭


所有的大路貨,你能幹,我也能幹。不考慮政體,僅僅說經濟管理,美國是各國管理的風向標。你能降稅別人也能,也得降稅。有些激進的國家降稅幅度比你還大,所以降稅本身對企業資本的走向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當然,如果沒有引起各國效仿,另當別論。

如果都降稅了,企業向哪去?原料及市場在哪就到哪去,作為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中國的魅力一時無人代替。再說工人工資比美國低很多吧,熟練程度比美國只強不弱,這些都是我們的優勢。

美國的吸星大法失效後,危機來了,巨大的政府財政赤字怎麼辦呢?要麼繼續提高上限,耍賴借錢,要麼癱瘓在床。看樣子,前一種的可能性較大。提高上限,是把財政壓力轉嫁別的國家,債權國的賬面財富增加了,能不能收回,看你本領了。美國的債務增加是變項的資本回流,損失的僅僅是政府信譽罷了。

美國要想吸引企業回國或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只有降低用工成本,別的都是假。

在這種情況下,本國不做出相應變化,不降稅,與賣國無異。

問題來了,都降稅誰最先撐不住?政府債務過高的先崩潰,象西臘冰島那些剛從債務危機中挺過來的,那些剛從戰爭中走出來的要想復甦怕是更艱難了。

新一輪危機已開始,最先崩潰的必是那些靠舉債度日又沒有能力賴賬的。我們就等著瞧。


寂寞的瓦片


2017年末,隨著美國通過30多年來最大減稅計劃,其外溢影響將在今年陸續顯現。

有分析認為,此次稅改最大影響將是美國企業所得稅大幅降低,以及美國徵稅體制改變。具體來說,一方面,美國企業所得稅從35%大幅降至20%。對跨國企業目前為避稅而囤積在海外的2.6萬億美元利潤,只需一次性繳納14%便可合法匯回美國。

另一方面,美國將目前的全球徵稅體制轉變為屬地徵稅體制,對海外子公司股息所得稅予以豁免。不過與此同時,此次稅改針對跨國企業新增了20%的“執行稅”。有輿論推測,這樣做的目的在於,限制這些企業通過和美國以外分支機構的內部交易來避稅。這樣一來,通過這一新稅種,國際產業鏈可能將受到衝擊,進而達到阻止跨國企業將產業轉移出美國的目的。

在全球化時代,稅收問題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國家的內政問題,而是需要進行國際合作的“多邊問題”。鑑於此,對西方發達國家而言,美國減稅,尤其是對企業減稅,可能將加劇全球的競爭性減稅。

去年底,多位德國經濟學家和商界領袖就表示,美國稅改法案將對德國的投資和就業構成威脅,鑑於此,他們呼籲對德國稅制進行改革。

新興經濟體則表達了對美國這一政策可能造成的本國資本外流、引資難度增大等潛在溢出效應的擔憂。不過,中國在應對美國減稅計劃外溢影響方面很有信心。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曾回應說,企業投資決策將考慮綜合因素,稅收政策只是其中一方面。考慮到中國經濟穩定性、市場潛力巨大,以及改革開放的深化,中國將繼續成為吸引外資的熱土。


參考消息


特朗普減稅的目的,給資本以共識與方向

錢會流向收益率高的地區,中國已經成為低收益率地區。但資本向哪裡撤退?並沒有共識!特朗普減稅方案是希望給資本一個共識(和一致性方向)。

資金向右流動,主導權在房子——地產泡沫。

資金向左流動,主導權在現金——現金為王。

其邏輯與1991年的日本地產泡沫一致。

至於其他經濟體都是賠太子讀書,真正挑戰美國霸主地位的只有中國。

中國經濟,危急存亡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