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朵常开不败的花

彭世民

清晨,一阵清脆悦耳的铃声响起,恍惚间我抓起手机。您好,我是李中坚的女儿,我父亲说昨天你们去看他,他特别高兴,要我打电话感谢一下你们。

声音清脆、温馨,且很有礼貌。

我们头一天上门拜访了李中坚老人,第二天他就交待女儿打电话来感谢,这种情况我可还是头一回碰到。

在文章中我暂且叫李中坚老人为老李吧!他在村里可算得上是名人啦。会写写画画,能弹琴吹唱,70多岁了,与人为善,平易近人,口碑甚佳。

前一段时间平江县文联准备组织文化下乡,同帮扶的加义镇横江村搞联谊活动。村上干部掰着手指算了一下:腰鼓队,舞蹈队,这些节目是随时随地都可以搬出来的,还能否有别的才艺可展示……想来想去,大家想起了四房组的老李。

我是文联派驻的驻村干部,听说村里有这么好才艺的老人,自然要去拜访。我同扶贫工作队长谢爱林到了四房组,听他老婆说:老李血压高到县城住院去了。

老李住的是土坯房,从外观上看像是四合院的建筑模式,仰望着灰灰的瓦,抚摸着斑驳的墙,感觉它既古老又富有一番独特风韵。

虽然没能见到老李,但从村里人口中听说了老李不少事。有一次在路上遇到三湾组组长徐春和,听说我们去老李那里。他连连地说,老李是个好人,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三湾组修路,老李经常拿着笛子在工地上为大伙吹上一段。用老李自己的话说,现在老了,体力上帮不上忙,能吹上一曲给大家鼓劲加油、乐呵乐呵也挺有意思的。村里没聘请卫生保洁员的时候,在四房组的那一段路面上经常看到老李一把铁锹,一个扫把,一张簸箕把路面弄得干干净净。省新闻出版局扶贫组来了,岳阳市委扶贫工作队来了,修桥修路、扶贫帮困……他把一桩桩一件件的事记在心上,写在纸上,变成诗歌、文稿去赞扬,去传播。

听他女儿说:老李10年前得了脑血栓,醒过来的时候,连自己姓什么都搞不清楚了的。这几年在家,他自娱自乐,吹吹笛子,写写字,看看书,记忆慢慢恢复了。不听她女儿说,还真不敢相信在我们面前谈笑风生的老李犯过这么重的病。

从表面上看,老李家的生活水平明显落后于其他人家。老李吃的、住的、用的,看上去都平常得不能再平常。其实,老李家子女个个都有出息。大儿子是公司副总裁,小儿子是部队副团职干部,女儿在县城成家立业。他两口子习惯了老家的生活,不愿随子女进城生活。

我想,要是我换成老李,我也会选择村里的生活,开门所见的就是青山绿水,小溪潺潺,鸟儿歌唱……在这美丽的风光里生活,练练字,吹吹笛,拉拉二胡,心无烦恼,像置身于仙境,这种日子谁不喜欢!

那几次没有见到老李,一直心有不甘。前几天我再次同队长谢爱林前去老李家探望。这一次,我总算是见到老李了:中等身材,体型微胖,身着暗花棉绸衣服,脚上穿着一双拖鞋,正准备出门劳动,见我们去了,折转身进屋陪我们唠嗑。听说我是文联的,老李像是遇到了知音,一边拉着我们的手往屋里迎,一面交待老婆做饭招待我们,见我们执意不肯吃饭,又要老婆煮粽子招待我们。

一进屋里,老李就把他以前写的一些诗歌、游记和一些赞美扶贫工作队的文章搬了出来。说哪篇是得到省出版社领导高度赞扬的;哪篇是市委扶贫工作队陈勇队长拿去给他发表了的。客厅的墙壁上张贴着他同扶贫工作队的合影和儿女们的照片。

在客厅里坐了一会,他说带我们去他的房间看看。他的房间布置特别简单,甚至显得破旧:一张床,一台电视,几把椅子,桌上放着二胡和笛子。最醒目的是几张破门竖在电视旁边,上面用粉笔工工整整抄着歌词和曲子:《二泉映月》《毛主席来到咱农庄》……字体严谨美观,完全符合老李的性格。

老李即兴为我们吹了笛子,拉了二胡。扶贫工作队谢爱林队长是文艺兵出身,弹琴吹唱都能来几下。他拿起老李的笛子吹起《二泉映月》,老李赶紧拿起二胡跟了上来。二胡、笛声声声相错,声音清澈、悦耳,嘹亮,宛如溪水潺潺流淌。

老李说他上初中的时候就会吹口琴、笛子,做农活的时候,忙里偷闲,吹吹就觉得干活精神多了。去年,他听说学拉二胡不难,又买了一把二胡开始学,真是所谓60岁学吹鼓手。他今年71岁,二胡已经拉得有模有样了。

随后老李又兴致冲冲地带我们参观了他的“门上文化”。在他厨屋柜门上写着:“宽容是幸福,给予是沟通”;侧屋门上写着“拨开迷雾,驱散乌云,前途是光明的”……他说做人就要舍得,给予,不能光顾着自己。

我们走的时候,老李送出老远老远,一直乐呵呵的,像一朵露着笑靥的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