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钉拧的太紧不一定是件好事

一般做机械装配,M3-M12的螺钉基本都是用手拧紧,以前一直认为越紧越好,为什么尼,因为不容易松啊。

今日去车间拆防护准备看看一年不用的机器哪里有问题,拆到最后一个螺钉。。。拆不下来了,扳手把内角拧圆了纹丝不动。。。心中不爽,谁拧这么紧啊。。。于是借来角磨机切掉螺钉头才卸下防护。

经此,心中反思,是否螺钉拧的越紧越好,拧的过紧,时间长加上锈蚀,就很难把螺钉拧下来了。

社友回复

楼主说的对,其实都是有标准的,有一种胶水叫螺纹胶,有一种工具叫扭力扳手,这些都是可以用来规范化紧固零件的。

@Jry_A0Z8l

还好是防护罩,螺丝头在外面,要是沉头孔,螺丝头完全沉下去了就麻烦了!

@看前方

不同规格的螺栓所打的扭矩是有规范要求的,很多时候,大家都不太注意这些小细节。前段时间,我们车间墙上就贴一张螺栓扭矩表。

@晓昀

螺栓的扭矩定力不是一个数值,是一个数值范围,绝对不要离开这个范围。另如果没有用螺纹胶,锤击震动好拆很多。用螺纹胶的话,就直接热风筒加热至螺栓散发异味,就好拆了。

@parkorliu

有段时间我都不敢拆M3以下规格的螺钉,车间装配的时候都是按M6的力道去拧的,拆的时候小手一抖就滑牙了。。。

@七曜神权

多数情况下都强调紧螺丝的时候要对角拧紧,均匀紧固,但是少有人说拆螺丝的时候要怎样拆,我个人认为拆螺丝的时候同样要均匀松动,一颗螺丝拧松了再拧紧一点,这样拧一圈下来比较容易成功拆卸,如果一上来就依次拆掉螺钉很容易出现楼主说的情况——最后一颗拧不动!为什么?所有螺丝都松开了,零件形变产生的应力全部集中到了最后一颗螺丝上,拧不动不说,零件变形,如果是密封位置的话还会各种泄露。

关于说拧螺丝“拧紧退半圈”的说法我理解是这样的:

螺丝拧紧时埋入螺纹孔的部分受到摩擦力,没有埋入螺纹孔的上部受到来自扳手的扭矩产生扭曲,表面上螺丝头转动了,实际上埋入螺纹孔的部分并未转动,所谓“退半圈”是释放没有埋入螺纹孔的部分产生扭曲的应力,避免这额外的应力使螺丝过早断裂;

这个“半圈”并不一定真的是半圈,根据螺栓长度、公称直径、材质不同而不同,用M4的螺丝举个例子,同样埋入螺纹孔的长度是8mm,M4*10的螺丝拧紧之后再退半圈就松开了,如果M4*40的螺丝拧紧之后可能退回1/5圈就消除了额外的应力,实际上M4*40的螺丝产生的锁紧力比M4*10的小,因为长螺丝刚度低把扳手扭力浪费了,在设计中我不喜欢用大长径比的螺丝。

都是个人的看法,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