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服务市场上半年业绩报喜 巨头持续加码战火再燃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祖爽)云计算服务在中国越来越热。不管是传统软件公司,还是IT巨头,甚至连互联网公司和众多创业企业都纷纷涌进这块市场,意欲掘金,云计算产业已全面爆发。 就国内市场来看,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 年)》,计划目标到 2019 年,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 4300 亿元。

在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下,今年上半年不少云服务上市公司也迎来了业绩爆发期,表现不俗。与此同时,资本也再度聚焦云服务市场,云服务成为投资争抢的焦点之一。随着巨头们的持续加码,中国云服务行业正在加速洗牌。

业绩频报喜 资本再度聚焦

据安信证券研报分析,从目前已经披露的中报预告来看,云服务概念成份股今年二季度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为40.75%(剔除中兴通讯),一季度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2.94%和8.38%,或将引领成长行业高景气。

根据已经披露的数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已有68家相关云服务上市公司披露了中报业绩预告,业绩预喜公司达到44家,占比64.71%。其中多家公司均预计2018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翻番。

一些云服务上市公司则已经开始进入业绩收割期。以用友网络为例,根据其业绩预告显示,预计 2018 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0,000 万元到 13,000 万元,去年同期亏损6,376.87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净利润 8,000 万元到 11,000 万元, 去年同期亏损 1.03 亿元,这也是其业绩近三年首次实现扭亏为盈,二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区间为 2.08 至 2.38 亿元,同比增长 101.37%至 130.42%,其中云服务与金融业务收入增速实现大幅增长,收入占比提升较大。

云服务上市公司不俗表现也引起了机构投资者的关注。据悉,截至7月20日收盘,包括华夏基金、汇添富基金等在内的近50家基金公司披露的二季报显示,有42只云计算概念股被公募基金重仓持有,合计持股数量为6.81亿股,合计持股市值约119.38亿元。

此外,云服务商受资本市场青睐仍将势不可挡。根据公开信息的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共有11家云服务商(不含小型SaaS厂商),获得总计超过27亿元融资。在今年年初,雷军旗下金山云宣布继D系列两次融资累计5.2亿美元后,再次获得2亿美元融资。至此,47天内金山云三次发布D系列融资消息,总额达7.2亿美元,公司投后估值达23.73亿美元,刷新中国云行业融资额和估值最高纪录。今年7月,金山云宣布拿出18亿全面建设北方最大的云计算核心节点数据中心。

号称具有全云能力的华云,也在6月获得了来自了广发证券、清华控股基金等的10亿元人民币的战略投资,据华云数据集团董事长、总裁许广彬介绍,此次融资是企业IPO之前的最后一轮融资。

兴业证券计算机及互联网资深研究员雷雳表示,前几年,云计算作为当时贯穿热点板块的重要技术被资本所重视,但是相关公司从产品落地到业绩增长都没实现较好的结果,经过几年的发展,云计算等创新技术不管在规模效应还是性能成熟度上相比2014-2015年的雏形阶段都不可同日而语,以此为新型架构的IT布局方式正从互联网行业向医疗金融等行业渗透。当初对于云计算推动整体产业升级,以及加持上市公司业务增长的预期已正式进入验证阶段。

巨头持续加码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全球云计算规模预计2020年将达到1435.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2%。同时,公有云2013-2017 年均复合增速为23.5%,远远超过整个IT 行业的支出。在云计算产业充满巨大前景的激励下,巨头们也纷纷加码云计算。

国内云计算的趋势已势不可挡。雷雳透露,阿里云仍然是市场领跑者,占据半壁江山,腾讯云大概占据9%-10%的份额,青云、金山云也占到了5%左右的份额,除此之外,华为云、京东云等新进入者的实力也不容小觑。

目前,阿里云持续走国际化路线;腾讯云面向游戏、交通、娱乐、汽车等领域布局行业云计算市场;以金山云、华为云为代表的则瞄准大中小型企业、政府、科研院所等提供弹性云服务器、对象存储服务、软件开发云等云计算服务。

从业绩来看,2017 年中国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第一的厂商阿里云的收入111.68 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2018财年阿里云收入达到21亿美元,约为133亿元人民币。阿里巴巴过去九年对云计算的长期投入,正在对公司和投资者都形成价值回报。在2018财年第一季度的财报中,腾讯也史无前例的提到了腾讯云的运营情况,财报显示,受游戏、视频、电子商务及O2O行业的增长所推动,腾讯的云服务收入同比增长逾100%。

腾讯加码的速度愈来愈快。马化腾在5月的腾讯云大会上就表示:“云平台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各行各业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积极拥抱,云平台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天然载体,也是经济社会进行数字化升级的基础设施和核心的工具。”今年上半年,腾讯12.66亿战略投资东华软件,3亿受让常山北明2.24%股份,4亿拿下常亮科技7.14%股份,另外有10亿用来投资腾讯云(重庆)工业互联网智能超算中心的落地。3月底至6月中旬,腾讯云先后在中国香港、美国、泰国、印度、莫斯科开设数据中心,快速构建全球24小时的“无差别”服务。截止目前,腾讯云已经在25个地理区域运营了45个可用区。

阿里云也不甘示弱。有调研报告显示,2017年阿里在数据中心建设的资本支出增长了一倍多。去年,阿里成立了达摩院来进行基础技术研发,并提出未来三年将投入1000亿元进行基础科学技术研发。与此同时,阿里云的产品技术也在快速发展,2018财年Q3一个季度,阿里云发布了316个新产品和功能,聚焦人工智能、数据管理以及安全领域,推动全球云计算产业发展。7月9日,西门子和阿里云签署了备忘录。西门子的MindSphere将部署在阿里云上,为中国的制造企业提供工业解决方案进行创新。双方还将共同进行市场开发、培育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等。

与此同时,另一互联网巨头京东也悄然发力。早在2008年,京东内部就启动了供应链仓储、配送、售后、服务、金融、营销、交易、数据、IT等各类资源SOA化,形成了自身的私有云平台。对外,京东的各类资源也以API接口的形式提供电商SaaS(软件即服务)应用。到2011年,京东内部云化的各类产品汇聚在一起,包括京东宙斯、京东云擎、京东云峰、京东云鼎、京东服务商门户、京东云汇等等,合成京东云。2014年则正式面向传统企业发布电商云解决方案,试水公有云市场。凭借实际业务驱动起来的京东云,在物流、金融、电商、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方面,有着全栈式(Full Stack),全频段(FullSpectrum),全场景(Full Service)的云计算服务能力。

今年上半年,京东将致力于PaaS(平台即服务)研发BoCloud博云纳入京东云阵营,后者6月26日宣布接受京东云联合京东金融的战略投资。截至目前,京东云拥有超过33万注册用户,客户已经涵盖全行业,包括制造、能源、电商、物流、金融、互联网、医疗、教育、传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