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事情也会忘记

虽然“闪光灯记忆”认为我们往往会对重要事件记忆深刻,比如发生震撼人心的重大事件如汶川大地震、伟人逝世、“9·11”恐怖袭击、南斯拉夫大使馆轰炸等,人的大脑很容易对这些重大新闻事件记忆犹新,并且能够在很多年之后仍然记住很多细节和感受。

但是,对于重要事件的记忆,人们大多会受到记忆错觉的很大影响,也就是说,通常人们认为自己的记忆能力很好,对某些事件一直保留有清晰的记忆。但事实上并非如此,那只不过是“闪光灯记忆”让人们一直以为自己所记忆的是真的、对的,实际记忆本身已经不准确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我们的记忆一直在消退。虽然有时候自己得到了十分清晰逼真的记忆画面,但是这些记忆已经不准确。因为“闪光灯记忆”,信息可以被迅速激活,这样大脑随时处理和“随时打印”重大事件。这些“随时打印”闪光灯记忆信息已经被重新定义,与原来的记忆出现了偏差,但是大脑却不由自主地“即时相信”了这些信息的准确性。所以我们总觉得对那些特殊大事的记忆永远不会随着时间消逝,事实上,这些记忆一直在更新和变化。

然而,并不是离现在越远的事情越容易忘记,反而是离自己越近的事情越容易忘记,特别是这件事情跟我们这几天内做的事情完全不一样的时候。与对过去的记忆不同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要记的是将来的事情,比如过两天要去拿体检报告、25号要开例会等等。有时候,当我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工作,反而容易忽视自己原本惦记着要去做的事情。比如,过两天朋友要来,让你下班之后帮忙去酒店订一个房间,有可能你在忙碌的加班之后,就会自然而然地把这件事情给忘记了。

在心理学上,对这些未来某个时间点要做的事情的记忆,叫作“前瞻性记忆”。与“闪光灯记忆”对过去重大事件的“特殊永久记忆”不同,我们很容易忘记“前瞻性记忆”。因此,我们常常需要通过笔和纸条,将这些未来时间内重要的事情一一记录下来,谨防自己忘记。

对于“前瞻性记忆”的“忘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有所体验。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分别让两组学生在每个星期寄出一张贺卡,连续寄七周;其中一组学生可以选择随机在一个星期中的任意一天寄出卡片,而另外一组学生则需要在每个星期三固定寄出卡片。结果发现前者基本可以做到每周寄出一张卡片,而后者更有可能忘记了寄卡片。

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当你想要记住你未来几天内要去做的重要事情,你却有可能因为心不在焉、忙碌、过重的压力而忘记了这个事情,即使它是最重要的。所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人们压力的增大,对于很多人来讲,忘记了心中认为最重要的事情,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