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修养是为他人着想

历史学家顾颉刚是一个口吃患者,曾有一次坐火车回乡,路途遥远倍感无聊,便想和邻座的旅客聊天解闷。刚好邻座是一个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他侧身主动和他打招呼:“你好,你也……是……是去苏州的吗?”年轻人转过脸看着顾颉刚,没有说话,只是微笑着点点头。


“出去……求学的?”顾颉刚继续找话。年轻人仍是微笑着点点头。“你什么……时候……到终点站呢?”顾颉刚不甘心受此冷遇,继续追问着,年轻人依旧沉默不语,拿出车票微笑示意顾颉刚。这时,坐在顾颉刚不远处的一位同行朋友看不下去了,他气冲冲地跑来责问年轻人:“你这个人怎么回事?没听见他正和你说话吗?”年轻人没有理他,只是一个劲儿地微笑着。

顾颉刚伸手示意朋友不要为难对方,于是就此作罢。当他们快到上海站准备下车的时候,顾颉刚突然发现那个年轻人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走了,只留下一张字条:“兄弟,我叫冯友兰。很抱歉我刚才的所作所为。我也是一个口吃病患者,而且是越急越说不出话来。我之所以没有和你搭话,是因为我不想让你误解,以为我在嘲笑你。”

顾颉刚看后对年轻人的行为折服不已,从此记住了这个叫冯友兰的人。真正的有教养,是不需言说的,他们打心底里将对方当一回事。即使为难自己,也不会为难他人,这也是一种高贵人格的自然流露。